学术投稿

成人肠套叠CT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陆东;郑小华;刘军

关键词:肠套叠, 成人,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不同CT征象,及其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CT诊断成人肠套叠,并经手术证实21例患者的CT征象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4例,结肠型8例。CT直接征象包括:同心圆征7例,肾形征4例,彗星尾征6例,双肠管征4例。后经手术证实均有原发性病变,这些病理改变包括:炎性坏死(6例),脂肪瘤(4例),腺癌(7例),淋巴瘤(2例),肠息肉(2例)。结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实验组,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4月,另选择同时期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诱发中青年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相应的临床重视。

    作者:刘政;贾纪荣;薛晓慧;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基因抗体免疫技术与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基因抗体免疫技术与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因抗体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观察组复发率为5.81%,低于对照组的35.38%(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CD4+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因抗体免疫技术质量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还能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二次感染发生,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作者:程先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康复护理改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改善高龄(年龄≥60岁)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康复组增加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结果康复组康复后ADL评分(75.73±6.88)分高于普通组(60.38±6.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康复后总有效率84.44%高于普通组63.64%,χ2=5.0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3, 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致残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绍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3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包括使用分辨率较高的二维超声检查甲状腺以及病灶区的回声和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察甲状腺及病灶区的血流状况。结果超声诊断检测到43例患者都出现了甲状腺回声不均匀的现象,有些患者出现不连续的粗网状或细网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呈现出甲状腺内部异常的血流状况。结论采用超声诊断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诊断的精确度,使医疗诊断有了科学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早出现疼痛时间、VAS疼痛评分、术后2 d镇痛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田彦;郑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各项指标评分、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以及原始反射异常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GESE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岭;党晓慧;申改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40例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Osserman临床分型、胸腺瘤组织学特征、手术后复发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的情况。结果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Osserman临床分型以ⅡB型多,为45.00%(18/40),胸腺瘤病理的组织学分型以B2型多见,为47.50%(19/40)。其中有7.50%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肌无力症状复发,有12.50%的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肌无力症状加重,有5.00%的患者死于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危象。结论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疾病病情十分复杂,肿瘤症状容易复发且易转移,危险系数很高,有一定的病危死亡率。

    作者:郭素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慕课”背景下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慕课”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采取开放的网络形式,把优秀的教学资源较好的融合起来,对知识点进行优呈现。将“慕课”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将改善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与实践,优化并完善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终实现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孙缦利;李文娟;张文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探讨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脊柱外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4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采用PBL教学法,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对象采用的传统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上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于守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2例

    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2例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观察其抢救的效果。结果例1:1周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12 d后患者到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示病变轻度狭窄,血运供应尚可。例2: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4高耸T波已下降接近正常、偶发室早。4 d后行冠脉造影病变支轻度狭窄,血运供应尚可。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死,可快速开通闭塞的冠脉,促使心肌得到及时再灌注,以利于成功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高清良;柳建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血清CEA、CA19-9及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且确诊的胰腺癌患者58例(胰腺癌组),另选取慢性胰腺炎患者58例(慢性胰腺炎组)及体检健康者58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EA、CA19-9及铁蛋白水平及其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EA、CA19-9及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不低于6个月的患者血清CEA、CA19-9及铁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生存期少于6个月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9-9及铁蛋白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96.1%。结论血清CEA、CA19-9及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高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如清;王炜维;曾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第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第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维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中风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老年中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中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0 d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7.5%,另外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成效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中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嘉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比较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为75%,合并低叶酸检出率为67%,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为10%,叶酸<6.8 nmol/L的占6%,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和低叶酸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对照组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常常升高,而叶酸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赵军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体会

    目的: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选择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的综合使用,对照组27例患者仅使用缬沙坦胶囊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效果显著。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促使肾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冯晓红;饶振馨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CysC、尿微量蛋白(MK、α1-MG、β2-MG、TRF)联合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蛋白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佳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观察

    目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7例)和心理护理组(37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快速缓解,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莉;项娟;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行初次剖宫产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疤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的相关风险。方法35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二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1062例非疤痕子宫行初次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临床资料,统计两组产妇的剖宫产原因,比较其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结果疤痕子宫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指征主要为社会因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二次剖宫产风险较非疤痕子宫高,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作者:金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性盆腹膜炎患者心理干预与护理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与护理应用于盆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盆腹膜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实施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与抑郁自评结果。结果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腹膜炎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