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药物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

李秀俊;李玉霞

关键词:干预, 新生儿, 疼痛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方法.方法:用NICU新生儿疼痛评估对随机分组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行足跟穿刺所致疼痛进行评价,并给予不同方式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比较其效果.结果:葡萄糖组及葡萄糖+安慰奶嘴组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安慰奶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葡萄糖组、安慰奶嘴组、葡萄糖+安慰奶嘴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葡萄糖、安慰奶嘴对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160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I/R,B组)、I/RG-CSF+SCF治疗组(C组)、G-CSF+SCF对照组(D组).C、D组于手术后予G-CSF 50μg/(kg·日)和SCF 200μg /(kg·日),1次/日×5皮下注射,于术后第5、10、17、24、31天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D34+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D34+细胞表达变化,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组和D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百分比于第5天达高峰,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肾组织内CD34+细胞较A组、B组也明显增多(P<0.05);术后第5、10、17天C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均明显好于B组(P<0.05),第24天C组肾脏病理学改变恢复正常,而B组仍异常.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加速肾小管坏死的修复.

    作者:梁斌;杨达胜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吸入性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发病多,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为多见的一种肺部并发症[1],特别是老年人基础病变多而复杂,当发生吸入性肺炎时极易造成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2].

    作者:刘永萍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如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1995~2009年对所有治疗高血压病的400多名离退休人员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从合理饮食、正确用药、适量运动、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健康指导,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高血压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玉清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6年2月~2009年6月诊治小儿缺铁性贫血113例,男50例,女63例;1~4个月21例,<1周岁53例,<2周岁20例,<6周岁19例.根据<儿科学诊断标准>:①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②贫血程度:轻度:Hb从正常下限~90g/L;中度:Hb~60g/L;重度:Hb~30g/L;极重度Hb<30g/L.其中1~4个月时<90g/L为贫血,4~6个月时<100g/L,7个月以上<l10g/L.

    作者:郜亚玲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整形美容外科方法Ⅰ期治疗外伤561例的体会

    目的:对面部、颈部、上肢及其他部位外伤采用整形美容的方法进行清创缝合,减少瘢痕.方法:本组561例患者均采用整形美容外科的方法进行Ⅰ期清创缝合.结果:面部、颈部、上肢及其他部位外伤伤口均Ⅰ期愈合,伤口瘢痕较小.结论:外伤后采用整形美容外科的方法进行清创缝合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显光;郑吉男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局部高流量吹氧对化学药物渗漏致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渗漏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以避免因化疗药物渗漏引起患者局部皮下组织坏死.方法:对25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患者所采用的局部高流量吹氧干预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局部早期高流量吹氧干预下,全部病例未发生局部皮下组织坏死.结论:局部早期吹氧干预,对化疗药物渗漏致患者局部组织的损伤,能明显改善其局部循环和组织缺氧及缺血,从而避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的发生,且效果显著.

    作者:杨小敏;陈画华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感染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收治的5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肝五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54例其他非霍奇金肿瘤患者(原发肝细胞肝癌除外),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乙肝阳性率分别为27.5%、16.8%和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和一般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除外).

    作者:石宝琳;王聪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2008年6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60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31~78岁,其中女41例,男19例,既往无神经精神病史,无认知功能障碍,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疾病知识缺乏,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人调查.方法:①分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编号,单数分到干预组,双数分到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蒋静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肺血栓栓塞症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分析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学有两个重要进展,D-二聚体(D-dimer,D-D)是其中之一,D-D作为一种实验检查项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凝血系统被启动,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实验指标.为此,本文对PTE患者血浆中D-D、PT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志敏;胡军杰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膀胱俞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俞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2009年7月收集的10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臀部肌注.分析比较两组排尿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俞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赖葱葱;王玉华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围手某期处理与央肠癌复发的关系

    我院治疗大肠癌180例,其中17例因首次手术后2年内复发而再次手术.现结合本组资料对围手术期中影响大肠癌复发因素进行讨论.临床资料2001~2008年治疗大肠癌180例,其中2年内因复发再次手术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24~68岁,平均49.7岁.肿瘤位置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3例,直肠5例,乙状结肠6例,横结肠、升结肠、乙状结肠癌性梗阻共3例.复发部位为造瘘口2例、吻合口及吻合口附近肠管4倒、会阴部3例、切口处腹壁1例、手术区域淋巴结及肝转移7例.

    作者:翟松堂;翟涛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基层手术室少数民族保洁员职业暴露危害与防护

    在少数民族多的地区,基层医院保洁员工均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她们的年龄18~40岁左右,文化偏低甚至文盲,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手术室又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而保洁员是手术室不可缺少的部分,她们承担着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及医疗废物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春宝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胎盘植入22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1996~2008收治胎盘植入患者22例,平均年龄20~39岁(平均28.7岁),经产妇18例,初产妇4例,有剖宫产史12例,本次妊娠前人流者有15例,引产史7例,药物流产史2例.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3例,子宫下段剖宫产19例.

    作者:谢茹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利用晨会提问提升护士专业水平

    基层卫生院护士几乎没有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同时临床护士配置不足,护士日间忙于繁琐的日常护理工作,因而整体培训时间不多,加上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使护士掌握好护理基本理论,促进护理专业水平提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基层医院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2009年是等级医院复审的一年,借助这个契机,护理部制定在全院各护理单元中开展5~10分钟晨会,提问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全院护理人员知识提升取得了满意成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志云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体会

    资料与方法2009年9~11月收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21.3岁,学生18例,干部1例,孕妇1例,无职业者5例;输入性1例(为外地打工人员到本地).实验室检查:均进行咽拭子检测、心电图检查、胸片、肝肾功血常规等检查.所有病例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病毒阳性,心电图检查16例正常,5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伴节律不齐,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1例偶发室性早搏,1例出现传导阻滞伴T波改变.

    作者:闵腊英;聂成慧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52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求其护理方法.方法: 临床分析总结52例产后出血患者.结果: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并预防及时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杨玉梅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28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86株.71%来自住院患者,对万古霉素敏感性100%.结论:应根据临床药敏结果慎重选用抗生素.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盖诺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癌症患者97例,男58例,女39例;年龄35~73岁,肺癌56例,转移性乳腺癌26例,鼻咽癌8例,胃癌6例,肝癌1例.方法:对所有接受盖诺治疗的患者进行外渗原因分析以及外渗的综合对策护理.

    作者:翟慎华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

    资料与方法检测对象: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4例,其中男43例,平均年龄65.6岁,女21例,平均年龄63.8岁.所有病例均按WHO标准诊断.正常对照组67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35例,女32例,平均年龄55.8岁.

    作者:颜晓宁;周志敏 刊期: 2010年第20期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6名拟诊ACS的胸痛患者,其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77例,非心源性胸痛(NC)41例,均在入院时即刻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AM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NC组和U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UAP组和NC组两组间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ROC曲线分析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ROC曲线均在参照线的左上方,两曲线下面积均为0.792(P=0.000),当白细胞计数为10.0×109/L时,诊断AMI的灵敏度为36.8%,特异度为93.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5%时,诊断AMI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9.1%.结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

    作者:孙海燕;赵国安 刊期: 2010年第20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