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护理干预在肠梗阻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李翠莲

关键词:肠梗阻,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52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52例患者顺利渡过了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手术疗效.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和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和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出现1例心绞痛,心绞痛发生率为2.04%,对照组中出现6例心绞痛,心绞痛发生率为12.24%,实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和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詹琼娣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水溶液MSCT对小肠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口服等渗甘露醇水溶液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肠壁增厚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疑似小肠肠壁增厚性病变患者,采取等渗甘露醇水溶液做口服充盈小肠,再实施MSCT检查,评估患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CT检测评分,评估患者小肠扩张效果,分析小肠病变诊断情况.结果 口服等渗甘露醇水溶液进行小肠MSCT检查,患者十二指肠、回肠、空肠以及小肠总体扩张效果良好,经MSCT诊断,36例疑似小肠肠壁增厚性病变者中13例MSCT诊断呈阴性结果,并联合临床表现及随访情况排除小肠肠壁增厚性病变.其余23例患者诊断,其中Crohn病10例,小肠节段性肠壁增厚;肿瘤性病变10例(小肠腺癌4例,间质瘤5例,淋巴瘤1例);小肠梗阻3例.结论 口服等渗甘露醇水溶液实施MSCT检查可有效检出小肠肠壁增厚性病变,无不良反应症状,小肠肠道扩张效率良好,提高影像学诊断质量,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总结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1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颅内感染患者23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11例治愈,5例有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2.61%,死亡率为8.70%,住院时间为(40.81±8.42)d.随访发现其中1例(4.35%)出现再感染,1例(4.35%)发生脑脊液漏现象.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发展快,而在积极抢救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再感染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闫大为;龚敏;李文超;陈传伟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 52例行种植修复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轻度组(13例,种植体25个)、中度组(30例,种植体85个)以及重度组(9例,种植体20个).比较三组种植修复后3年的种植体存活情况及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种植修复后3年种植体存活率为97.7%(127/130).三组种植体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定期牙周支持治疗(SPT)中,重度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行种植修复,在中短期内种植体存活率较高,定期行牙周支持治疗、积极控制菌斑使牙周炎程度减轻可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作者:隋江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更佳,手术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小东;王洪;郭万兴;郑春缠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我国农村老年人数量多,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较差,身心健康问题多见.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为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通过饮食调养、调摄情志、运动锻炼、穴位保健、中药汤剂等,可使偏颇体质趋于平和体质,对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广卫;刘庆春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肾肉瘤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肾肉瘤样癌(sRCC)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根治性切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sR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追踪患者全部生存期,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探讨sR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疗及预后,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李文成;徐郑;贾瑞鹏;苏江浩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LDH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X线引导下SNRB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指标(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43例(53.75%),有效27例(33.75%),好转9例(1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29例(36.25%),有效25例(31.25%),好转22例(27.50%),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曲度(1.4±0.4)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0.5)cm,前凸指数(2.2±0.6)cm和骶骨倾斜角(30.2±5.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8±0.7)cm、(26.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RB治疗LDH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厉玉杰;黄丽婷;褚千坤;梁江山;罗鹏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评估价值

    手足口病是近些年广泛传播的一种急性儿童传染病,该病的病程进展较快,并能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对该病的及时诊断非常重要.研究发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手足口病患儿体内的水平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目前有关NT-proBNP在手足口病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就NT-proBNP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体内的评估价值作一综述,据此指导临床尽早的识别危重患儿并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叶军;陈媚;黄献宏;曾秀丽;伍达枢;张道飞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HbA1c检测结果进行分组:HbA1c<6.5%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3例),HbA1c≥6.5%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治疗.在治疗2周后和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2周、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42.26±17.49)、(32.28±15.37)分均低于对照组(58.12±18.67)、(47.79±17.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ADL评分(59.2±10.1)、(79.3±11.7)分均高于对照组(42.1±9.2)、(58.0±10.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HbA1c的水平与脑梗死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HbA1c的升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会更加严重,且恢复较慢.因此,要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降低死亡率,对于HbA1c水平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郝翠香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交锁与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两种固定方案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交锁与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两种固定方案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74例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3±12.4)min、(84.3±20.5)ml、(5.3±2.7)次、(13.4±2.3)周,对照组分别为(52.4±17.6)min、(127.1±31.2)ml、(11.5±3.5)次、(16.3±3.7)周;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骨延迟愈合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5);对照组切口感染、肢体缩短、术后松动、骨延迟愈合分别为1、1、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6/3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案,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更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有广泛使用的必要.

    作者:李清华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I前后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3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进行3D-STI分析,得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GLS、GCS、GRS、GAS及LVEDV、LVESV、LVEF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治疗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GLS、GCS、GRS、GAS及LVEF较对照组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个月LVESV、LVEDV较对照组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1周GLS、GCS、GRS、GAS、LVEF、LVEDV、LVESV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及术后1周,GLS、GCS、GRS、GAS、LVEF增大,LVEDV、LVESV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经PCI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改善,3D-STI可定量评价AMI患者PCI后左心功能变化.

    作者:赵瑞环;王瑞琪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肠梗阻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52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52例患者顺利渡过了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李翠莲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热敏火龙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热敏火龙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中药熏蒸+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热敏火龙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热敏火龙灸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王雨玉;石珍;陈谭红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及复发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对患者机体组织损伤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刘冬波;姜保成;郝春艳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效果确切,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群欢;罗美娟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卵巢病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卵巢病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未确诊或误诊的原因,以提高术中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68例卵巢病变手术患者,对比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 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结果完全符合533例(93.8%)、基本符合13例(2.3%)、未确诊15例(2.6%)、误诊7例(1.2%),冰冻诊断确诊率为96.1%.结论 提高制片质量并加大取材范围、提高诊断水平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可提高卵巢病变术中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谷从阳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5.32±0.51)mmol/L、(8.21±1.03)mmol/L、(6.04±0.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5±1.02)mmol/L、(9.79±1.93)mmol/L、(7.86±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孙李永眷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手术联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和探讨手术联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手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6,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24,P<0.05).结论 手术联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叶东成;李思敏;叶茂球 刊期: 2017年第33期

  • 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50例治疗分析

    目的 对于四肢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同时观察早期急救对于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评估的效果.方法 50例四肢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作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和效果作出统计.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早期抗休克治疗和骨折固定复位治疗后,48例患者救治成功,并结转入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救治成功率为96.0%;2例患者经过抢救和干预后无效死亡,死亡率为4.0%.结论 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干预护理时,患者配合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祥伟 刊期: 2017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