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分析

宜云州;史莉

关键词:口腔正畸,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 错牙合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患病情况。方法296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病因素。结果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的发病率为3.05%(6/197),男性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的发病率为1.01%(1/9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患者错牙合的检出率是安氏Ⅰ类错牙合检出率的4倍;安氏Ⅱ类患者错牙合的检出率是安氏Ⅲ类错牙合检出率的4倍,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患者较为常见,患者的病症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错牙合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麻醉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全身麻醉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各50例。研究A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眼部护理,研究B组患者在常规眼部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眼部并发症集中表现为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以及眼膜充血。研究A组全身麻醉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0%,其中10%为疼痛、6%为畏光,4%为流泪、2%为视物模糊,2%为眼膜充血,研究B组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全部为畏光,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研究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A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要提高对眼部并发症预防护理的重视度,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并保证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肖慧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脑瘫患儿分为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迟缓型脑瘫患儿2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10例。所选患儿均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0例痉挛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显效26例、有效21例及无效3例);30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13例、有效14例及无效3例);20例迟缓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5%(显效5例、有效12例及无效3例);1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为40%(显效0例、有效4例及无效6例)。结论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关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满意度(75.76%)高于对照组(54.55%),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患儿满意度,临床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消积汤及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6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 P<0.05);热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时间、肿大淋巴结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3例,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效果明显,方法适宜临床操作,易于患儿接受和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健;郝丽华;杨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50例妊娠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定期对患者做相应的梅毒病原体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采取规范的预防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100%,其中有2例为早产儿,25例新生儿均未感染梅毒;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92%,其中有4例为早产儿,死胎的发生概率为8%,正常新生儿所占比例为68%,先天梅毒患儿6例(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取梅毒预防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断梅毒的母婴传播,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妍;刘晓丽;张光华;刘振云;赵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76%泛影葡胺60~100 ml行消化道造影,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结果53例患者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12.5 h,9例患者症状体征加重、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且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梗阻部位以及对选择手术时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印万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患者便秘情况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排便困难评分、粪便性状评分、排便时间评分、下坠不尽及胀感评分、排便频率评分、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有着积极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商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神经外科进行诊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25例。甲组患者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形式进行全面的护理,乙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感染率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甲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16.0%)低于乙组患者感染率(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满意度80.0%高于乙组4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形式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王巍;刘亚平;牛运祺;刘晶玉;李昕;张喜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伤口疼痛、出血、水肿、肛门坠胀感、潮湿感等术后并发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85.0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4, 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肛肠病术后并发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咏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56例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出对结核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有效经验。方法112例因结核病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与常规组(56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从医行为、住院时间和确诊时间进行比较,判断护理疗效。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为(16.35±8.22)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12±8.39)d,干预组的确诊时间为(3.01±1.26)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02±1.6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从医行为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减少患者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超;赵艳;杨华;刘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在龋源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活髓保存治疗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49颗患牙)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后成功46颗,治疗失败3颗,成功率为93.9%;对照组患者(50颗患牙)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后成功35颗,治疗失败15颗,成功率为70.0%;观察组患者中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崔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70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14%,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洪涛;丁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及预后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方法19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分析其影像学CT和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和研究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结果本组190例患者,其中54例经治疗后临床痊愈,占28.4%;有78例治疗后好转致残,占41.1%;其中58例死亡,占30.5%。经锥孔碎吸、穿刺引流及脑脊液置换等手术干预的预后36例好转,23例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诊疗,要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和CT资料等,运用有效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

    作者:郑华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及抑郁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临床初产妇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49例初产妇,随机分成A组(24例)与B组(25例), A组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 B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SDS与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B组的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的实际心理状态,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重贤;徐丽娟;尚雪琴;杨雪梅;杨桂勇;关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效果。方法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通过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并出院,循证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都要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循证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可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七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1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粉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三七粉剂)57例,对照组(用凝血酶)5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出血的总有效率96.49%与对照组94.55%相近(P>0.05);治疗组总止血时间(26.81±16.1)h,短于对照组的(36.00±19.37)h(P<0.05),而对重度出血的止血时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三七粉剂止血效果与凝血酶相似,而止血时间快于凝血酶,且对全身凝血机能无影响。

    作者:王洪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6例拇指再造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并给予精心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造拇指成活率为100%,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积极的术后观察护理是再造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鞠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的探究

    目的: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6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采集培养,并对其进行细菌检验以及药敏情况试验,统计分析不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尿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发现主要尿路感染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克雷伯菌属等,其中共检测出148例,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分别为106例和42例。在进行药敏试验过程中发现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克雷伯菌属等细菌主要对丁胺卡那霉素以经济头孢菌素等药物具有敏感性;而作为革兰阳性杆菌的肠球菌属、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等病菌对氨苄青霉素药物敏感性不足,针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度表现中等。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诱发患者出现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不同的致病菌对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区别。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开展相应的细菌检测与药物敏感性鉴定则具有突出的医学应用价值。

    作者:李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食管胶囊内镜右侧卧位检查改进法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胶囊内镜右侧卧位检查改进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消化科需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右侧卧位的检查法,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检查法,对比两组患者胶囊内镜食管通过的时间,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可视范围及食管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中位通过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齿状线和食管的可视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检查中有3例出现一过性呛咳,观察组则无此情况出现。结论相比较于右侧卧位检查法,改进检查法在取得同样齿状线和食管清晰度的情况下,具有更加广泛的可视范围及更佳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张逸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