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红;覃钰纯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鼻黏膜标本中Survivin表达情况及采用RT-PCR法测定两组Survivin的表达量,并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的相对表达量:对照组(0.07±0.04)、Ⅰ期鼻咽癌(1.14±0.21)、Ⅱ期鼻咽癌(1.37±0.27)、Ⅲ期鼻咽癌(1.59±0.34),Ⅳ期鼻咽癌(1.82±0.41),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参与到鼻咽癌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通过测定Survivin表达强度对预测鼻咽癌病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缩窄的价值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9例主动脉缩窄胎儿的CDFI声像图特点及随访跟踪检查CDFI声像图变化情况。结果19例主动脉缩窄胎儿中,12例合并心内畸形,其中3例伴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动脉导管瘤样扩张,1例大动脉完全转位,1例单心室,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2例合并心外畸形,其中1例合并胸腹水,1例伴足内翻;5例为单纯性主动脉缩窄,其中1例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2例随诊狭窄程度加重,2例漏诊胎儿出生后检出,后经手术矫治,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主动脉缩窄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学文;李小燕;赵旺好;老群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112例身体健康幼儿;给予112例幼儿全部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观察其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总不良反应47.32%,全身总不良反应27.67%,发热总不良反应70.53%,过敏总不良反应9.82%。结论充分了解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其临床防控有效率,具有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准确接种指导意义。
作者:纪付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AOIP)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AOI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因病情较重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35 d,平均(22.6±4.3)d。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实施正确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桑红梅;吕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对10万余例孕前健康检查结果的调查分析,为完善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菏泽市2013年为符合生育政策的待孕育龄夫妇107393人,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具有风险因素的人数合计16834人,检查人群中具有风险因素的比例为15.68%;妊娠率37.94%;出生缺陷率4.66‰。结论免费孕检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但待孕夫妇怀孕风险人群比例大,计划妊娠率低,应加大宣传力度,研究适合农村人群的健康教育资料及工作方法,使育龄群众充分认识到孕前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与干性愈合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住院的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溃疡灵粉+溃疡灵膏外涂,红外线烤灯照射;观察组采用“康乐保系列”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48%,有效率96%。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
作者:郭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护理,对比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好,可积极推广。
作者:刘书芳;王明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分为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治疗组)和C组(正常对照组),观察三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黄芪治疗组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 MDA、BUN和Cr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Bcl-2、Bax表达极少,缺血再灌注组Bcl-2、Bax表达均明显增强(Bcl-2:P<0.05、Bax:P<0.01);黄芪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明显下降(P<0.05), 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黄芪治疗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黄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以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实现的。
作者:郭保伟;付刚;刘艳梅;邱道显;马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卧床和住院时间、知识达标和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知识达标、满意度以及卧床和住院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率,加快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胡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比较新疆吐鲁番地区维、汉两民族胆囊炎或息肉及胆结石发病率是否存有差异。方法对本院2013年5~12月体检科维、汉两民族成人健康体检,共计2511人次,其中维吾尔族1096人次,汉族1415人次,对其体检结果胆囊炎或息肉及胆结石2项异常指标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汉族男女胆囊炎或息肉的总发病率高于维吾尔族男女,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维吾尔族男女胆囊结石的总发病率高于汉族男女,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汉两民族胆囊炎或息肉及胆结石发病率存有差异。
作者:张炎;帕提古丽·买买提;居来提·木塔力甫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乳腺癌转移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现状进行整理,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方法对近几年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相关文献以及其对个体化治疗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结果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数量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为治疗提供重要的特征靶点,检测可以扩大临床使用,来指导乳腺癌患者治疗。结论进一步细化研究循环肿瘤细胞特性,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后续疗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作者:俞泓波;刘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深度压疮应用负压吸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24例深度压疮患者,实施负压吸引,在此过程中予以合理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效果。结果经用负压吸引后,患者均愈合,16例1次贴膜完成,7例2次贴膜完成,1例3次植皮完成。结论负压吸引治疗深度压疮,且应用合理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压疮愈合几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共计54例临床资料,分别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指标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显效者16例(59.3%),有效者9例(33.3%),无效2例(7.4%),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数据结果(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水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喘息为各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症状,是婴幼儿期呼吸道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喘息性疾病占儿童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5%~10%[1]。
作者:丁雪梅;周艳;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09~2013年本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10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10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10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94株,鉴定错误6株,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9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9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剖宫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彩超诊断之后,单纯妊娠囊型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20%,厚壁无回声区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混合性回声包块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检查比较准确,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强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陈翠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佳护理方法。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子宫切除率。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早期应行彩色B超检查,排除切口瘢痕处妊娠,防止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
作者:付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78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进行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实验,统计分析其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结果78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以痰为主占80.77%;科室以RICU、ICU和呼吸科为主;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诺氟沙星、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00%,抗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有美满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85%、23.08%、29.48%。结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对多种抗菌素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任兴华;白云;轩海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分析总结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术前正确宣教、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加强肺部功能锻炼和有效的背部护理,加强手卫生,做好水电解质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心理护理等,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晓存;吕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微创拔牙技术相较于传统拔牙方式的优势。方法选取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4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式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对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20.7±5.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32.7±5.8)min。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1例,占4.3%,对照组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4例,占17.4%,实验组拔牙后并发症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巨汉;涂春梅;张兴辉;刘月娇;罗锦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