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的几点反思

何雅鸿;胡波;刘奇锋;侯军其

关键词:锁骨骨折, 内固定, 失效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对9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失败原因。结果总结失败原因有:①随意扩大手术适应证。②骨折复位后存在小的骨缺损或骨折间隙较大。③术中骨膜剥离较多。④内固定不牢靠。⑤术后早期负重活动。⑥再次遭受暴力。结论只要能很好的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合理选择内固定材料,加强宣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就可以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发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后SD大鼠下颌下腺的组织学观察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PR)腹腔注射的SD大鼠模型,观察IPR腹腔注射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IPR注射组和对照组。IPR注射组按2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次/d,连续注射5 d。对照组则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d后处死动物,取出腺体。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IPR注射5 d后,腺泡及腺泡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部分腺泡细胞及少量导管细胞胞Ki-67阳性表达。导管细胞及导管附近细胞胞浆内可见Amylase阳性的分泌颗粒。结论闰管细胞中存在能够转化为腺泡细胞的成体干细胞。IPR注射能促使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开始表达这些潜在特性并分化为腺泡细胞。

    作者:唐岳鹏;胡洁;黄桂林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复位联合穿针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微创穿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缩短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思君;宋迎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麻醉处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麻醉处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麻醉处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5例,其中化脓性胆管炎10例,肠梗阻10例,胃穿孔5例,为这些患者提供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静脉麻醉法,主要以依托咪酯或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等全身麻醉。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行血气分析、严重低血压行有创血压监测。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血压进行输液;为了增加血容量使用平衡盐溶液,输入适当的胶体液。帮助患者及时纠正体内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按照患者的休克程度为其提供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物,以便帮助患者维持血压与循环灌注。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都顺利完成手术。对比麻醉处理前后25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有17例清醒后拔管;8例送入监护病房,其中有1例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结论使用麻醉处理感染性休克患者时,重点是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的选用,手术管理、防止患者脏器受损、维持患者各脏器功能与内环境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俊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出血52例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了解其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04例,比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等方面,进而进行着重性质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增加其可信度与真实度。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加大性质的胞磷胆碱钠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MSE评分、差异性方面,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劣于治疗组;而在历经14 d和21 d的治疗后血肿量观察实验方面,对照组均明显小于实验组。脑出血患者的精神状态、简易检查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等项目测评在采用了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进行治疗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不良反应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少。结论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可使得患者大脑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可显著促进血肿的吸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拥有用药安全、极少不良反应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治疗药物,并确认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祖井永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表阿霉素抑制胃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即rAd-p53)与表阿霉素(EPI)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胃癌细胞(MGC-803)平均分为对照组、EPI组、rAd-p53组、两药联合组,通过观察胃癌细胞的增殖曲线、细胞内瑞氏染色和化学染色,对各组的细胞繁殖周期及细胞形态、p53基因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与其对照组相比,两药联合组的抑制百分率为:59.93%、67.05%、68.65%、99.40%,两药联合运用的抑制率与单药处理的抑制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的分析发现,重组人p53腺病毒主要使胃癌细胞停留于G2/M期,联合EPI对细胞G2/M期的阻滞作用,使Sub-G1峰极高。而通过瑞氏染色可得, EPI组的细胞呈现聚集状,结构和形态较为完整;rAd-p53组则只有少量聚集,并且细胞形态破坏,细胞凋亡。两药联合组的细胞数急剧减少,形态结构破坏,凋亡数目比rAd-p53组明显增多。对细胞进行免疫化学染色可得, rAd-p53组与两药联合组的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之中均有p53蛋白的表达,两药联用组表达更明显;而对照组与EPI组中, p53蛋白只于细胞核中表达。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表阿霉素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孔研;曲范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穴位埋线治疗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在原发性痛经中的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11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月经前5 d开始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积分评分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疼痛积分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55例)98.21%明显多于对照组(39例)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应用于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且简便实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少梅;张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从而杜绝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完善并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环境布局合理,规范操作,注重器械清洗及消毒的各个环节,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口腔科医务人员的防控感染意识、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烧伤整形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康复知识理解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观察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理解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晓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145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为73例观察组和72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护理风险投诉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喉疣状癌2例报道

    喉疣状癌是耳鼻喉科的罕见疾病之一,占喉恶性肿瘤的1%~3%,其病变生长缓慢,预后较好,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喉疣状癌的临床资料,旨在为喉疣状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观察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并观察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征得患儿以及家属的同意后,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为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就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在治疗依从性与家长满意度上,观察组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所获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同时还可使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徐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护,为医师和护士提供药学意见与建议,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相关知识与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能力。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再次住院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再次住院相关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再次住院临床资料及相关原因。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其复发率增高较重要的因素之一。结论针对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再住院原因,采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增强医患沟通,坚持长期维持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超;张彦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浅谈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及对策

    探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英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试验组)知情同意后,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治疗,随机选择同期未使用任何辅助治疗的12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过不同的处理后,试验组产妇乳胀或乳汁增加时间、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24 h子宫下降高度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产妇术后康复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丹;黄晶晶;胡永丽;方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万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旨在观察万珂对炎症反应、自由基、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研究其是否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万珂组各15只,三组大鼠在体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珂组给予万珂0.2 mg/kg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测NF-κB p65、IL-1β,化学比色法测MDA、SOD,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偶见NF-κB p65、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无明显增高,无脑梗死病灶。万珂组与生理盐水组均可见大量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均明显增高,均有脑梗死病灶,但万珂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减少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晶;李丽;李淞;戈亚平;牛晓立;付铁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肿痛消贴穴治疗急慢性关节肌肉疼痛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肿痛消贴穴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慢性关节肌肉疼痛疾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肿痛消贴穴,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乳胶剂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适合感,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肿痛消贴穴与双氯芬酸乳胶剂有着相似的临床疗效。

    作者:吕金秀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65例老年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降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方法6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检查并记录其基本情况、心衰类型及病因,对65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情况及结果进行全程回顾及分析。结果常见的为左心脏心力衰竭,多源于冠心病,而感染与心律失常为常见的诱因;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65例患者中18例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54%。结论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并且年龄越大症状越不典型,预后变差,须因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中认真对待。

    作者:孙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体会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方法336例寻常疣患者,采用针灸法进行治疗,并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3周的针灸治疗后,253例患者疣体开始干燥、固缩或跖疣患者感觉走路时疼痛消失,12例患者疣体全部脱落,有效率为78.9%。10次以上针灸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晕针、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寻常疣,效果满意,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云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经实践显示,前列腺素(PGI2)、前列腺素E2(PGE2)、甾体激素、血管加压素以及β-内啡肽等都和Ems的疼痛有关。文章将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作者:仲乐年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