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88例临床观察分析

李娜;王伟

关键词:手足口病,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8例,对症治疗1周内痊愈,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结果 除1例危重症(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余病例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3~4 d后会自然消退,口腔溃疡发病后数周逐渐愈合,无后遗症.危重病例大部分经积极抢救后心肺脑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治愈,但少部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严重受累患者,还有部分患儿因心肺功能衰竭、重症脑炎、肺出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方法 采用分析总结的方法,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增加患者安全感,从而获得配合治疗的自信心,以达到佳的治疗结果.结论 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中非常重要,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关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作者:管翠霞;石永丽;石春平;隋晓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0例农村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呼吸频率30次/min以上、血压下降等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 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很多,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判断患者的病情.

    作者:谷同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利培酮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利培酮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 治疗8周后,WAIS-RC、WMS、WCS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庄会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本组脑卒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60例,昏迷患者50例,嗜睡30例,烦躁20例,有特殊要求的患者40例,置管时间3~4 d.结果 14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静脉炎是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共4例.结论 静脉套管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也减少了护理人员被刺伤的意外事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董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科急腹症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腹痛的特点,为减少误诊外科急腹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对30例外科急腹症后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腹痛的特点及与急腹症的鉴别要点.结果 急诊诊断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胆囊炎8例,输尿管结石4例,在门诊治疗及收入院后1~20 h(平均5 h)内确诊为酮症酸中毒,经过正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在7~18 h后血糖恢复、酮体转阴,腹痛症状缓解.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的腹痛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临床中应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刘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9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社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问题及对策.方法找出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 健全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改善条件、加强对全员的教育和培训.结论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提高认识,可有效预防社区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有英;田希星;时军辉;徐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8例分析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3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无切口感染.平均手术时间为42 min,平均住院时间6.3 d.术后6~8 h后即可下床活动,切口疼痛轻微.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阴囊积液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义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采血室护士工作中的压力与自我保护

    针刺伤是采血室护士常见的职业损伤,是指在采血过程中针头刺破皮肤造成出血的意外伤害,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和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发,采血室护士已经成为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发人群,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门诊采血量大,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针刺伤状况日益严重.

    作者:肖慧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手足口病88例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8例,对症治疗1周内痊愈,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结果 除1例危重症(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余病例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3~4 d后会自然消退,口腔溃疡发病后数周逐渐愈合,无后遗症.危重病例大部分经积极抢救后心肺脑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治愈,但少部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严重受累患者,还有部分患儿因心肺功能衰竭、重症脑炎、肺出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作者:李娜;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采用胰岛素治疗的145例患者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B组患者只进行一般护理,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SDS、SAS测评,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SDS和SAS实施护理干预后评分明显降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SDS和SAS护理后的平均与干预前相比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A组患者SDS和SAS评分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性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心理障碍.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护理缺失[1]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应该落实的护理措施部分或全部未落实或延迟执行,护士的职责未全面履行的现象,护理缺陷[2]是指由于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失职及管理过程中的不完善而形成的质量不足或服务不满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影响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应该引起全体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视,管理者如何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缺失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是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开展的保障,为此笔者通过对我院多年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对高年资临床护士的调查,了解常见临床护理缺失现象、分析原因.

    作者:任丽霞;刘花;翟旭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足细胞的排泄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中足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24例T2DM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C组).其中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蛋白尿组(CP组),应用小鼠抗人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中PCX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尿足细胞数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各组的尿中足细胞数量、血CRP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的血CRP、尿足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尿中足细胞数量与尿蛋白相关,并随着血CRP的升高而增加.

    作者:冯秋霞;程丽静;芦露;罗兰;白艳;李萍;季军;高政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利培酮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目的 探讨吸烟与性别对利培酮药代动力学及稳态浓度的影响,以及利培酮、九羟利培酮稳态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吸烟者的利培酮稳半衰期、达峰浓度和稳态浓度明显低于非吸烟者(P<0.01).利培酮、九羟利培酮稳态浓度和二者总浓度与TE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BPRS、SAPS和SANS无显著相关,但有效组血药浓度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 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血药浓度以20~60 μg/L为宜,而吸烟则可降低利培酮的血药浓度.

    作者:曹民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例膀胱穿刺造瘘术致肾破裂的护理及分析

    膀胱造瘘术常用的方法有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和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用以暂时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1].适应证包括:①梗阻性膀胱排空障碍所致之尿潴留,如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②阴茎和尿道损伤.

    作者:冯璟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

    目的 对腹部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对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寻求有效的护理手段.方法 选取在2010年9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资料,对其术后出现的疼痛对其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针对疼痛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结局及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缓解,且本次研究的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6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对护理持满意态度,满意率为95.00%.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小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张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顺铂化疗致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顺铂化疗致呕吐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进行顺铂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用昂丹司琼,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昂丹司琼.结果 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止发生呕吐的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B6、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防治顺铂致的呕吐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程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双胎妊娠一胎儿无头无心畸形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一般资料患者女,26岁,孕1产0,因停经7w来我院早孕常规检查,妇检:子宫增大如孕周,尿HCG(+),血β-HCG:68000 μm/L,阴道超声提示:单孕囊,孕周与末次月经相符,羊膜囊内见两个胚芽,长度均为10 mm,均见心搏,嘱随诊,孕19 w3 d门诊复查,多普勒仅闻及一胎心音,遂行三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A心率150次/min,胎儿B未见心搏,诊断为双胎妊娠,单羊膜囊,胎儿A活胎,胎儿B死亡(无心畸形),于2011年10月5日,孕22 w 3 d在超声引导下用无水酒精注射入无心儿脐带,终止其血流供应.

    作者:邓志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多次TACE方案预防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HCC根治术后患者68例,其中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对照组)和术后接受三次预防性TACE 的患者28例(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均于术后1~2月给予首次预防性TACE,此后每隔2~4个月重复一次,总共三次.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36~40个月,对比分析两组间1、2、3年的累计复发率.结果 HCC根治术后,对照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7.5%、65.0%、67.5%.研究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7.1%、25.0%、28.6%.统计学分析研究组1、2、3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所有患者TACE术后副反应较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HCC根治术后给予三次预防性TACE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肝癌患者无瘤生存期.

    作者:张岳林;孙军辉;聂春晖;陈黎明;蔡丽霞;何健娣;章丽霞;王伟林;郑树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非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每组各45例,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对两组患者术后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全身麻醉组相比,硬膜外麻醉组的MMSE评分明显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都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有一定影响,而全身麻醉对于恢复期的影响相对较大.

    作者:段向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22例预防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0月份至2012年10月份来我院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44例患者的护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行人性化护理的(A组)有22例,常规护理的(B组)也是22例,比较A、B两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人性化护理的A组患者的预防尿潴留发生情况明显地高于B组,总有效率达到90.9%,而B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8.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预防尿储留,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尽快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人性化护理是预防尿潴留的一项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殷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