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控制口腔科感染加强防护

李冬梅

关键词:口腔, 医院感染, 无菌, 消毒
摘要:目的 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方法 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以减少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口腔科感染控制的管理与监控,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重点,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39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腺肌症疼痛和月经改善的疗效.方法 对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1年观察患者疼痛和月经改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年,痊愈31例(79.5%),好转8例(20.5%),所有患者月经平均减少52.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疗效显著等特点.

    作者:陈井丽;郭历琛;宋玉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96例早产病因分析与临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早产病例9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病因常见的有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妊高症及多胎妊娠.结论 早产对母婴危害极大,正确分析早产发生的常见病因,对早产要积极预防,对有早产先兆的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延迟孕龄,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雪梅;任凤岩;董宇明;齐月;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领检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的技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知识、观念、模式的不断更新,当代护士被赋予了多样化的觉色.领检护士的角色就是我们吉林市人民医院护理专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其中所有的辅助检查都是由领检护士陪同到相应的科室,检查后安全送回病房.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将贯穿于领检护士护理工作的始终,掌握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史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提供药学服务的新理念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提供药学服务的新理念.方法 结合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模式,介绍药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论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师应更新工作模式,完善新理念,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文娱;柯秀芬;许东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与健身锻炼有关的应力性骨折

    目的 分析健康锻炼所致应力性骨折的年龄分布特点及MR表现,提高临床对健身锻炼导致的应力性骨折的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及随访证实的应力性骨折9例,分析其年龄分布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病例14-18岁4例(2例股骨下段骨折,2例胫骨上段骨折),39~58岁4例(全部为胫骨上段骨折),82岁跟骨骨折1例.全部病例髓腔内可见大范围骨髓水肿、骨折线、组织肿胀,5例可见骨膜水肿,4例无骨膜水肿.结论 应力性骨折不仅见于学生、军人等特定群体,也见于中年人群,其发病与体育锻炼有一定关系;MRI对应力性骨折诊断比较敏感.

    作者:夏巍巍;范志刚;夏秋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肺栓塞22例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22例临床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1.3‰,病死率13.6%,其病因中创伤/骨折占首位,其次为外科术后(包括妇产科手术),心肺等慢性内科疾病亦是临床常见危险因素.结论 关注急性肺栓塞高危人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尽早预防、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4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诊治.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8例妇产科术致输尿管损伤患者,通过膀胱镜、肾分泌造影和核磁共振诊断后,确诊有11例实施输尿管端吻合术,31例实施输尿管膀胱吻合术,3例实施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3例实施肾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都通过手术治疗痊愈.通过1~5年随访,B超康复检查未发现患肾有积水现象.结论 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需要及早实施手术,按照损伤部位、积水程度及损伤程度选取正确手术方法.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本文讨论的是重型颅脑受伤患者的急诊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办法.共有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处理,在迅速的诱导插管以后,对静脉注射异丙酚3~7 mg/(kg·h)或者芬太尼2~5 μg/(kg·h)即可保持患者在麻醉状态,间断把维库溴铵注入到静脉,从而让患者的呼吸得到有效控制并使呼吸系统保持正常.所有40例患者在诱导期都较为平稳,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躁动等情况,接入插管呼吸机以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在97﹪以上,手术期间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全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时都带有气管导管,手术后有11例气管切开,术后有6例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作者认为,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强化麻醉检测等,是控制患者颅内高压、预防脑水肿和减小手术麻醉风险的有力措施.

    作者:金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诊手术中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

    通过对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病例,探讨外科急诊手术中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经验.2例患者病情均处于高危状态,由于对患者病情的认识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麻醉处理,患者病情出现完全不同的转归.对于急诊手术中的危重患者,建立早期预警识别机制,才能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处理,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林跃华;林伟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 分析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方法 对我院所接收的采用内镜处理的32例上消化道异物儿童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以上方法处理的32例患者,成功28例(87.5%);失败4例(12.5%).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出现1例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安全、有效的优越性.但是如果在儿童吞下异物的时候,没有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或者口唇青紫等表现,那么就可以多让患儿吃一些富含有纤维素的食物,这样可以对肠道的生理性蠕动产生促进作用,从而可以加快异物的排出.

    作者:谯文进;石云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对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40例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病患者,给予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经全身基础化疗+免疫疗法及相应的局部治疗1~3月后,所有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结核症状均消失或减轻,肿大的淋巴结已缩小或消除,并且术后伤口愈合,无发生并发症,且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对于耳鼻咽喉及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尽早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积极采用正规抗结核治疗及局部手术治疗,是取得治疗耳鼻咽喉及颈部淋巴结结核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廖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C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GE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12 h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GEA组术后1 h、4 h、8 h、12 h及 24 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CA组疼痛程度评分(均P<0.05).术后12 h,CGEA组重度疼痛发生率、吗啡用量明显低于GA组(P<0.0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显著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吗啡等镇痛药用量,效果安全可靠,是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较为一种理想的复合麻醉方式.

    作者:蒋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小板采集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 对采集血小板反应不良者的简析与护理初探.方法 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抽取550例受检者,其中男374例,女176例;年龄25~50岁,中位年龄(31.5±15.6)岁.采血方法、年龄以及性别通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可比性.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0.9%(5/550).结论 在采血小板之前、过程中及采集以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或采用相应措施,能减少被采血者的不良反应,且效果良好.

    作者:邸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2012年间收治的73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7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HbA1c水平检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中HbA1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HbA1c水平达标率为5.5%,健康人群HbA1c水平达标率为95.9%,差异可见显著意义(P<0.05).结论 HbAlc水平是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有价值.

    作者:何键;张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影像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征象,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14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胰体尾部9例,胰头部5例,实性为主2例,囊性为主1例,囊实性11例,增强动脉期,包膜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包膜及实性部分进一步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多高于动脉期,但低于同期胰腺实质密度,囊性部分始终无强化,4例病灶内出现钙化,1例病灶内可见新鲜出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硫酸镁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硫酸镁应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并加以总结.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75名,分成A、B组,A组43名对象为治疗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医治;B组32名对象为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注射液医治.结果 A组对象发热、喘憋以及喘鸣音消失等病症改善时间低于相比于B组较少,有效率相比于B组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对象.结论 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较高.

    作者:金德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炎症性肠病的骨骼病变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lUC)和克隆病(CD).IBD我国近十年来发病呈增加趋势[1].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的深入研究,IBD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对其在临床上复杂的肠外病变表现及并发症有了深刻的认识[2].IBD肠外病变在发病学上具有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变化不一、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需要临床医师在接诊IBD患者时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2].

    作者:罗泽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符合RDS诊断标准的足月儿共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结果 80例RDS足月儿中66例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RDS发生率与非选择性剖宫产、阴道分娩相比明显升高,其有显著差(P<0.005).80例RDS患儿中37-38+6w选择性剖宫产患儿60例,39-41+6w选择性剖宫产6例,37-38+6w选择性剖宫产患儿RDS发生率比39-41+6w选择性剖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作者:王宝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口腔颌面癌肿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临床化疗的指导价值

    目的 通过口腔颌面癌肿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临床化疗的指导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口腔颌面肿瘤患者60例,在化疗之前活检切取肿瘤标本,用改良MTT法对8种常用化疗药物进行药敏检测,这8种药物包括顺铂(CDDP)、长春地辛(VDS)、表阿霉素(E-ADM)、5-氟尿嘧啶(5-FU)、平阳霉素(PYM)、氨甲喋呤(MTX)、紫杉醇(Taxol) 以及替尼泊甙(Vm-26) 等.针对60例患者采取不同方案的化学治疗,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以化疗方案所用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平均生长抑制率为标准,有16例患者超过50%,且临床化疗结果全部有效; 有26例患者在30%至50%之间,21例有效;18例患者低于30%,6例有效.结论 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平均生长抑制率与临床化疗有效率呈正相关.

    作者:罗文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32例小儿川崎病护理体会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5岁,但也有成年患者.男女比例1.3~1.5∶ 1.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1,2].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川崎病患儿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钟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