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方案的进展

孙瑞敏;王建英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手术室护理工作, 专科技术, 重要场所, 手术治疗, 患者, 护理质量, 护理模式, 转变, 专业, 诊断, 医院, 医学, 学科, 显示, 生命, 检查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 分科越来越细 , 对专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作为独立的学科 , 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专业性和重要性[1].手术室作为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的重要场所 , 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手术的成败有极大的关系 , 也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 10月至 2012年 10月期间,本院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 4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护理干预 ),每组各 24例,平均随访 6个月,对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曹丹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注射用盐酸格拉斯琼氯化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替代鲎试剂法.方法对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盐酸格拉斯琼氯化钠采用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结果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比鲎试剂动物检查的方法更安全、灵敏.结论用该方法使结果更安全、准确.

    作者:梁永红;王晓梅;阿达来提·依迪热斯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 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8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2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后 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子宫切割器在乳腺纤维腺瘤小切口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切割器在乳腺纤维腺瘤小切口手术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带来的微创、美容效果.方法 对入组 42例采用子宫切割器辅助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病例的手术操作、切口选择、创伤情况及美容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在小切口下显露良好,该方法操作便捷,在子宫切割器辅助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诊无复发及哺乳功能受损.结论 在较大的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中应用子宫旋切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以达到很好的微创、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启才;张铭;陈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护理临床带教的探讨

    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医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平台.针对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特点,从带教老师与护生两个不同方面对当前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决策.

    作者:林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促进骨科患者创伤后成长中的应用

    创伤后成长是指亲历者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骨科患者多因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造成躯体创伤 , 甚至残疾、丧亲等严重后果.心灵与肉体的创伤, 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 影响治疗和康复.

    作者:田增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微波消融联合 TACE治疗肝癌与放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与放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年 1月 -2012年 1月本院采用微波消融联合 TACE治疗的单发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 42例行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42例行肝脏局部放射治疗.结果 微波消融联合 TACE治疗 42例肝癌中,肿瘤 <3 cm者 5例 CT显示全部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 ;肿瘤 3~5 cm者 14例,CT显示 11例 (78.6%)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肿瘤 5~10 cm者 23例,CT显示 16 例 (69.6%)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69.4%.放疗组 42例肝癌中,无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5%、26.1%.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 TACE是治疗肝癌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宋岩;王跃辉;杨孟华;李兵强;国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体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方法 选择本院64例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32例促甲状腺激素<10 mlU/L,视为 A组,32例促甲状腺激素 >10 mlU/L,视为 B组,同期 32例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 C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组体内的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观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检测显示观察组体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 C组,B组体内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 A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三组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易导致体内血脂、血尿酸升高,引发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对血糖的影响较弱,临床上需要加强对症治疗.

    作者:陈国庆;徐英杰;谢江;何俊;张传芸;谈玉婷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浅析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来对 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AFS分期 -Ⅳ )采用腹腔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中 76例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 30~150min,行异位病灶电凝术 32例,粘连松解术 27例,输卵管造口术 1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 65例,单侧附件剥除术 36例,双侧附件剥除术 13例,其中 4例因盆腔广泛粘连操作困难,转开腹手术.随访观察得知,74例患者痛经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有效,具有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宋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24687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 24687例进行 TCT检查的病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有相应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的 33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4687例 TCT样本中,阳性病例 680例,有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者 338例.其中 TCT检查结果为 ASC-US者 267例,经活检证实为阳性者 107例 (40.1%),其余ASC-H、LSIL、HSIL分别为20/23(87.0%),38/44(86.4%),4/4(100%).结论 TCT检查判断为 ASC-H,LSIL及 HSIL者,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较高,ASC-US阳性的病例与活检符合率稍低,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吕京澴;宋芳;许伟伟;王凤;陈世荣;赵一平;樊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人高血压病控制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疾病控制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利于改变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生命.通过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了遵医行为,半年后的调查统计显示,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

    作者:吕夕祥;陈春霞;金正敏;孙卫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分服与顿服米非司酮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在终止 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2年 1月至 2013年 1月间在本院住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分服组 (100例 )与米非司酮顿服组 (100例 ),分服组:口服米非司酮 50 mg,12 h后再服 25 mg,连服 2 d,共150 mg;顿服组:在第一天直接口服米非司酮 150 mg.两组都在第 3天上午服米索前列醇 600 μg.服药前后各禁食 2 h以促进药物吸收.观察两组疗效并随访,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分服组与顿服组相比,胚囊排出时间较少且临床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其余各方面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结论 分服米非司酮与顿服米非司酮在流产效果上相比较,优势明显.

    作者:林艳;程丽师;李粤娜;朱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病特征研究

    我国有 5.5亿人感染结核,其中十分之一的人可能发病,同时,我国的结核病防控还面临着人口流动大和耐药性增加等多重严峻挑战.2012年晋江市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中流动人口占比66%,流动人口肺结核的预防已成为晋江市结核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福贵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 7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5例,两组均采用 2HRZE/4HR方案,治疗组在2HRZE/4HR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结果 治疗组在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 P<0.01,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史来;郑梓坤;陈为凯;Wei-Kai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对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探讨

    本文探讨了临床中药学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发展需与多学科联系,利用现代科学实验数据开展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并规范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在以中医理论指导下,拓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范畴,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吕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 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1年 1月至 2012年 6月间收治的 46例 (58颗牙 )牙体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 Z250复合树脂修复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修复后随访1年发现,修复成功54颗,修复失败4颗,修复成功率为93.1%.结论 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临床效果好,修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荣亮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热毒宁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 2组,平均每组 40例,对照组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 67.6 %,有效率为 89.4%,治疗组治愈率为 90.4 %,有效率为 96.8% ;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具有退热快,有效率高,不反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具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夏成;周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旁 (太阳穴 )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护理要点.方法 遵医嘱采用复方樟柳碱为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旁 (太阳穴 )注射.结果 接受注射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视力变化,视力显效 29.6%,有效 66.3%,无效4.1%.结论 通过充分的评估与准备,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变换注射部位等原则,做好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水玲;曾素华;黄思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无保护接生1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无保护接生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方法和效果,降低分娩住院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0月月本院采用新式无保护接生法接生的初产妇 185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以2012年 8月采用传统接生法的初产妇 18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未作会阴侧切,会阴仅有 121例一度裂伤,45例二度裂伤,19例会阴均完好无创口,对照组会阴侧切 112例 (60.54%),22例一度裂伤,41例二度裂伤,7例会阴无创口.结论 新式无保护接生理念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对会阴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顾春美;胡金菊;刘娟;陈虹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致恶性心律失常32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12年 6月 ~2013年 1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致恶性心律失常 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结果 药物疗效观察中,观察组总有效 30例 (93.75%);对照组总有效 25例(78.1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不良反应观察中,对照组出现 3例低血压、1例嗜睡;观察组出现 3例消化道反应.讨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