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丽宏;赵东;李占平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知网文献,对银杏叶提取物在抗氧化作用临床应用综述.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对冠心病、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肾纤维化均有药理活性,且涉及多种作用机制.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协同其他药理作用,对多系统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其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作者:刘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平衡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 对57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行平衡针针刺治疗.结果 痊愈31例,显效15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本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东华;曲小娜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绩效量化是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兼顾专科特点及科室当前状况,以实际完成工作质量及数量计算护理工作量.不以年龄、职称作为主要量化指标,充分调动了各职称护士的积极性,促进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护理绩效量化是护理分配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出勤,调动护士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作者:苗晶;刘鹏;于妍;孙静巍;李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王少峰主任医师,是北京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七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妇科疾患.本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老中医专家临床诊疗数据库系统,将跟师学习系统采集的病历中,选择302例闭经病例,按照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中医四诊、诊断、处方等进行录入整理,数据分析,探讨王老治疗闭经的临床分型、及常用药物配伍特点.
作者:柴丽宏;赵东;李占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前炎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国内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或放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使炎性乳腺癌总生存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作者就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春;李佰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本院2010年以来治疗的6例大脑后动脉第一段(P1段)动脉瘤易破裂的因素和栓塞体会回顾性分析.方法 6例患者均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有两例患者入院后发生二次破裂.结果 有4例患者栓塞后恢复较好,1例患者栓塞后偏瘫伴偏盲,1例患者造影时2次破裂,急诊动脉瘤栓塞后,CT复查发现出血量较大,后引起脑疝,经去骨瓣减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1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动脉瘤均较大,易发生2次破裂,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减少2次破裂出血几率.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庆伟;喻博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关于中药如何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辨证、对比手法进行探讨说明.结果 结合相关病症的具体情况从选用适当药物制定给药剂量,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服药禁忌等几方面做出探讨.结论 通过本次探讨分析,从中药使用,辨证论治,因人施药以及药物服用的禁忌等几方面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中药的合理应用的相关问题.
作者:肖学秀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本院多重耐药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的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本院多重耐药菌的状况,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结果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及危害.结论 临床药师成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团队中真正的一员,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安玉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血小板的关系.方法 观察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0例心绞痛(AP)患者、10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数目变化,患者均选在发病后的第二天采血.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数目减少,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减少更为显著(均P<0.01).结论 临床验证血小板数量变化可能直接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作者:徐亚男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对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160例,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率,缩短出血时间.
作者:陈文丽;谢素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漏诊误诊情况、治疗效果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0月确诊为早期胎传梅毒的幼儿68例,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68例中皮肤损害35例约51.4%,白细胞增高60例约88.2%,肝脏肿大62例约91.1%,脾肿大31例约45.6%,贫血28例约41.2%,发热25例约36.8%,病理性黄疸18例约26.5%等;误诊率9例13.2%,误诊疾病达6种.结论 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早期、系统、足量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开展梅毒筛查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恢复婚检等措施可大大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率.
作者:马平;孔宪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原因不明的昏厥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分析其昏厥的引发原因.结果 52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了晕厥发作,占38.5%,有22例发生心律失常,占42.3%,有16例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占30%,尤其与R-R间期的长短关系密切.16例晕厥的患者中,R-R间期≥3s的共有42次,其中有28次发生了晕厥症状,2s≤R-R间期<3 8的共有172次,无1例发生晕厥症状.结论 原因不明的晕厥症状的发作多是由于患者心律不齐造成的,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于不明原因的晕厥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作者:刘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胃肠减压管的原名收利文氏管,是由美国医生发明并首先提倡使用,其使用目的是为了抽空胃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及毒素的吸收,从而保持胃肠道空虚,防止呕吐、积血,减轻消化道压力,有利于胃肠道的恢复.实践证明,自胃管应用以来,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增加了胃肠道手术的安全性.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胃管的应用范围不断在扩大,其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和改进.现就胃管的使用和护理体会叙及如下.
作者:苏亚秋;陈艳;陈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整体护理,深入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绪稳定,交流沟通能力有所提高,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olter对23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有缺血型ST改变(91.6%),其中72.48%的缺血性ST改变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占27.52%.结论 holter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并积极治疗.
作者:陆娟;陈永清;谭兴普;王士强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55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指导与献血后饮食调理,消除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障碍,以利于顺利采血及身体恢复.方法 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55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指导与献血后饮食调理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指导可消除无偿献血者的心理障碍及献血后献血者的身体恢复.结论 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及献血后合理的饮食给予无偿献血者帮助.
作者:李爱新;武俊霞;耿岚;南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1],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由于无偿献血广泛的开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公民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而患有神经症的人员参加无偿献血,因其症状具有隐蔽性,医护人员在体检、征询时不易判断,这给无偿献血健康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2].2012年度工作中,作者曾遇到1例神经症患者参加献血,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秦强国;冯春;吕珂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护理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出院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等方面.结果 依据调查结果了解患者及患者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从而制定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结论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影响患者恢复的问题,预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结论 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患者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减少造成血流缓慢,手术和创伤本身引起血管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早期主动肢体锻炼,根据医嘱穿着弹力袜和双下肢间歇加压治疗,安全药物应用等,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高凯霞;万惠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保障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老年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防范措施.结果 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及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
作者:杨晓莲;刘丽香;陈雪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