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徐威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自制的服药依从性量表,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的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作者:全映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通过医院的等级评审,逐步规范医院药事的各项管理工作,使其逐步达到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的要求,促进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曲秀君;魏文华;张君;王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膏滋药又名中药膏方,是一种煎煮剂,是经配伍的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加蜂蜜、冰糖、动物胶类煎煮而成的稠厚半流体制剂.膏方作为中医药医疗保健的特色方法,对于防病治疗、康复强身,延年益寿等方面效果明显.其工艺复杂,加工精细,成品质量对于膏方的疗效十分重要.
作者:李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发现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6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在透析治疗时给予全面护理.结果 针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加强护理使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提高治疗意识,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腭裂手术松驰切口填塞可吸收止血纱布和填塞碘仿纱条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腭裂手术患者110例,观察组(术中填塞可吸收止血纱布)55例,对照组(术中填塞碘仿纱条)55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体温变化、创口愈合、饮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12 h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后继发性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2 d体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开始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住院时间短.结论腭裂手术松驰切口填塞可吸收止血纱布出血少,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无刺激性无异味,不影响食欲,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锦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妇女在更年期开始,骨质丢失较同龄的男子更多、更快.在绝经后的数年内丢失的更快.骨质疏松主要是骨小梁[1]减少,而骨质的化学结构并不改变.血清钙正常,血清磷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也正常.由于骨质疏松而不慎骨折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股骨颈、腕骨、脊椎椎体骨折较常见.骨质疏松后,可使脊椎变窄或成楔形.因此身体逐渐变矮.若坐卧时,不注意矫正姿势,则非常容易产生驼背或脊柱呈左右弯曲状态,且伴有腰部或胸椎下段疼痛.在这个过度的时期中大部分妇女被一系列或轻或重的现象困惑.重者本人很痛苦、家庭和社会都感到患者在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变化,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通过1例右肾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到了掌握好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这将有利于临床工作和患者的早日康复,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老年患者体内各重要器官已出现退行性变化,生理调节功能差,内分泌系统可发生代谢紊乱,对手术耐受力差,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如动脉硬化、冠心病、营养不良等.因此,术后用镇静止痛药时以低浓度、剂量小些为宜,输液不要过快、过量,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异常,应给予相应的积极处理,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金英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的一种严重类型,是指受精卵在子宫颈管内着床、发育.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宫腔操作史等使宫颈妊娠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故宫颈妊娠可能与性传播疾病、流产、宫腔感染等因素增加有关.如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近期应用介入治疗联合宫腔镜成功治疗1例宫颈妊娠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韩冰;李彦慧;张海鹏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中重要、涉及内容多、技巧性强、难度大的必修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护理新知识、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给临床护理工作业注入了新元素.为了与时俱进,动态地适应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保证护理工作同步及更好地服务患者,我院进行了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患者步行能力训练的临床研究.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脑卒患者212例,为常规康复组102例,综合康复组11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FMA、ADL、F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发病后康复治疗、训练越早,患者肢体出现随意运动的时间越早,身体机能恢复的预后越好.早期若不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继发性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废用、误用综合征,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失去佳的康复时机.应用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方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改善步行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病残率,是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的康复方法.
作者:段青松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临床表现及合并症等方面.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较对照组较为复杂,波动性较大,结果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控制率低,临床症状更明显,心脑血管合并症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更为注意及认真,尤其健康宣教及告知要做到位,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防治,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制定好治疗方案,才能达到较好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作者:李平衣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运用高频超声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颈总动脉(CCA)与颈动脉窦部(CB)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功能的差异.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CB和CCA不同部位进行观察,分别测量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参数,计算血管扩张性、紧张度、僵硬度等指标.结果 CCA、CB两组间IMT、PSV、RI比较,CB较CCA的IMT增厚(P<0.05),CB较CCA的PSV降低(P<0.05),CB较CCA的RI降低(P<0.05).CB的动脉扩张性和动脉紧张度明显小于CCA(P<0.01);而CB动脉僵硬度则明显大于CCA(P<0.01).结论 颈动脉IMT结合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动脉僵硬度可全面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提供更全面信息.同时颈动脉CB较CCA是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部位,CB应该作为早期评价动脉硬化的重点观察部位.
作者:臧桐;王学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腰椎穿刺是获取脑脊液的常用途径,由于传统的腰穿针在新生儿腰穿时容易导致失败和损伤性出血, 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儿科对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应用6号或7号一次性头皮针代替通常应用腰穿针或注射器针进行新生儿腰穿,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LAVH将成为一种重要术式.
作者:申素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5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5例均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后顺利出院.结论 通过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合理护理均好转出院.
作者:彭菲;白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将112例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有效性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掌握相关理论及技能,接受并改变健康行为等方面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艳红;武俊亚;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雷公藤多苷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60例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LEF联合中等量激素治疗,对照组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量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1、3、6个月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率为46.4%,总有效率为85.7%.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可以作为治疗IgA肾病的选择之一,且安全、有效.
作者:常靖;张文娟;宋修芹;邱晓军;袁东;郑烟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我们联合中医科于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低颅压综合征一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2010年5月10日初诊,渐发站立性头痛半月入院.以枕颈部头痛为主,站立或抬头时头痛加重,平卧或头低脚高位时头痛缓解或消失.无恶心、无呕吐、无抽搐、无眩晕.
作者:杨发浩;卢先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F)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并且缺乏确实有效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过程包括肺组织的炎性损伤、组织结构破坏及随后发生肺间质细胞积聚的组织修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肺炎症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间质细胞都可以分泌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生以及间质胶原的增生,亦可以增加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和积累[1].
作者:何坤;张秀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0例重症患儿平均住院3~5 d.入PICU后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1例,经精心治疗治愈出院.死亡1例,死亡原因均为原发病因素.结论 危重患儿院内呼吸道感染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预防.作者对PICU患儿采取了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这表明规范的操作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是患儿康复的关键.
作者:尚金变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