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竞奇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52例BPPV患者,根据其患病类型选择改良Epley手法和改良semont手法给予治疗.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PC-BPPV使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愈43例(92.6%),有效2例(4.3%),无效l例(2.2%);6例HC-BPPV使用改良Semont法,治愈4例(66.7%),有效例2(33.3%).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安全经济,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用中医按摩结合功能训练的方式给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评测胸锁乳突肌挛缩程度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26例患儿治愈19例、好转7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的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肌的有效保守方法.
作者:王松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搜集、整理、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兴医,科技兴院,医学信息必须先行,在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信息加大需求的同时,为医院广大的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医院图书馆针对各种读者对象和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服务措施.
作者:梁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制附子、姜汁及蜂蜜为组方制备的穴位贴剂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并能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方法 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疗程为28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SF_36量表评价其生活质鼍,评估其疗效.结果 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在体能、体能影响、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活动、精神影响、心理健康8方面的评分.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能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为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可靠、有力的证据.
作者:毛雪梅;罗文;梁秀芳;陈建林;陈丽云;黎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报告重症肝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在护理上必须加强监护,设专人护理,着重从密切观察注视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发现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病情的进展,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保持各种导管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既要有热量的供给,又要注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减少氨及其他毒性物质从肠道吸收.加强24 h出入液量及饮食供给的观察,并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患者是否较快的脱离危险,顺利进入康复期,直至痊愈出院,与良好的护理工作分不开.
作者:吴俊满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60例,52例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8例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术后从鼻塞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近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好,手术符合临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利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晚期癌痛是目前镇痛工作的重点,由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镇痛方法不能完全按三阶梯原则进行.潜江市江汉油田总医院肿瘤科今年收治1例右肺癌广泛转移患者,采用大剂量吗啡、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唑来膦酸针剂,对骨转移灶区放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君;肖小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从2009年1~12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539例中择取足月、初产、头位分娩的180例,同时随机抽样条件相同、无胎膜早破者180例,对两者从头盆评分、临产后的胎头衔接、骨盆狭窄率、胎头方位、分娩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组临产后的头盆不称率、骨盆狭窄率、头位异常率和难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胎膜早破常预示难产的发生,应及早进行恰当处理,以减少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张启欣;荀生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颈椎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颈椎CT及MRI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CT与MRI在颈椎损伤中各有优势,cT在椎弓骨折的显示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MRI在脊髓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显示中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CT与MRI的应用,对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陈志明;张雄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Hangman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I型患者牵引后改用头颈胸支具固定.Ⅱ型根据复位情况考虑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合并有颈髓损伤的Ⅱ型和ⅡA型骨折以及Ⅲ型骨折则应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为骨折均愈合或植骨均融合.结论 X线片、CT扫描及MRI检查是Hangman骨折必要的诊断措施;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颈椎稳定性,应根据颈椎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卞建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患者,总结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积极进行相关治疗措施.结果 在明确患儿病原菌后,根据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选取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并辅以雾化吸痰和微波治疗,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6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中,有49例治愈,有11例好转,有效率为100.O%.结论 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应尽早明确致病原因,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处理.
作者:申改青;高岭;王书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对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了解NT-proBNP与肺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人院时及治疗24 h及48 h测定BNP及血气分析,均给予一般治疗,其中30例进行NIPPV治疗.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两组间对比.结果 所以患者的BNP水平均高于正常.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两组在治疗后血气各种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NT·proBNP的改善情况未获得统计学差异.结论 肺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均较正常值增高.经治疗后NT.proBNP可显著降低.NT-proBNP可以反映右心室的负荷,对于存在右心室受损时可以作为预测指标.
作者:刘甚红;吐尔逊古力·布尔汗;杜湘琳;刘辉;艾合体热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有效治疗药物不多.循证医学证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之一,由于吕梁地区处于较贫困落后地区,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对其认识尚不普及,其规范化应用程度不够,临床研究较少.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在当地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做准备.
作者:辛艳秋;李林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轮转到某医院的神经外科的护生进行分组,随机分2组,对照组80人按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68人按目标管理带教,将2组带教质鼍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带教满意度、带教管理质量诸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目标管理在提高带教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明珠;郑淑鹏;黄小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α-1b干扰素(赛若金)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 择67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38例,采用a-1b干扰素10μ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9例,采用α-1b干扰素30μg肌内注射;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 治疗组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提示小剂量α-1b干扰素对老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和清除作用,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者,疗效优于肌内注射者.
作者:路洪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葡萄胎的病理特点,提高病理正确诊断率.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诊断的葡萄胎的患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侵袭性葡萄胎镜下观察:肌层内查见水肿变性的胎盘绒毛组织;部分绒毛水肿变性镜下观察:部分绒毛间质水肿变性,滋养细胞轻度增生;葡萄胎可疑镜下观察:部分绒毛间质水肿变性,灶状滋养细胞增生;完全性葡萄胎镜下观察弥漫性绒毛间质水肿,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滋养细胞轻、中、重不同程度的增生,常伴有异型性;部分性葡萄胎镜下观察:部分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滋养细胞轻、中不同程度的增生.结论 掌握葡萄胎的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作者:周竞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顺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7月正常分娩产妇207例作为干预组,筛选出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即建立静脉通道,穿刺针采用静脉留置针,严防滞产、急产,积极处理第三产程.产后2 h在产房重点观察产后出血情况,督促并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正确收集和测量出血量.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正常分娩未作护理干预的产妇200例作为基线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基线组2 h、24 h出血量平均为135.2 ml、250 ml,而干预组2 h、24 h出血量平均为85.5 ml、155.5 ml.基线组与干预组产后发生出血的率为:7%、1.93%.结论 做好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赵化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眼眶骨折病例进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成像(VR)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眼眶骨折的细节及全貌.结果 65例中右眼眶骨折38例,左眼眶骨折27例.单纯眶壁骨折39例,复合骨折26例.其中单纯眶内侧壁骨折22例,单纯眶下壁骨折8例,单纯眶外侧壁骨折6例,单纯眶上壁骨折3例;眶内壁合并眶下壁骨折14例,眶内壁合并眶外壁骨折6例,眶上壁合并眶内壁骨折4例,眶内壁合并视神经管骨折2例.44例筛窦积液,41例眼内直肌增粗,22例上颌窦积液,20例眼下直肌增粗,眼球周围积气28例.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贵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1486例已婚妇女采用乳房视诊、触诊法进行检查结合红外线扫描、B超或X光钼靶片,进行临床诊断.结果 1486例调查对象中查出乳腺增生病率为43.88%,乳腺增生病与月经周期、哺乳、滥用保健品及性激素类药物、饮食、心理压力等有关.结论 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早防、早治,加大生殖健康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徐开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脑卒中患者经管道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的护理.方法 对163例脑外伤、脑卒中患者,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肠道内营养者,经鼻、口胃肠管留置及经皮胃肠造瘘术后营养护理经验总结.结果 正确护理操作、合理饮食指导能大大减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经管道肠内营养,需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外,合理饮食结构及喂养方法指导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富利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