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改青;高岭;王书华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方法 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各30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5.6±12.1)、术后排气时间(1.5 ±0.3)、切口感染(1.0 ±0.5)、住院时间(3.5 ±1.5)均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相对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天昕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 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长春;王子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利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外伤性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伤.方法 利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致骨、肌腱、神经外露30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自行愈合.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及前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作者:王妍;李钢;赵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5例患儿经治疗,其中48例患儿在静脉用药2~3 d后体温恢复至正常,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2例患儿在静脉用药5~7 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减轻,全身症状好转;56例患儿经治疗l一3周痊愈;7例治疗3~4周痊愈.结论 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根据药敏实验选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肺外并发症采取对症治疗,注意观察临床疗效,预防并减少后遗症.
作者:田随利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子宫全切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我院50例子宫全切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患者越年轻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景丽;李淑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间歇地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观察其对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22例稳定期COPD患者,用地塞米松2.25 mg~4.5 mg/d早晨口服,根据临床症状地塞米松疗程3~7 d.结果 症状评分从4.49下降到3.53(P<0.05),每月支气管扩张剂消耗量从开始的91粒下降到48粒,治疗中12个月的再入院次数从上一年的2.2次/例下降到1.1次/例.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从开始的(211.4±20.1)m治疗后增加到(317.6±23.5)m(P<0.001).患者的FEV1%从开始的(52.9±1.4)%治疗后增加到(55.5±1.4)%(P<0.05).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间歇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有良好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用药方便,价格低廉.
作者:沈一同;计成阜;季文峰;杨为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十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射阳县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制定糖尿病足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案.如:心理指导、运动疗法、饮食护理干预.结合临床有效的创面药物处理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6个月,观察组18例有效,2例坏疽加重,截肢.对照组11例有效,显效2例,4例感染严重,3例坏疽加重转院治疗.结论 建立医患互动的整体护理模式,结合临床循证医学的活血化瘀,局部血糖控制和促进创面愈合用药的护理实施技术节点,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倪汉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方法 为膝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良好的系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系统的临床护理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操作要点及出现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从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治疗的9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术中食管黏膜损伤,经细线缝合修补后愈合尚好.术后均顺利进食,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鸟嘴征消失,钡剂顺利进入胃内.1例术后复发,经用食管扩张器扩张2次,症状缓解.结论 腹腔镜食管下断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显露好、操作较简单、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若复发,采用食管扩张疗法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董锡钧;刘映辉;杨卓;王新宇;陈健康;李寿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的住院率也逐年上升.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护理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做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可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的发生.
作者:周亚敏;丁培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门诊不合理处方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主要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4、6、8月份共4个月的门诊处方中挑出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不适当联合用药.结论 医生、药剂师需要共同合作,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刘朋川;王光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α-1b干扰素(赛若金)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 择67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38例,采用a-1b干扰素10μ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9例,采用α-1b干扰素30μg肌内注射;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 治疗组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提示小剂量α-1b干扰素对老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和清除作用,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者,疗效优于肌内注射者.
作者:路洪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有效治疗药物不多.循证医学证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之一,由于吕梁地区处于较贫困落后地区,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对其认识尚不普及,其规范化应用程度不够,临床研究较少.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在当地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做准备.
作者:辛艳秋;李林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1例肿瘤患者入院化疗采取PICC置管,发生PICC导管感染给予临床症状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例患者两次出现临床症状均在导管维护之后出现,应与导管护理有关,积极观察症状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认为高度重视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的每一个感染体征、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熟练掌握PICC导管维护技巧、积极观察疗效等措施是预防和治疗PICC导管感染的关键.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68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措施得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
作者:王军;黄颖;苏齐云;江元菠;黄敏;李树梅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微螺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选择68例应用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正畸患者.植入共计120枚微螺钉,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120枚微螺钉完成正畸支抗,13枚松动,9枚发生周围炎.结论 微螺钉种植植入手术属有创操作,其术中的规范操作及术后的积极护理是减少种植体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索直肠癌造口术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110例的术后护理成效.结果 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者75例(68.18%),排便时无不适者80例(72.73%).结论 术后细心的护理,以及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饮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作者:赵春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阴囊引流治疗高龄复发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6月,8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对巨大复发疝、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手术中创面出血较多的患者,共12例,予术中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置于远端疝囊由阴囊引出.结果 手术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的有7例;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3例;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2例.8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或阴囊血肿.12例放引流管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无疝复发.结论 高龄复发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选择性放置阴囊引流管,有利于创面愈合、预防感染、减少血肿形成,提高疝修补的效果.
作者:王学究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对8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临床观察、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本组病例87例,控制好转79例、死亡8例,控制好转率达90.8%.结论 通过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严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在患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作者:杨锡梅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3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积极临床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护理.结果 32例患者痊愈出院26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荣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