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囊引流治疗高龄复发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体会

王学究

关键词: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血肿, 阴囊引流术
摘要:目的 探讨阴囊引流治疗高龄复发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6月,8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对巨大复发疝、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手术中创面出血较多的患者,共12例,予术中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置于远端疝囊由阴囊引出.结果 手术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的有7例;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3例;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2例.8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或阴囊血肿.12例放引流管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无疝复发.结论 高龄复发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选择性放置阴囊引流管,有利于创面愈合、预防感染、减少血肿形成,提高疝修补的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护士长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有效管理

    临床上由于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医疗费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以及患者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护士长通过严格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进患者的信任感;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善于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护理纠纷从而有效地减少护患矛盾,化解护理纠纷.

    作者:奎红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护理质量控制对眼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质量控制在眼科患者院内感染方面的影响.方法 从对患者的评估、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对患者宣教、利用人利资源及保持病室环境方面采取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仅有l例发生轻微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4%.结论 采取护理质量控制能降低眼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皇书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绿茶液清洗消化道术后患者口腔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绿茶液在消化道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本科收治的74例消化道术后患者(观察组)以绿茶液进行口腔护理;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在本科术后的63例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者为对照组.均按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清洗口腔,2次/d,观察患者口腔的清洁度、湿润性、口腔异味、口腔炎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305,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的湿润性高,口腔异味、口腔炎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感到口气清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绿茶液清洗消化道术后患者的口腔,不仅能消除口臭、口垢,也能清除病菌,排除异物,减少口腔炎症的发生.

    作者:杨以秀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子宫颈平滑肌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颈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颈平滑肌瘤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32例中,超声确诊符合的26例,诊断符合率81.3%.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颈平滑肌瘤的重要方法.

    作者:黄明龙;罗兴荣;王艳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抢救方法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糖饮食、高胆固醇),糖尿病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大敌.糖尿病症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十分严重危险的急性病症.由于糖尿症酮症酸中毒的紧急性,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徐丽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和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后2周及10周滤纸条法收集患牙龈沟液,并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水平;放免法检测中龈沟液TNF-α水平.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后2周及10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和龈沟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并降低龈沟液TNF-α的含量.

    作者:林希鸿;陈凌;吴贇;魏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眼眶骨折病例进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成像(VR)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眼眶骨折的细节及全貌.结果 65例中右眼眶骨折38例,左眼眶骨折27例.单纯眶壁骨折39例,复合骨折26例.其中单纯眶内侧壁骨折22例,单纯眶下壁骨折8例,单纯眶外侧壁骨折6例,单纯眶上壁骨折3例;眶内壁合并眶下壁骨折14例,眶内壁合并眶外壁骨折6例,眶上壁合并眶内壁骨折4例,眶内壁合并视神经管骨折2例.44例筛窦积液,41例眼内直肌增粗,22例上颌窦积液,20例眼下直肌增粗,眼球周围积气28例.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贵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来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分析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医院门诊健康教育,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赠刊、讲座、针对性指导、宣传栏、电视电话等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到95%,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预防知识的认知.结论 进行门诊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善.

    作者:潘素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52例BPPV患者,根据其患病类型选择改良Epley手法和改良semont手法给予治疗.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PC-BPPV使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愈43例(92.6%),有效2例(4.3%),无效l例(2.2%);6例HC-BPPV使用改良Semont法,治愈4例(66.7%),有效例2(33.3%).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安全经济,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在医师指导下康复治疗减少预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行早期康复治疗,疗程缩短,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减轻.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阐明了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结论 临床医学应掌握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作者:张伟;王宇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微螺钉种植支抗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微螺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选择68例应用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正畸患者.植入共计120枚微螺钉,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120枚微螺钉完成正畸支抗,13枚松动,9枚发生周围炎.结论 微螺钉种植植入手术属有创操作,其术中的规范操作及术后的积极护理是减少种植体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针刀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小针刀配合腰椎牵引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结论 小针刀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于基层医生临床推广.

    作者:韩凌;褚震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1例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1例肿瘤患者入院化疗采取PICC置管,发生PICC导管感染给予临床症状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例患者两次出现临床症状均在导管维护之后出现,应与导管护理有关,积极观察症状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认为高度重视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的每一个感染体征、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熟练掌握PICC导管维护技巧、积极观察疗效等措施是预防和治疗PICC导管感染的关键.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于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NT-proBNP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对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了解NT-proBNP与肺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人院时及治疗24 h及48 h测定BNP及血气分析,均给予一般治疗,其中30例进行NIPPV治疗.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两组间对比.结果 所以患者的BNP水平均高于正常.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两组在治疗后血气各种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NT·proBNP的改善情况未获得统计学差异.结论 肺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均较正常值增高.经治疗后NT.proBNP可显著降低.NT-proBNP可以反映右心室的负荷,对于存在右心室受损时可以作为预测指标.

    作者:刘甚红;吐尔逊古力·布尔汗;杜湘琳;刘辉;艾合体热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伤

    目的 利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外伤性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伤.方法 利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致骨、肌腱、神经外露30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自行愈合.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及前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作者:王妍;李钢;赵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93例女性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随之增加.我们对来我院手术患者中的93例女性患者进行了认真的心理分析,归纳类型,制定护理措施,并总结了护理体会.

    作者:王颖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脑外伤、脑卒中患者经管道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外伤、脑卒中患者经管道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的护理.方法 对163例脑外伤、脑卒中患者,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肠道内营养者,经鼻、口胃肠管留置及经皮胃肠造瘘术后营养护理经验总结.结果 正确护理操作、合理饮食指导能大大减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经管道肠内营养,需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外,合理饮食结构及喂养方法指导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富利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用中医按摩结合功能训练的方式给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评测胸锁乳突肌挛缩程度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26例患儿治愈19例、好转7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的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肌的有效保守方法.

    作者:王松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方法 对新确诊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所有患者都能正确认识糖尿病并很好的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生活保健、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监测.结论 细致、耐心的护理和科学的宣教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春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倍他乐克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情况,予3支倍他乐克针剂缓慢静脉注射,每支5 mg,共15 mg,间隔5 min,观察心率、血压、心功能、ST段抬值总和、胸痛程度及1周内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再发心肌梗死等情况.结果 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后,患者血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乘积(SBP HR)、胸痛积分均明显下降,而心梗相关导联ST段抬高值的总和(∑ST)也有明显下降,心功能无明显下降,1周内未发生不断改进性心律失常、猝死、再发心肌梗死.结论 早期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预防猝死、再发心肌梗死.

    作者:张明;骆世棠;郑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