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

岳丽纯

关键词:慢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 社区, 预防和控制, 慢性疾病, 健康管理, 护理工作, 功能丧失, 死亡率, 患病率, 低龄化, 器官, 过程, 残障, 病因, 病程
摘要:慢性高血压病是是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程漫长,可导致器官功能丧失和残障,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有低龄化趋势.慢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可以通过社区健康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的.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克喷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回缩性涕血、单侧性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不明原因的颈淋巴结肿大、面部麻木、复视头痛等.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先治疗手段,它可因杀死肿瘤细胞,但正常组织或相邻器官也不可避免受到侵犯,因而产生放疗不良反应.急性皮肤反应是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损伤与射线剂量呈正相关[1];李素艳等[2]研究显示皮肤受照射5 Gy就可形成红斑,20 Gy~40 Gy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

    作者:陈敏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临床易造成诊断延迟和误诊.为了加深认识,现将我科收治的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桂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新生儿小肠闭锁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分析新生儿小肠闭锁的临床诊断方法 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小肠闭锁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治愈92例,占76.67%,死亡28例,占23.33%,4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对120例患者随访3个月~4年,患者生长发育相对良好.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早期的诊断以及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超声诊断对疾病的前期诊断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出现单发性小肠封闭患者,行肠切除单层吻合手术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实施多个肠端吻合术联合长胃肠减压硅胶管手术则是治疗多发性肠闭锁的理想治疗手段.

    作者:罗贤茂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米非司酮不同方法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20周妊娠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 、佳给药途径及剂量.方法 米非司酮总量150 mg,配伍米索前列醇0.6 mg对360例自愿要求使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孕12~20周的妇女,采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终止妊娠,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米非司酮常规口服加米索前列醇外用给药,完全流产率高,胃肠道反应轻.结论 使用米非司酮150 mg,分次服用并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隆放置用于终止12~20周妊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4 h内流产率高,效果好.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了我科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对402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402例老年患者中有l例死于原发病外,其余40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护士通过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老年患病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谊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心源性猝死61例病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病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因调查、体检、影像学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尸体解剖等,进行发生原因的判断.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占总例数78.69%,心室肥厚(LVEF减少)占总例数67.21%,急性心力衰竭占总例数57.37%.结论 心源性猝死病因复杂,应详细了解病史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重在预防.

    作者:陈元友;王清兵;陈结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钻孔引流术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钻孔引流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因术后加重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例死亡.结论 钻孔引流术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

    作者:张艳国;陈大刚;徐加志;谭国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整体护理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对减轻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各种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放射治疗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各38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放射治疗患者比较2组患者放射治疗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整体护理组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比常规组的15.8%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整体护理措施明显减轻食管癌放射治疗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汪玉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自我调节在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应用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指个人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之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良好的自我调节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1].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BD)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是因视网膜变性或玻璃体的牵拉所致,多见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晶体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老年人和眼外伤患者.

    作者:余菊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影响助产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分析影响助产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来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健康,使助产士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荆瑞霞;于华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的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股静脉采血佳穿刺方法,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 回顾总结160例3岁以内采血困难的患儿行体表定位、触摸、斜角穿刺法采血的经验与体会.结果 通过临床实践小儿股静脉采血成功率高达93.75%.结论 体表定位、触摸、斜角穿刺法采血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使用便捷,易于推广.

    作者:高耀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骨髓炎34例分析

    目的 观察中医中药对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药口服及外用中药膏剂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将6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不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在有效率上的差别.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两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能有效消除局部症状,改善整体状况,加速愈合,并能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潘宗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肾盂肾炎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42例肾盂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全面临床护理.结果 针对肾盂肾炎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肾盂肾炎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加强护理使肾盂肾炎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同种异体骨与自身髂骨在腰椎结核治疗中优缺点比较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身髂骨在腰椎结核椎间植骨的优缺点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因腰椎结核行病清椎问植骨后路固定56例.其中随机抽取植同种异体骨28例,自身髂骨28例.取自身髂骨组平均年龄40岁,同种异体骨组平均年龄44岁.同种异体骨为冷冻干燥辐射灭菌骨.上述患者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均16个月随访.结果 本组56例患者4个月均骨性融合.并对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植骨愈合时间,取骨后术区疼痛,卧床时间等并发症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同种异体骨及自身髂骨以Bride分级评价植骨愈合标准,均能I期愈合.同种异体骨对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有效避免取髂骨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整体优于自身髂骨.结论 植同种异体骨对于重建脊柱稳定性、保护神经、减少取髂骨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作者:刘学来;彭喜林;王福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诊治探讨

    目的 总结人工流产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就诊104例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4例人工流产继发不孕症原因主要为输卵管梗阻,占47.1%;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粘连,分别占26.0%和22.1%.不孕症发生率与人流次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严格无菌观念,加强卫生宣教,可减少人工流产继发性不孕的发生.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粘连等因素.严格掌握人工流产适应证和禁忌证,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婚前性知识及避孕为主的宣传教育,可减少人工流产术后不孕症的发病率.

    作者:赵丽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血清维生素A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关系,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空腹C-肽与血清维生素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2例T1DM患儿为T1DM组,2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微量荧光方法 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2例T1DM患儿血清C-肽、HbAlc.结果 T1DM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1DM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356,P<0.05),与HbAlc呈负相关(r=-0.394,P<0.05).结论 T1DM患儿体内存在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水平低下可能与T1DM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永兴;卫海燕;李春枝;王凌飞;罗淑颖;王会贞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全人群策略对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

    目的 研究及制订将高血压人群、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统一纳入规范管理的社区高血压全人群策略的综合防治模式,通过比较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达到有效的针对全人群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病.方法 对我社区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同期抽取无高血压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各100例,按照社区高血压防治方案对各组开展随访、干预、评估等防治工作,从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分析比较社区高血压全人群策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社区高血压全人群策略干预后,各组知晓率均有提高,高血压患者组治疗率及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人群策略干预和纠正人们行为及生活方式以及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依从性等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作用显著.

    作者:郭秀霞;牟宗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氧驱动雾化器消毒后快速干燥的方法

    氧驱动雾化是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氧驱动雾化器使用期间需要每天消毒,呼吸科、儿科、胸外科等科室需要雾化药物的患者达50%以上,氧驱动雾化器使用较多.氧驱动雾化器常规消毒方法是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取出,用冷开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后晾干,晾干时间需要24h,甚至更长,耽误患者治疗,影响雾化效果,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并应用了氧驱动雾化器消毒后快速干燥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美;郭春青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并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护理,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与脂代谢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ABI)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检测220例2型糖尿病的ABI,根据ABI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分别检测李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AD组与非PAD组比较,FPG、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PG、TC、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糖、血脂紊乱加剧PAD的发生发展,ABI检测是临床方便、无创的诊断PAD的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开展ABI检测.

    作者:徐定波;涂萍;吴和平;司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