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过敏性休克致死1例报道

李云飞;凌艺兰

关键词:头孢呋辛钠, 过敏性休克
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呋辛钠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的原因.方法 比较头孢呋辛钠引起的过敏反应.结果 由头孢呋辛钠过敏性休克致死病例在临床实属罕见.结论 头孢呋辛钠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密切观察,并做好抢救准备,以防意外发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风藤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风藤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观察清风藤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青风藤提取物具有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作用,以大剂量组为著.结论 青风藤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作者:董永和;邱敏;庞海;刘欣媛;武海军;杨玉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当前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切除患侧乳腺的同时,也破坏了与患侧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小肌,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加上术后全身性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如严重焦虑、恐惧和失眠,因失去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而感到孤独、抑郁,因治疗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婚姻质量,因看病支出而产生对配偶及子女的负罪感等等,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胡雯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产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总结产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结果 及结论 加强了防范意识,规范了操作程序,杜绝了不安全的操作环节,大限度避免针刺伤的发生,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宋肄劼;葛素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助产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助产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我院符合入选条件的产妇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自然分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囊仿生术助产术,比较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分别为(4.98±2.34)h,(0.52±0.35)h及(5.38±2.42)h.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分别为(8.32±3.12)h,(0.87±0.23)h及(9.24±3.75)h.两组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3/75),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13.3%(10/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中,观察组≤7分新生儿7例,≥8分新生儿68例;对照组≤7分新生儿16例,≥8分新生儿5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41).结论 气囊仿生助产术为一种有效的助产技术.

    作者:刘淑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运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舒适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术前、术中、术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值、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舒适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组患者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运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焦虑值、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舒适护理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它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和护理现状,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汪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实施剖宫产术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 年1 月至2011 年4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78例患者为A组与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单纯行剖宫产术42例为B组,观察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指征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作者:郭靖;李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44例SHA后CVS患者进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44例患者经及早预防用药及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38例好转出院除,5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例死亡.结论 尼莫地平防治SHA后CVS疗效确切,用药期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玲玲;张琼;张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超声刀在开放性原发性甲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原发性甲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原发性甲亢手术47例,包括超声刀手术25例(超声刀组),传统手术(传统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55.40±3.32)min,传统手术组(93.73±4.39)min,平均缩短38.33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10.32±1.86)ml,传统手术组(48.95±4.43)ml,平均减少38.63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手术切口(4.92±0.64)cm,传统手术组(10.14±0.83)cm,平均缩短5.22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超声刀行原发性甲亢手术,安全可靠,可明显缩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手术切口.

    作者:张好云;陶霖玉;齐柯;王红鲜;冯铎;陈天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浅谈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 本文讨论分析引起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控制,以便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切断传染源.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传播途径多,可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之间、诊疗器械及空气等途径传播.结果 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不仅给患者带去了痛苦,也使口腔科医生成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探究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探讨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找出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结论 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可减少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正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神经损伤后GAP-43表达的研究进展

    GAP-43与神经元发育、突触可塑性、神经再生、长时期增强(LTP)关系密切,但其促进神经发育和再生的具体机制却并未完全阐明.深入了解其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生理作用,将有助于全面理解轴突生长、突触连接重建的全过程,这将对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及临床治疗神经损伤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施颖菡;龙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作者:林玉波;辛秋扬;林小娜;杨秋莲;范星;尧春茂;林楚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动脉采血部位及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

    通过介绍动脉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腋动脉、脐动脉和各部位动脉的穿刺方法.以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给临床的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柯绪芬;汤宪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碘伏消毒液尿道内注入提高男性患者导尿成功率

    目的 探讨改进男性患者导尿插管方法,减轻患者插管过程的疼痛及提高一次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尿潴留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导尿方法,实验组按患者进行改进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过程的疼痛程度与插管一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插管方法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改进插管方法为尿潴留患者导尿,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霞;赵金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鲑降钙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鲑降钙素(saleatonin,简称SCT)是一种多肽激素,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鲑降钙素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之一,为多肽类制剂,有降低血钙、扩张血管及中枢神经递质等多方面作用[1].本文就鲑降钙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作一简述如下.

    作者:林雪源;欧阳国豪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如何规范基层医院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提高疗效,减低病死率.方法 在基层医院目前还普遍存在经验性治疗习惯,尤其是在乡卫生院,习惯性经验性治疗方法洗一次胃排毒、首次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后,根据病情酌情考虑是否继续使用或者追加阿托品的用量.结果 统计20例中毒患者,18例属于轻中度中毒,2例属于重度中毒,其中18例轻中度中毒患者痊愈出院,1例重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1例重患者出现猝死.结论 担心解毒药物中毒是不规范抢救的惟一原因.

    作者: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两种检测胆红素的指标评价黄疸疗效的比较

    目的 探讨VITROS 350和OLIMPUS AU640两种机器关于胆红素的检测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意义.方法 运用VITROS 350和OLYMPUS AU640对90例胆红素升高的患者进行追踪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检测值,根据两机器的线性评价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法学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阻塞性黄疸治疗后,BC比直接胆红素下降非常明显,在溶血性黄疸治疗后,BU比未结合胆红素下降明显,在肝病性黄疸治疗后,BC、BU都略比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 用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来做为黄疸疗效的指标要比用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来评价黄疸疗效更加直接,更加准确.

    作者:韩升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而且能改善30 d后的Barthel指数.

    作者:张立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疼痛,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为临床护理给药提供了便利,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现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龙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指导早期合理、有针对的应用抗生素.方法 选择1630例有感染表现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检查.结果 69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病原菌,所有患儿为单株菌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53.6%,并有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6.2 %,其中2例只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无效死亡.2例白假丝酵菌感染,其中1例死亡,患儿早期败血症与母亲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瑛;徐萍;郝鹏;王跃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结果 本组207例通过实施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发生主要护理风险事件23例,发生率11.11%.结论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叶成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