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胡雯晴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
摘要: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当前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切除患侧乳腺的同时,也破坏了与患侧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小肌,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加上术后全身性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如严重焦虑、恐惧和失眠,因失去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而感到孤独、抑郁,因治疗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婚姻质量,因看病支出而产生对配偶及子女的负罪感等等,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手术后29例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吻合口复发11例(50.0%),会阴部复发7例(31.8%),盆腔复发4例(18.2%).行根治性切除13例(59.1%),姑息性切除9例(40.9%).随访时间1~13年,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8%、58%和23%、35%、7%.结论 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如条件允许应积极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复发直肠癌预后较好.

    作者:石现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浅谈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 本文讨论分析引起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控制,以便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切断传染源.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传播途径多,可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之间、诊疗器械及空气等途径传播.结果 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不仅给患者带去了痛苦,也使口腔科医生成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探究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探讨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找出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结论 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可减少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正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新疆奎屯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奎屯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水平以及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析影响OP的有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新疆奎屯市抽取8个群体,对733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BMD测定.结果 ①OP的患病率为30.3%.50岁以上个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01).城市妇女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P<0.001).②绝经组BMD均值为0.603±0.120,未绝经组BMD均值为0.798±0.111(P<0.001).③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体重、生育年龄、每日钙剂补充、饮牛奶、锻炼.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预防OP应提倡加强锻炼、饮用牛奶、每日补充钙剂、不吸烟等.

    作者:夏玉娟;韩静;王书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雷诺考特鼻内局部应用.结果 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手术后鼻通气均得到明显改善;17例头痛头晕消失;嗅觉减退者5例恢复正常;术后8例复发,其中4例并发为变应性鼻炎.结论 鼻内镜下鼻窦炎患者应用鼻息肉切除术,在鼻窦炎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褚志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直肠冲洗,冲洗液送病理科检测.患者出院后6个月复查一次,医院记录患者情况,统计2年局部复发率和1、3、5年生存率,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进行直肠冲洗极有必要,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少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的总结

    通过对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阐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实验室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使人们对常规实验室工作的作用产生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付诸实践的实验室工作的新举措.

    作者:孙文平;罗红;陈晨;杨光;赵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44例SHA后CVS患者进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44例患者经及早预防用药及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38例好转出院除,5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例死亡.结论 尼莫地平防治SHA后CVS疗效确切,用药期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玲玲;张琼;张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

    目的 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方法 在确定测定波长、线性关系、回收率试验的基础上,取诺氟沙星胶囊三批,每批各20粒,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含量.结果 分别对照三批诺氟沙星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荣兵;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结果 本组207例通过实施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发生主要护理风险事件23例,发生率11.11%.结论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叶成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对策

    为了提高广大实习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从人力资源的配备、学校教育、护理操作行为等方面综述了针刺伤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提出了护生的防护教育应从学校开始,并重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明确了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实习护士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易敏春;白树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56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6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56例患者在服药治疗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有42例患者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11例患者在停药后30~50 d内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3例因病情反复而行子宫切除术,总有效率为94.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聂志宏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实施剖宫产术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 年1 月至2011 年4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78例患者为A组与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单纯行剖宫产术42例为B组,观察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指征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作者:郭靖;李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如何规范基层医院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提高疗效,减低病死率.方法 在基层医院目前还普遍存在经验性治疗习惯,尤其是在乡卫生院,习惯性经验性治疗方法洗一次胃排毒、首次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后,根据病情酌情考虑是否继续使用或者追加阿托品的用量.结果 统计20例中毒患者,18例属于轻中度中毒,2例属于重度中毒,其中18例轻中度中毒患者痊愈出院,1例重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1例重患者出现猝死.结论 担心解毒药物中毒是不规范抢救的惟一原因.

    作者: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AmpC酶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患者下呼吸道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用头孢西丁纸片对产AmpC酶菌株进行初筛,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确证,用K-B法测定这些菌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978株革兰阴性杆菌共检出产AmpC酶菌263株,检出率26.89%.产AmpC酶菌株对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66% 以上,对碳青霉烯类、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25%以下.结论 AmpC酶是形成多重耐药菌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检测AmpC酶对有效控制产 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引发的医院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永新;王伟;秦静;陈素洁;张铁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疼痛,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为临床护理给药提供了便利,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现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龙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患者的护理.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针对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5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的26例为治疗组;采用鼻导管长期低流量吸氧的26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与治疗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显著,可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菊贤;邓淑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糖尿病足局限性坏疽的整体护理原则

    目的 探讨局限性坏疽(Wagner IV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整体护理原则.方法 对65例发生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整体护理干预后,本组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治愈34例(52.3%),好转27例(41.5%),无效4例(6.2%).结论 针对局限性坏疽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全足坏疽的发生.

    作者:关利敏;周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显微外科患者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高质量的睡眠是显微外科术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促进患肢(指)顺利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资料发现[1],显微外科手术后(尤其在1周内)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凌晨1~6点之间,绝大多数是由于疼痛、体位不适、对预后心存焦虑失眠所导致[2].针对这些因素自2009~2011年我们选择了100例显微外科术后失眠患者根据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艳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两种检测胆红素的指标评价黄疸疗效的比较

    目的 探讨VITROS 350和OLIMPUS AU640两种机器关于胆红素的检测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意义.方法 运用VITROS 350和OLYMPUS AU640对90例胆红素升高的患者进行追踪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检测值,根据两机器的线性评价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法学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阻塞性黄疸治疗后,BC比直接胆红素下降非常明显,在溶血性黄疸治疗后,BU比未结合胆红素下降明显,在肝病性黄疸治疗后,BC、BU都略比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 用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来做为黄疸疗效的指标要比用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来评价黄疸疗效更加直接,更加准确.

    作者:韩升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当前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切除患侧乳腺的同时,也破坏了与患侧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小肌,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加上术后全身性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如严重焦虑、恐惧和失眠,因失去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而感到孤独、抑郁,因治疗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婚姻质量,因看病支出而产生对配偶及子女的负罪感等等,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胡雯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