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压力对输液室护士穿刺成功率影响的护理探讨

宋海燕;姜文宇

关键词:心理压力, 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压力对护士穿刺技术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科里45名护士,分3个阶段进行调查,在有心理负担和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并记录.结果 存在差异.结论 一些负面的心理因素可以降低护士穿刺成功率.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手术室器械管理

    手术器械作为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器械具备有良好性能,其完整性也同样重要.良好的手术器械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促进手术医生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现将我院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霍然;王丽娟;王燕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管理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护理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和一种技巧,其质量高低、成效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整体与质量.如何在护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士的潜能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每个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心理压力对输液室护士穿刺成功率影响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心理压力对护士穿刺技术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科里45名护士,分3个阶段进行调查,在有心理负担和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并记录.结果 存在差异.结论 一些负面的心理因素可以降低护士穿刺成功率.

    作者:宋海燕;姜文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怀化市2006~2010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怀化市血液安全状况、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 对2006~2010年本市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9.58%,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9%、0.81%、0.73%、0.16%、0.79%.结论 怀化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ALT异常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HBsAg、抗-TP、抗-HCV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抗-HIV阳性人数不断增加.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囊肿

    目的 通过分析输尿管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及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超声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输尿管末端囊肿患者,单侧为28例,双侧为2例,囊肿内伴有结石3例,同侧伴有肾积水者9例,有22例伴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快速、便捷,准确的诊断输尿管囊肿,为临床提供直接可靠的信息,可作为输尿管囊肿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丽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析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内涵的不断延伸,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新时期护理管理者的努力方向[1].近年来我院就护理质量量化管理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婴幼儿烫伤1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一般从自由活动以后开始可以出现烫伤、吸入异物等意外,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所以对意外发生之后的救治也应提高重视.婴幼儿对烫伤、吸入异物等创伤的应激能力差,易引起全身反应和并发症,年龄越小、面积越大、深度越深,烫伤后的全身反应就越严重,危险程度就越高[2].

    作者:崔艺峰;郑香顺;刘美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红外线乳腺治疗仪配合口服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近些年由于一些环境、人文及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使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3%~5%乳腺增生有癌变可能[1],增生患者发展为乳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加4~5倍[2],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对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作者:安丽颖;陈园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护理流程再造在护管中的实施与评价

    目的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即通过学习、重新设计、实施和巩固完善阶段来实施护理流程再造.结果 规范了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护士是护理流程再造的主体,是确保其顺利实施并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者:任广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外科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护理疗效

    本文针对外科患者介绍了三种护理干预.方法 常规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并通过病例说明除对外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花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研究,对患儿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治疗.结果 在47例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高,可达63.83%(30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比例高,为82.97%(39例),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抽搐;39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脑炎患儿32例痊愈,其他患儿预后较差,死亡2例.结论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易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发作,一般为呼吸道病毒引起,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虽然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发病率低,但预后也较差.

    作者:王葆辉;曹海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与病程的关系

    目的 调查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收集248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血糖、HbA1c值等.结果 ①总体HbA1c均值为7.83%,达标率40.32%;②不同病程组的HbA1c都未达标,病程越长均值越高,达标率越低.结论 随机就诊的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且病程越长达标率越低.

    作者:吴美芬;武革;陈文璞;蔡晓玲;陈晓铭;方烁;邹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胰腺囊性病变15例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 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 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囊腺肿瘤 5例,假性囊肿5例,真性囊肿1例,无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2例,胰腺癌囊性变2例.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的CT特征,除了分析囊壁的形态、分隔等CT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王宏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肠伤寒穿孔误诊6例临床分析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 2%~6%之间,一旦发生, 误诊率也相当高[1,2].我院2000~2010年术前误诊肠伤寒穿孔6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10年6月间共收治肠伤寒患者134例, 术前误诊肠伤寒穿孔6 例,占4.48%[1],男4例,女2例, 平均(33.2±10.4)岁,小年龄8岁,大年龄52岁.

    作者:韦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小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3年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瓣开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疗效评估:痊愈16例,生活自理11例,半自理12例,偏瘫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 小骨瓣开颅显微手术具有简便、微创、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之一,而病例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技巧以及术后血压的控制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蔡智基;吴光辉;刘明;林晖;黄培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1例绒癌患者治愈后的护理体会

    绒癌是妊娠滋养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50%发生于葡萄胎,50%发生于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潜伏期可自数月至数年之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往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然而随着化学药物的问世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地改善,90%可以治愈,由于其治疗过程较长,能否痊愈涉及很多因素,如医生能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给予患者很多痊愈的信心和得到患者的信任;护士能否正确进行评估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是完成肿瘤化疗计划的好保证;患者与爱人间的相互支持及默契,来自家庭的安慰、鼓励,这三个因素才能成为患者战胜绒癌坚不可摧的力量,本科于2010年6月2日收治1例4年前有过药物引产史及葡萄胎病史,二年前有过剖宫产史后发生绒癌的患者,经过6个月5次化疗后治愈,患者继续在我院随诊,现一般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均正常,心情开朗.现将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正英;钱静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护理分级制度中的隐患及对策

    护理分级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工作制度,对病情观察、有效及时分类、处置患者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方向,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护理质控的内容之一.但在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问题,影响分级护理的执行及落实,使得护理分级制度流于形式.在此就对护理分级制度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邵丽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血清IL-8、TNF-α在COPD不同时期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IL-8、TNF-α在COPD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非机械通气组与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为缓解期组与顺利脱机组,分别检测四组血清IL-8、TNF-α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组IL-8、TNF-α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顺利脱机组仍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结论 IL-8、TNF-α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动态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纪颖;王心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HBV的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晓燕;何玉卓;郭学凤;李凤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