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
本文针对外科患者介绍了三种护理干预.方法 常规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并通过病例说明除对外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花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区母乳喂养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以后出生的年龄在0~3岁的在包头市东河区妇幼健康机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的市区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对婴幼儿父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询问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状况、体格测量、1岁以内喂养方式.结果 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不同月龄段喂养方式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4个月以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4~8月以混合喂养为主;10月以后人工喂养为主要喂养方式6个月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喂养组,6~12月婴儿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都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 包头市区6个月内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而喂养方式与体格发育有关.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科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48例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原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为了解我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从业人员结核病感染、患病情况,制定我区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我站于1999年4月至10月对地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从业人员1145例进行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显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方法 对1200例临床怀疑患有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检查过程、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着重研究此项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方法、技巧.结果 1120例患者配合好,图像清晰、无伪影,符合诊断要求,一次性检查成功.心率不齐及其他原因造成图像伪影者75例,其中63例经过心电编辑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终得到良好的图像,12例在找到相关失败原因后进行二次检查,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期做出准确地诊断,检查前准备、检查操作方法与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乔风雷;龚健;朱春霞;张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总结运用护理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组织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水平.方法 护理部主动配合院感科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及操作程序,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并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结果 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院感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杨晶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B超在健康体检中对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采用GE Lo-giq9超声诊断仪对1080例体检者进行检查,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情况,结石类型发布,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老年组的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且年龄与发病率具有相关性(r=0.291,P<0.01).Ⅰ型14例,占检出总例数的28.57%,Ⅱ型15例,占检出总例数的30.61%,Ⅲ型11例,占检出总例数22.49%,Ⅳ型9例,占检出总例数的18.37%.随访过程出现临床表现者6例,占检出总例数的12.24%.随访中需要手术治疗者,Ⅱ型占总例数4.08%(2/49),Ⅲ型8.16%(4/49);Ⅳ型占14.29%(7/49).结论 腹部B超检查是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的首选办法,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定期随访,随访重点为Ⅲ型及Ⅳ型患者.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由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管理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护理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和一种技巧,其质量高低、成效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整体与质量.如何在护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士的潜能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每个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我院诊治的2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给予有效的基础护理,并适时给予吸痰等对症护理,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干预后,18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拔管后没有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患者由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治愈率达到90.0%.结论 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宝兰;吕淑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针对目前医疗纠纷和临床上存在的头孢菌素该不该做皮试,怎样皮试的争议,探讨其临床指导标准.方法 总结南阳市2002年至2010年,8例因使用头孢菌素药品发生过敏反应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是否皮试问题的判断依据仍应以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为准,除药品说明书具体规定之外不必列为常规.若皮试,皮试液应新鲜配制成选用药物同批号浓度为500 μg/ml的稀释液进行皮试,皮试结果可参照青霉素皮试的判断方法.皮试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发生过敏,用前应询问过敏史,使用过程应加强监护.结论 在头孢菌素使用过程中应依据<临床用药须知>重视过敏性试验,皮试阴性者也应进行严密监测,做好药物过敏的抢救准备.
作者:贾西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干预.方法 我院诊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6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6.1±2.7)ml/s,治疗后大尿流率明显提高(17.5±3.7)ml/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摘除术后,加强膀胱冲洗的有效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在四平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396例有性生活史的患者,将其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糜烂组、粘液脓性宫颈炎组,采集三组患者宫颈管分泌物标本,行解脲支原体病原体检测,分析各组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各组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分析:宫颈光滑组与宫颈糜烂组Ⅰ度糜烂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Ⅱ度糜烂、Ⅲ度糜烂、宫颈单纯型糜烂、颗粒型糜烂、乳突型糜烂亚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光滑组与粘液脓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支原体感染是宫颈炎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宫颈炎患者有必要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支原体筛查,早发现并有效治疗,以防止宫颈炎持续存在,并引发生殖道其他部位的炎症改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田海侠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婴幼儿一般从自由活动以后开始可以出现烫伤、吸入异物等意外,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所以对意外发生之后的救治也应提高重视.婴幼儿对烫伤、吸入异物等创伤的应激能力差,易引起全身反应和并发症,年龄越小、面积越大、深度越深,烫伤后的全身反应就越严重,危险程度就越高[2].
作者:崔艺峰;郑香顺;刘美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0%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呼吸,1%的新生儿需要使用一些复苏手段才能存活,我院助产士近两年通过到省及地区培训掌握了规范有效地新法复苏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复苏体会报告一下:1 复苏所需要的人员、设备及药物准备1.1 人员准备每次分娩应该有一位训练有素的复苏人员在场1.2 设备准备 产房内要备有整个复苏过程所需要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常规预热婴儿辐射保暖台,准备氧源,预料新生儿高危时应将恰当的器械打开备用如:气囊面罩、吸球、负压吸引器,胃管,注射器,听诊器,气管插管.
作者:程芳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手术器械作为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器械具备有良好性能,其完整性也同样重要.良好的手术器械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促进手术医生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现将我院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霍然;王丽娟;王燕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100例,进行随访,复发28例(复发组),未复发72例(未复发组)进行高危因素观察.结果 子宫内膜癌复发率28.00%,两组高危因素比较浸肌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与复发有着密切关系,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梁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生菌(乳酸杆菌)联合三联疗法(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抗HP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三联疗法抗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HP的根除率达90.7%,而对照组仅有63.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5.4%明显低于对照组21.7%(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可提高根除率,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可直接用于根除HP的一线首次治疗.
作者:黎曙明;华永龙;谌美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普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将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FMA 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莫新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成人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 总结12例成人创伤性窒息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对成人创伤性窒息合并肺挫伤、脑损伤等合并伤的诊断、救治进行讨论.结果 12例成人创伤性窒息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救治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 成人创伤性窒息多有合并伤,救治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处理合并伤,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作者:张永生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