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风雷;龚健;朱春霞;张帆
目的 调查分析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的不安全隐患.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传染病房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及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传染病房的不安全隐患.结果 不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病房环境、隔离消毒、工作人员的管理、患者的管理及医疗废物的管理.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与传染病区设置、管理不当直接相关
作者:侯聪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普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将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FMA 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莫新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怀化市血液安全状况、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 对2006~2010年本市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9.58%,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9%、0.81%、0.73%、0.16%、0.79%.结论 怀化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ALT异常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HBsAg、抗-TP、抗-HCV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抗-HIV阳性人数不断增加.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51%)明显低于B组(92%);B组重度粘连的比率(74%)明显高于A组(2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中难度增加,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少及住院天数少,降低了患者的费用,但术中应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彻底清洗腹腔及切口,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脏、壁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同时,医师应做好产前宣教,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胡庆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血站关键物料是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血液质量和献血者身体健康的物料,是血站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物料的质量决定着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关键物料的购入、确认、贮存、监控、发放和使用等进行规范管理.是血站开展采供血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献血者及受血者和采供血机构利益的关键.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如何做好关键物料质量管理从而保证血液质量更显得甚为重要.本文就血站关键物料质量管理对于安全输血的重要性作初步探讨.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有3例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复查均正常.整个治疗期间,无出现任何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临床工作者需要特别重视,避免误诊,并且及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商怀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2例和早期护理干预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性的药物治疗结合积极地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调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并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阮迎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抗痨胶囊在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抗痨胶囊)和对照组(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对症状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痰涂片浓缩集菌抗酸菌检测、胸部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59%、73.61%(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33.33%(P<0.05).③观察组与对照组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分别为89.29%、74.07%(P<0.05).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末复查胸部CT,病灶有效率分别为75%、55.56%,空洞有效率分别为62.5%、33.33%(P<0.05).结论 抗痨胶囊与化学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洁;杨旭雯;徐麟;武祖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妊娠剧吐病历资料,观察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治愈57例,占95%;有效减轻症状者2例,占3.33%;无效1例,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 积极的营养支持和补液治疗,可以治愈妊娠剧吐,能有效防止孕妇发生重度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Wernicke 脑病甚至死亡.
作者:邓春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防治的效果方法 将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由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0%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呼吸,1%的新生儿需要使用一些复苏手段才能存活,我院助产士近两年通过到省及地区培训掌握了规范有效地新法复苏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复苏体会报告一下:1 复苏所需要的人员、设备及药物准备1.1 人员准备每次分娩应该有一位训练有素的复苏人员在场1.2 设备准备 产房内要备有整个复苏过程所需要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常规预热婴儿辐射保暖台,准备氧源,预料新生儿高危时应将恰当的器械打开备用如:气囊面罩、吸球、负压吸引器,胃管,注射器,听诊器,气管插管.
作者:程芳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手术室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并总结经验.结果 针对查对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记录不到位、仪器故障等原因,制定相应地对应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查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作者:郝转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方法 对1200例临床怀疑患有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检查过程、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着重研究此项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方法、技巧.结果 1120例患者配合好,图像清晰、无伪影,符合诊断要求,一次性检查成功.心率不齐及其他原因造成图像伪影者75例,其中63例经过心电编辑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终得到良好的图像,12例在找到相关失败原因后进行二次检查,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期做出准确地诊断,检查前准备、检查操作方法与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乔风雷;龚健;朱春霞;张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管理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护理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和一种技巧,其质量高低、成效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整体与质量.如何在护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士的潜能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每个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ICU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现场调查ICU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现状.探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认知差异.结果 在对手卫生指征的认知中对直接接触患者后、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及伤口敷料后、准备食物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后等方面回答正确率在95%以上;而在摘手套后、六步洗手法的正确步骤、洗手揉搓时间等方面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0%、78%、30%;对使用手套的认知中对戴手套前需要洗手、处理同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认知正确率分别90%、88%.对快速手消毒剂3项内容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80%、84%、86%.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提高手卫生认知,增强手卫生行为依从性.
作者:夏爱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 在抗感染、机械通气、支持疗法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CBP救治ICU中19例ARF、MODS患者.结果 19例患者中,救治成功15例,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明显改善,生化结果、pH、电解质趋于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例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心肺复苏后脑功能衰竭无改善而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 对ICU患者及早进行CBP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脏器功能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宋春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6只/组):CFA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注射CFA诱导炎性痛,同时行鞘内置管术,术后6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L-α-aminoadipate(LAA)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术后6 d鞘内给予LAA);对照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术前2 d及术后7 d检测各组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术后7 d以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背角GFAP mRNA变化.结果 术前2 d各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7 d,CF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CFA组相比,LA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明显降低(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LAA特异性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缓解了CFA大鼠炎性痛,提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CFA诱导炎性痛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涛;陈磊;张怡靓;李楚彦;陈仁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压力对护士穿刺技术的影响,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科里45名护士,分3个阶段进行调查,在有心理负担和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并记录.结果 存在差异.结论 一些负面的心理因素可以降低护士穿刺成功率.
作者:宋海燕;姜文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 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 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囊腺肿瘤 5例,假性囊肿5例,真性囊肿1例,无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2例,胰腺癌囊性变2例.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的CT特征,除了分析囊壁的形态、分隔等CT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王宏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妇检发现宫颈肥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糜烂,疑有宫颈癌变的患者,采用DIGENE公司生产的SLC-2000B阴道镜检查,并在检查出的可疑部位做组织活检.结果用病理诊断与阴道镜检诊断相比较,得出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符合率94.12%,宫颈癌变阳性检出率100.00%.结论 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辅助确诊宫颈癌变的一个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