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阮迎新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护理,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2例和早期护理干预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性的药物治疗结合积极地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调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并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神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神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清神汤口服,对照组20例,给予吡拉西坦口服,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3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神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雪梅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星形胶质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性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6只/组):CFA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注射CFA诱导炎性痛,同时行鞘内置管术,术后6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L-α-aminoadipate(LAA)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术后6 d鞘内给予LAA);对照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术前2 d及术后7 d检测各组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术后7 d以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背角GFAP mRNA变化.结果 术前2 d各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7 d,CF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CFA组相比,LA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明显降低(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LAA特异性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缓解了CFA大鼠炎性痛,提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CFA诱导炎性痛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涛;陈磊;张怡靓;李楚彦;陈仁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4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并存内科疾病,144例完成LC,5例中转开腹手术,148例痊愈,术后猝死1 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在全身情况允许下,LC是老年急性胆囊炎的适宜、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吴绍峰;俞可克;甄茂川;黄学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

    简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阐述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情况,详细介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几种药物.

    作者:崔玉晶;奇铁男;于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Ⅱ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流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Ⅱ型糖尿病肾病组(DN)和无肾病的Ⅱ型糖尿病(DM)组的临床指标,并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低切(BV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清胰岛素(FINS)有明显差异;Ⅱ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SBP、Lp(a)、LDL-C、BVL、ηp、FINS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为SBP、Lp(a)、ηp、BVL和FINS.结论 SBP、Lp(a)、BVL、ηp和FINS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时军;陈宝平;高聪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包头市区0~3岁婴幼儿母乳喂养与体格发育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包头市区母乳喂养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以后出生的年龄在0~3岁的在包头市东河区妇幼健康机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的市区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对婴幼儿父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询问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状况、体格测量、1岁以内喂养方式.结果 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不同月龄段喂养方式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4个月以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4~8月以混合喂养为主;10月以后人工喂养为主要喂养方式6个月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喂养组,6~12月婴儿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都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 包头市区6个月内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而喂养方式与体格发育有关.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异维A酸抑制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目的 探讨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度痤疮患者30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治疗,10 mg/次,2~3次/d,12周为一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的水平,另外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前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t=7.75,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78,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 0.0653).结论 异维A酸能抑制痤疮患者外周血IL-6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沈宝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小骨瓣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3年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瓣开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疗效评估:痊愈16例,生活自理11例,半自理12例,偏瘫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 小骨瓣开颅显微手术具有简便、微创、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之一,而病例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技巧以及术后血压的控制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蔡智基;吴光辉;刘明;林晖;黄培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毕节地区地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从业人员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从业人员结核病感染、患病情况,制定我区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我站于1999年4月至10月对地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从业人员1145例进行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显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无论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管理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护理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和一种技巧,其质量高低、成效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整体与质量.如何在护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士的潜能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每个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B超在健康体检中对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断及随访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在健康体检中对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采用GE Lo-giq9超声诊断仪对1080例体检者进行检查,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情况,结石类型发布,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老年组的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且年龄与发病率具有相关性(r=0.291,P<0.01).Ⅰ型14例,占检出总例数的28.57%,Ⅱ型15例,占检出总例数的30.61%,Ⅲ型11例,占检出总例数22.49%,Ⅳ型9例,占检出总例数的18.37%.随访过程出现临床表现者6例,占检出总例数的12.24%.随访中需要手术治疗者,Ⅱ型占总例数4.08%(2/49),Ⅲ型8.16%(4/49);Ⅳ型占14.29%(7/49).结论 腹部B超检查是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的首选办法,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定期随访,随访重点为Ⅲ型及Ⅳ型患者.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由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瑜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怀化市2006~2010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怀化市血液安全状况、献血者的健康情况,血液不合格原因及其发展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 对2006~2010年本市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9.58%,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9%、0.81%、0.73%、0.16%、0.79%.结论 怀化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ALT异常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HBsAg、抗-TP、抗-HCV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抗-HIV阳性人数不断增加.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前列地尔对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40例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能明显改善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地尔可显著提高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明显降低肺动脉压(PAP),增加心脏指数(CI).

    作者:刘晓辉;赵洪茹;赵尔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3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6例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的病例特点和治疗过程.结果 36例患儿出院时心肌酶谱、心电图异常消失,2例左心室轻度扩大者及轻度1例,心包积液患儿复查心脏超声恢复正常.随访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临床应进行常规的心肌酶学、ECG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心肌损害,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翠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经验.方法 搜集6年来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8例,对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致残率高,治疗重点在于预防.结论 对具有维生素K易患因素的患儿,应注意维生素K1的补充,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率.

    作者:冯晶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囊肿

    目的 通过分析输尿管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及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超声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输尿管末端囊肿患者,单侧为28例,双侧为2例,囊肿内伴有结石3例,同侧伴有肾积水者9例,有22例伴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快速、便捷,准确的诊断输尿管囊肿,为临床提供直接可靠的信息,可作为输尿管囊肿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丽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为20%~50%,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和药物的治疗.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显著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逐渐成为妇产科学和介入放射学的研究热点.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1 治疗方法1.1 药物治疗采用抑制肌瘤生长的药物仍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子宫肌瘤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子宫肌瘤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作者:王鹤;施颖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 2010年09月至2011年09月期间,我院外科病房的病例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识别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并进行针对性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通过加强对外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论 贯穿整个护理管理中,外科病房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

    作者:杨慧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败血症是新生儿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特点,本文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3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包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