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FOLFOX方案化疗时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李广霞

关键词:结直肠癌, 方案化疗, 不良反应, 术后辅助化疗, 观察和护理, 根治性切除, 肿瘤细胞, 联合化疗, 抗肿瘤药, 化疗药物, 化疗疗效, 恶性肿瘤, 奥沙利铂, 新一代, 死亡率, 耐受性, 发病率, 第三代, 总结, 治疗
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治疗首选根治性切除,为了减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Ⅱ、Ⅲ期患者应行术后辅助化疗.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的问世,结直肠癌的临床化疗疗效和可耐受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后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与5-FU/CF联合化疗(FOLFOX方案)是结直肠癌常用化疗的方案之一,针对此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康复组(36例),一组为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10 d内加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马艳辉;隋红艳;冮林红;彭绍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目的 了解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方法,应用Zang抑郁量表(SDS)及自制调查表对187例神志清晰、无理解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与脑梗死有关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3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有无社会保障,发病次数与脑梗死后患者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抑郁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心理问题,应对抑郁高危因素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

    作者:区洁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浅谈护士与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

    目的 通过加强护士与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促进护患合作,减少护患纠纷.方法 对100例危重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中家属的需求状况以及满意情况,并针对其中的分歧研究有效的沟通技巧.结果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纠纷的发生.结论 加强与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动态变化,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缓解精神压力,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对于促进护患、医患合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丽群;林志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4周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依沙吖啶终止妊娠10~24周的引产效果比较.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来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A组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予米非司酮150 mg口服,米索前列醇以妊娠周决定剂量阴道置入.B组为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注射.结果 比较二组用药至出现规律宫缩时间,产程、产时及产后2 h内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产成功率,住院天数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4周妊娠效果优于依沙吖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快捷的引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普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和低场MRI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60例(160处)腰椎盘退变同时合并终板骨软骨炎的MRI及其临床表现.结果 60例共累及160处(个)终板,按Modic分型,其中I型98处,占61.3%;Ⅱ型19处,占11.9%;Ⅲ型43处,占26.9%;单个累及9例(15.0%),多发累及51例(85.0%);好发于下腰段.结论 低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曹一维;王文献;范辉;岳恒志;刘园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注射磷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 58岁,以急性胃肠炎到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门诊输液,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 ml+磷霉素钠6.0 g,输液约6~7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不伴咖啡样物,随之胸闷气短,呼吸费力,濒死感,意识模糊,大便失禁.

    作者:孙艳华;金殿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血糖调控

    目的 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 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陶霖玉;罗琼;蓝光会;谢有志;房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PBL带教模式在老年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BL在老年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名见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LBL见习法,实验组采用PBL见习法.结果 见习后的考试成绩:基础理论部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病历分析,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提高了见习质量和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作者:刘聪颖;白亚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不经过肝、肾功能代谢,起效快、药效强,其独特的药理学特点适合在短小手术中应用.而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目前该手术麻醉多以静脉全麻为主,这种方法镇痛效果好,可控性强、起效迅速.本研究观察单纯应用雷米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并与常用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金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儿童发作性睡病16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采用哌醋甲酯治疗. 结果 确诊病例予哌醋甲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结论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可影响其智力及行为发育,加强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马卫东;杨雪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小剂量尿激酶颈动脉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降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但超早期大剂量溶栓容易并发出血等危险,小剂量则不能达到溶栓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多次颈动脉溶栓疗效确切,无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玲;王焕君;于文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胸部创伤的DR诊断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DR)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DR资料.结果 肋骨骨折32例,创伤性湿肺18例,肺血肿6例,肺挫损12例,肺不张及肺萎缩5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2例,气胸或血气胸23例,脾破裂6例,肾挫损8例.结论 DR能明确创伤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普通X线平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开平;林澄丰;许克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医疗废物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机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如何对医疗废物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感染科做为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部门,对具体执行部门有指导、监督、管理责任.

    作者:高立梅;李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苦参生物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苦参生物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碱是一类具有与苦参次碱-15-酮(matridine-15-ketone)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属于四环的喹嗪啶类(quinolizidine), 分子骨架可看作二个喹嗪啶环的稠合体.苦参生物碱具有调节血脂、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苦参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刘雪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21例Hp阳性的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用药指导、有关Hp疾病知识、心理指导、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平均需求率相当高,达88.8%~96.5 %,特别年龄大、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结论 通过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采取一系列针对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配合根治Hp,防止Hp传播,提高疾病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林凯;黄元熹;钟邱;陈小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颅脑外伤致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经验, 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近5年61例上矢状窦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着重探讨不同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术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 6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3月,恢复良好29例(47.5%),中残19例(31.1%),重残11例(18.0%),植物生存3例(4.9%),死亡8例(13.1%).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修补方法是成功救治上矢状窦损伤的关键,根据患者具体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提高治愈率, 改善预后.

    作者:姚开立;李新桂;郑少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规范化康复治疗在偏瘫中的探讨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专业训练的康复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单Ful-Meye运动功能评分及(BI AD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组织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异位妊娠发病增加的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病例以便了解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进一步研究异位妊娠增加的原因.方法 对2001-2008年在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因异位妊娠住院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患者338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1-2008年,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由4.6%增高至6.2%;患者的平均年龄由32.2岁降低至29岁;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与患者的盆腔炎发病次数、流产次数成正比.

    作者:金勇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我分院门诊处方调查及用药分析

    目的 对本分院2007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本分院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处方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一年处方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处方共29236张,医生书写错误处方531张,占处方数1.8%,人均用药2.8种,其中45%的患者使用了针剂,38.6%患者使用了抗菌药,不合理用药处方181张,占处方数0.6%,人均每次药费41.38元.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格和不合理用药处方值得重视,应及时纠正,加强监管,使医院用药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的目的.

    作者:刘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个性化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 选择个性化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方法 采用Pemberton骨盆旋转截骨,Dega骨盆旋转截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不同个性化术式及其组合,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6例34髋,根据Mckay临床康复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2~6年,平均3年4个月.3髋股骨再骨折(8.3%),2髋术后股骨头再脱位(5.8%),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17.6%).治疗效果34髋中优10髋、良17髋、可6髋、差1髋,优良率为79.4%.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注重手术细节,并配合术后有效的功能康复,是降低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并发症和病残率,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杨召;李宏健;姚绍平;廖永兴;张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