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廷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丙泊酚用药量的影响.方法 对3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38例无肝胆疾病的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静脉推注芬太尼0.002 mg/kg后继以4 mg/(kg*min)的速度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直至睫毛反射消失.记录丙泊酚用量.结果 丙泊酚用量乙肝病毒携带者组为(1.54±0.16)mg/kg,无肝胆疾病者组为(1.63±0.19)mg/kg,t=2.21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丙泊酚诱导剂量减少.
作者:黄如雷;黄裕彬;李冬鲁;沈文锦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总结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的诊治特点,探索临床手术治疗的方法 .方法 9例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引发的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采用下颌骨切除后钛板加皮瓣修复方法 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1例术后口内粘膜裂开,钛板外露,两个月后取出钛板后伤口愈合.其余8例伤口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伤口愈合正常.结论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伴面部软组织坏死应积极手术治疗,钛板和局部皮瓣或胸大肌皮瓣修复是治疗ORNJ的有效方法 .
作者:温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提高对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置能力.方法 总结2006~2008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化疗患者病例.总结患者心理障碍沟通方法 的技巧.结果 有效提高了准确及时的判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程度或类型能够使患者顺利的完成化疗.心理障碍的患者经耐心鼓励和医护人员的帮助能够继续完成化疗.结论 对于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负担的患者,若能及时进行正确的热情的思想工作会使患者放弃治疗,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作者:郭丽华;陈忠云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精神分裂症是我国目前致成精神残疾严重的疾病,已引起政府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全国人大正在讨论中,<精神卫生法>即将出台.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多元化治疗方法,它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作者:李运松 刊期: 2009年第28期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它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严密防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妥善处理已发生的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院前急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维护和保障院前急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秀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过临床筛查确诊为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57例,分为5组,①肝素组56例;②丙种球蛋白组50例;③肝素+泼尼松组41例;④肝素与丙种球蛋白组55例;⑤对照组55例.结果 ①②③④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种治疗方法 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肾上腺皮质素(泼尼松),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骆绮云;陈必近;吴德坚;龙庆麟;陈慧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提高正确处置术后并发症的能力,提高术前术后的精神护理和技术护理的方法 ,减轻或避免发生不可逆性并发症.方法 通过总结三年来的全面部除皱手术510例,观察切口感染、愈合程度、美容效果、毛发生长状况、术后肿胀持续时间长短、面颊部对称程度、皮下淤血斑持续时间长短等.结果 3例出现切口愈合痕迹明显但无瘢痕增生,4例切口周围散在脱发,1例颊面部不对称,6例切口愈合后色素脱失,1例出现眉毛不对称.结论 早期正确处置和精心护理可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促使术后恢复迅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张秋霞;杨军丛;郭丽华;陈忠云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要求患者具有与疾病终身相伴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合并症发展的重要措施.现将本科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常静 刊期: 2009年第28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压力明显增加,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直接与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关,在新形势下,运用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使每位护士的潜能在科室工作中得到大限度的发挥,是医院护理管理的关键.
作者:田霞 刊期: 2009年第28期
总结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从基础护理、呼吸监测护理、消化系统护理等介绍了护理措施,并就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作了讨论.认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保护脑细胞作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晓专 刊期: 2009年第28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更注重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从传统的单一护理向综合性护理转变.
作者:高瑞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在病区的实施过程中涉及领域广泛,因此影响和制约因素颇多.
作者:陈延萍;李卫娜;孙素贞;王玉;赵倩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病因不明,重度妊高征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及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子痫的分娩时机选择可保障母婴安全;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有效措施.现将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妊高征产前子痫50例综台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产前子痫的综合治疗行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越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通过检测CD44v6在直肠癌及直肠系膜内的表达,从分子水平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科学性.方法 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47例于直肠癌组织、直肠系膜(距肿瘤下缘2 cm)、直肠系膜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5 cm)取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CD44v6高度表达,正常直肠系膜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0/20)与直肠系膜(距肿瘤下缘2 cm)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1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直肠系膜远端切缘(4/47)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直肠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淋巴转移(有vs无: 88.5% vs 61.9%,P<0.05)和临床分期(Dukes C-D vs A-B: 88.5% vs 61.9%,P<0.05)有关.结论 对直肠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直肠系膜局部病变程度;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切除长度至少比肿瘤平面多5 cm.
作者:战学雷;瞿鹏 刊期: 2009年第28期
蜂胶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糖、保肝护胆的功效,蜂胶长期服用安全无毒,将对开发新药的来源大有前途.
作者:关玉 刊期: 2009年第28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在肝细胞线粒体内复制,在人体中达到一定水平,出现肝损及相应的全身症状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妊娠再合并乙肝的患者,常因患者缺乏对乙肝及妊娠的认识,因不了解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从而导致乙肝加重甚至影响胎儿.笔者对入院的妊娠合并乙肝的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有关乙肝及妊娠方面的知识,做好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曹永宏;齐洪伟 刊期: 2009年第28期
使用(牙合)架制作总义齿是绝大多数口腔修复医师、技师所采取的必要方法和步骤,其在修复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多种教科书、专著均有详尽描述,但在基层医院应用可调节式(牙合)架极少,多为简易牙合架,由于制取正中关系,转移颌位记录较为复杂,尤其是经验不足的医生容易出现咬合关系偏差,浪费了人力物力,笔者近10年来对部分无牙(牙合)患者采取不使用牙合架制作总义齿的方法,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卢湘峰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致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诊断与处理及预防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妊娠期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妊娠期发病 12例,均给予抗凝、祛聚、改善微循环等处理后症状好转.所有孕产妇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现象.12例有5例要求中止妊娠,1例自然流产,4例行剖宫产术,2例顺产,出生胎儿未见异常.结论 妊娠期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对孕产妇生命造成极大危害,对临床可疑者,应尽早诊治.
作者:张锐;马德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医院56名精神科医师及本市某综合医院内科医师6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医师与内科医师焦虑分和抑郁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精神科医师焦虑分和抑郁分低于内科医师,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分值与从事该专业的工龄呈正相关.结论 临床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精神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内科医师,从医时间越长越感到焦虑.
作者:张春林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氨溴索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抗感染、吸氧、呼吸道雾化吸入平喘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与硫酸镁.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提早,住院天数明显减少.结论 氨溴索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许正香 刊期: 2009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