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芳;王玉林
目的 探讨氨溴索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抗感染、吸氧、呼吸道雾化吸入平喘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与硫酸镁.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提早,住院天数明显减少.结论 氨溴索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许正香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快速冰冻切片在病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了解肿瘤有无播散邻近淋巴结、脏器,决定手术切割范围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是在手术中进行的快速病理,所以就要求病理医生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出报告,配合临床手术,而病理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组织,如甲状腺、淋巴结、乳腺等组织,如果不掌握一些制片技巧,很难在短时间内,切出高质量的切片.笔者经过二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整理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46.6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有13万之多.早期宫颈癌的发生,特别是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这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知道其病因,认真普查和随访,早期诊断,使其可以预防,可以治疗及治愈.
作者:李涛 刊期: 2009年第28期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以肾间质炎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退行性变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轻度病变.为了提高对AIN的诊治水平,现对本院近年来肾活检确诊的2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拜尔娜 刊期: 2009年第28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何有效识别、衡量、规避风险做到预防护理缺陷、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病区护士长作为一线的管理者责无旁贷.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思路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淑萍 刊期: 2009年第28期
使用(牙合)架制作总义齿是绝大多数口腔修复医师、技师所采取的必要方法和步骤,其在修复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多种教科书、专著均有详尽描述,但在基层医院应用可调节式(牙合)架极少,多为简易牙合架,由于制取正中关系,转移颌位记录较为复杂,尤其是经验不足的医生容易出现咬合关系偏差,浪费了人力物力,笔者近10年来对部分无牙(牙合)患者采取不使用牙合架制作总义齿的方法,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卢湘峰 刊期: 2009年第28期
中国加入WTO,它使我国融入了全球经济轨道,但我们也应看到国有企业面临国际竞争,作为医疗卫生部门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特别是医院更应该看到存在的竞争和危机.优胜劣汰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医疗补偿机制还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该如何把握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求生存,求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建立新型医院管理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冲破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以崭新而睿智的姿态从容应对挑战.
作者:倪虹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 及效果.方法 对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非手术、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等不同治疗方法 的效果,初步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结果 腰椎间隙感染治疗中,三种方法 均达到消除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状态的治疗效果.但非手术需治疗时效较长,药费大,症状缓解缓慢;开放手术与介入手段均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缩短治疗时间,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各观察指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与介入治疗指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手术可迅速缓解椎间盘炎症状,有效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较非手术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费用,介入的方法 是微创手术,具有更大优越性.
作者:李靖宇;韩成龙;宋继醇;梁健;赖坤锷;吴绍康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2008年收治AOSC患者80例.结果 本组80例,死亡7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症,余73例均痊愈,住院12~36 d,平均24 d.结论 AOSC应以解除梗阻,恢复胆道通畅为原则,手术应力求简单,待患者恢复后再择期手术;临床医师应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严重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新宇;李宁博 刊期: 2009年第28期
1 临床资料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CT检查诊断明确HIE新生儿62例,宫内窒息18例,产时窒息44例,同时伴有颅内出血21例.
作者:李玉华;徐翠红;张永男 刊期: 2009年第28期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身体的任何部位,是由暴力、创伤和骨骼疾病所造成.其中创伤是骨折的主要原因,如交通事故、坠落或摔倒等,剧烈运动不当也可造成骨折[1].
作者:李小芹;宋艳;庄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过临床筛查确诊为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257例,分为5组,①肝素组56例;②丙种球蛋白组50例;③肝素+泼尼松组41例;④肝素与丙种球蛋白组55例;⑤对照组55例.结果 ①②③④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种治疗方法 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肾上腺皮质素(泼尼松),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骆绮云;陈必近;吴德坚;龙庆麟;陈慧 刊期: 2009年第28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以镧系元素螫合物为标记物,测量其发射荧光的超灵敏的无放射性污染的标记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非同位素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放射性免疫标记技术,其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临床诊断,已渗透入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TRFIA 技术为免疫学诊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本文就TRFRA 技术及其在肿瘤学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强;刘瑞宝;张立成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43例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结果 两组死亡存活率无明显区别,但平均进入多尿期时间血液透析滤过组优于血液透析组.结论 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滤过更有效.
作者:俞芳;邱国萍;李正夫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提高正确处置术后并发症的能力,提高术前术后的精神护理和技术护理的方法 ,减轻或避免发生不可逆性并发症.方法 通过总结三年来的全面部除皱手术510例,观察切口感染、愈合程度、美容效果、毛发生长状况、术后肿胀持续时间长短、面颊部对称程度、皮下淤血斑持续时间长短等.结果 3例出现切口愈合痕迹明显但无瘢痕增生,4例切口周围散在脱发,1例颊面部不对称,6例切口愈合后色素脱失,1例出现眉毛不对称.结论 早期正确处置和精心护理可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促使术后恢复迅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张秋霞;杨军丛;郭丽华;陈忠云 刊期: 2009年第28期
本科自2002~2008年采用微波电灼鼻内筛前神经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6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来本科就诊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56岁.病程3个月~15年.发作均无明显季节性.主要症状均为喷嚏,水样鼻涕,少数有鼻塞.
作者:付斌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78 例8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X光片均表现骨长入,无假体松动、下沉、骨折、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等并发症.功能评定按 Harris评分标准,优 51例,良17例,优良率为87.2%.结论 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风险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孙建华;宋将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如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无缺陷医疗服务,大限度地减低医疗不安全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加之复杂的医疗行为过程及不同患者机体反应的多样性,都增加了医疗不安全的可能性,防范未然的医疗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陈宏;张永刚;刘振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 76例患者治疗后好转,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满意.结论 良好的护理过程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赤 刊期: 2009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措施和方法 .方法 回顾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6例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56例,经积极治疗和全面细致的护理,临床好转139例,死亡7例.发生肝硬化腹水62例,上消化道出血48例,肝性脑病25例,肠道菌群失调34例.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全面的护理,细致的观察,及时的处理,系统的护理计划和周密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9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