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125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李艳萍;王彩霞

关键词:舒适护理,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及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125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护理.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和恢复中配合舒适护理非常重要,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妊娠的临床探讨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0月15日,持续5 d净,色黯,无血块.因2008年10月24日晨5时小便后出现下腹剧痛,难以忍受,有大便感,于6时排便时突然晕倒,7时由家属推来本院急诊就诊.

    作者:王艳萍;刘迎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心得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67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2.68%,主要为低氧血症、咯血、心律失常、喉痉挛及发热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纤支镜检查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少芬;黄小玲;张蔼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慢性肾脏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重症肺部感染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8例慢性肾脏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给予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疗.结果 7例重症肺部感染治愈,1例死亡.结论 应早期行病原学检查,不能明确病原体可早期行经验性治疗,预后较好,死亡率低.

    作者:侯终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围手术期手术室整体护理临床探讨

    整体护理是指所有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过程,并强调护理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实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于海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分析手术室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然后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护士法律观念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杜绝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75例ERCP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或微创肝、胆、胰系疾病重要的诊治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2005年以来,本院开展了诊断性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道蛔虫取出术、鼻胆管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性ERCP共7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玉孙;李琼惠;游幼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4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病例组斑块检出率80.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5.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60%,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25%,21%)(P<0.001).病例组软斑块检出率(48/84)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3/40)(P<0.001).病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软斑块与脑梗死发病有一定关系.纤维蛋白原可能在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手法疏导助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中的方法

    功能锻炼是一门科学,是集医疗与护理为一体的治疗手段.需要有科学的指导,严格的管理,周密的安排,认真的实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作者:刘德海;刘光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

    目的 探讨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 观察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脏脂肪含量、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土鳖虫提取物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肝脏脂肪含量,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胰脂肪酶活性.结论 土鳖虫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降脂作用.

    作者:王征;陈晓光;吴岩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大出血患者术中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术中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82例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手术室中抢救配合的要点与护理方法.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良好的素质,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及良好的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喜缄;黄步英;黄林华;刘芬;郑汉琪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针灸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分期分型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恢复期,分别进行相应针灸治疗.结果 三期患者的疗效都比较好,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提高,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期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针对7例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老年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特点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大多数患者(6/7)受伤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壁溃疡以及附壁血栓形成等改变,提示脑缺血发作主要与这些病变为基础的脑血流下降、血栓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外伤后脑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结论 老年人外伤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主要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应基于这些病变特征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李丹;常雁;金永健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长春市南关区城乡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安全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本站自1997年以来,每年都深入基层开展生殖健康免费服务,先后多次在乡(镇)、街道对已婚适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免费)普查(平价)普治工作.

    作者:齐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收治及处置手足口病患者过程中,未发生医院感染,且患者均痊愈.结论 通过采取严格的隔离手段,有效的消毒措施,杜绝了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发生,切实保护患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宋晓莉;李艳芳;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取自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胸腹水标本100例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上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与手工法相比较.结果 应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所测100例胸腹水标本红细胞和白细胞数与手工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胸腹水细胞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张庆芳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8例体会

    目的 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方法 2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例死亡,26例临床治愈.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王占元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浅谈GC在药品残留溶剂中的应用

    当药品中所含的残留溶剂水平高于安全值时,残留溶剂对人体或环境将产生危害.ICH根据残留溶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并规定了每种溶剂所允许的大残留量.对残留溶剂的测定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法在测定有机溶剂残留中的应用,包括直接进样法、顶空分析法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并对残留溶剂质控提出展望.

    作者:白瑞;孙银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CT和MRI在胰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机械仪器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促进并推动了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同样在医学方面,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的投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从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特别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CT和MRI作为两种在医疗实践中常用检测仪器,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正发挥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龙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的误区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药物较多.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致使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结合常见的高血压用药误区,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刘忠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亚低温(28℃~35℃)成为治疗颅脑损伤后的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措施,不但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病理损害程度,而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主要保护机制包括: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耗氧量和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生成和释放,减少脑细胞蛋白破坏;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等.这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阮国锋;王莺;郭春莲;李婵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