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50例分析

周水生;古健;谌小卫;李小毛

关键词: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无痛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并发症及对产程和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7年50例罗哌卡因配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麻醉行无痛分娩的病例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50例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疼痛程度、产程、新生儿的阿普加评分,观察无痛分娩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疼痛方面,分娩过程中无痛分娩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但缝合会阴切口时2组差别无显著性;对产程影响方面,活跃期无痛分娩组短于对照组,而第二产程无痛分娩组长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2组间差别无显著性;不良反应方面,宫缩乏力100%(50/50),皮肤瘙痒80%(40/50),尿潴留30%(15/50),余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椎管内麻醉行无痛分娩效果确切,安全,但应注意宫缩乏力、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及对产程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进脐静脉插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简便、安全、科学地脐静脉插管方法,提高急救时脐静脉插管速度及安全系数.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胎龄在29~36+6周,体质量在900~2 800 g)及新生儿窒息患儿246例,Apgar 1~10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23例,观察组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进行脐静脉插管,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脐静脉插管.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插管时间平均(13.5±4.56)s,一次成功率100%,插管过程中脐带出血0例,对照组脐静脉插管时间平均(35.6±8.75)s,一次成功率78.56%,插管过程中脐带出血>10 ml 68例,5~9 ml者55例,两组插管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高且观察组插管过程不出血.结论 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行脐静脉插管速度快,成功率高,避免插管过程中脐带出血问题,为成功抢救新生儿窒息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何真;葛月萍;王淑靖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测定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变化与中风先兆的关系

    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等可观指标来确立中风先兆的诊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宇;聂晓云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26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65例,主要分布在老年病科(68株,25.7%)、呼吸内科(56株,21.1%)、和腹部外科(40株,15.1%).标本来源主要是痰(195株,73.6%),脓(40株,15.1%)和血(11株,4%).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绝对耐药(100%),较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1.4%)、阿米卡星(78.2%)和哌拉西林(67.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创面感染,多重耐药性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作者:周齐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罗格列酮内治疗2型糖尿病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内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其它适量降糖药物的同时加用罗格列酮内4 mg/d,共用6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罗格列酮内能安全、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邓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6例行手术、放疗和化疗,5例行手术加免疫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为4例,随访3~5年,3年生存者为4例,5年生存者为0例.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免疫治疗辅助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张英华;盛才华;范本初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兰州市红古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兰州市红古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为学龄前儿童的合理饮食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兰州市妇幼保健所体检的0~7岁学龄前儿童1 000例,应用SK-Ⅱ型微量元素分析仪进行血液中钙、锌、铁、铜微量元素检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钙、铁、锌和铜缺乏的情况,且除元素铜外各年龄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之间的差异除元素钙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红古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缺乏和过高情况不容乐观,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作者:满乐彤;冯晓燕;王俊玲;祁招弟;缪玲文;张连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关于高等医科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本文着重分析了医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教、学、管三管齐下;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葛李;陈美娟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麻醉下体位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解决麻醉状态下易发生的甲状腺体位综合征、截石位所致血压下降、俯卧位时眼损伤、侧卧位皮肤压疮的问题.方法 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各专科常用手术体位易发生的并发症中,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减少了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舒适度.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麻醉后各种体位并发症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闫秀芝;马丽萍;田艳春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腹部闭合性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8 例肝损伤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5 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 例中转开腹手术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部分肝损伤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作者:熊进文;黄海球;刘忠民;章桂喜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07 年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 抗焦虑药以苯二氮卓类为主; 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结论 抗精神失常药物应合理有效的应用.

    作者:刘姿荣;高丽华;邵文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青光眼1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22只眼) 无晶体眼青光眼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4~70岁,平均46岁,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眼压、前房、眼内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平均眼压17.3 mm Hg,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前用药2~4种,术后用药0~2种.随访期间眼压均<21 mm Hg,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正常者16只眼,用药后眼压保持正常者6只眼.术后无前房出血、前房消失、眼部炎性反应、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有2例微穿. 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无晶体眼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卢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访视温馨卡在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设计制作访视温馨卡,融关爱、宣教、指导于一体,兼珍藏纪念、宣传于一职,投入临床使用,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提高术前准备及减轻术前紧张综合症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7年4~5月和6~7月的择期非局麻手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行用访视温馨卡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及术前紧张综合症情况、术中配合情况.结果 2组比较中,实验组患者准备完成秘99%,术前紧张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访视温馨卡可使患者在术前从生理、心理上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唐红兰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HPLC法测定大卫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测定大卫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 ×250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50∶ 5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黄芩苷在1.504~15.04μg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0.87%(n=6).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大卫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明军;涂伟君;邝翠仪;李瑞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医院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

    目的 探讨减少电子处方调剂差错的方法,以便患者能安全、有效地用药.方法 总结分析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出现调剂差错的类型、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与结论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规范可行的调剂操作规程,有效的药品管理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能有效地预防调剂差错的发生.

    作者:曾淑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医学论文引言常见问题及对策

    目的 本文介绍了医学论文引言的内容、格式和写作要求,指出了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作者:王庆勇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在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80例在非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月和1年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PANSS评分出院后随防6月及1年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SDSS评分出院后随访6月及1年末干预组职业和工作、社会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等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继红;曹红军;宋新勤;晏成芳;龚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6例),B组为体针组(36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 2组治疗后第20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发展过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NF-α、IL-1β和IL-6水平有关.

    作者:赵鲁琦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活动佳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活动的佳时间.方法 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 h开始床上活动和24 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 拔管后6 h开始活动的患者,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 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 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 h开始活动的患者,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 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 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拔管后及早活动有助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淑萍;姜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逆行交锁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股骨远端骨折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4~25个月,平均术后6周已有明显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12周(8~24周).无畸形愈合和感染情况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本方法具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肖永庆;陈志平;蒋欲华;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干预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嘱其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血压监测,精神放松,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2组患者的遵医情况.结果 干预组在以上各方面的遵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或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敖瑞兰;吴桂芳;谢菊香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