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感染6例分析

郑安杰

关键词:血液透析, 血行感染, 隧道感染, 皮下隧道, 经皮穿刺, 患者, 导管技术, 扩散性, 并发症, 通道, 生命, 出口, 报告
摘要:经皮穿刺长久性皮下隧道留置导管技术在血液透析中为许多患者提供了生命通道及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等,包括导管出口部分感染、隧道感染及血液扩散性感染.现将1999年至2000年6例血行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7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一般发病规律、诊断、救治疗效的分析,重点讨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时确定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永清;潘文勇;王正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心电图操作质量

    心电图对心脏心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可靠,方法简单,无痛觉和不适感,已广泛应用.1份心电图描记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电图的诊断.根据观察,在心电图的描记、分析、诊断过程中,操作者和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心电图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如何提高心电图操作质量谈点体会.

    作者:唐宁宁;路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较低剂量地高辛与追加西地兰治疗心衰的研究

    目的 探讨较低剂量地高辛与适时追加西地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中毒反应.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分析将86例CHF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4例,较低剂量地高辛维持,适时追加西地兰;对照组:用地高辛加氢氯噻嗪.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毒反应发生率为6.8%和4.8%,明显低于传统负荷疗法中毒反应率的25%.结论 本疗法由于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中毒反应明显低于传统疗法,因而认为,较低剂量地高辛适时追加西地兰疗法不失为治疗CHF的理想方案.同时显示:较低剂量地高辛(0.125~0.25 mg)治疗心衰(CHF),能改善病人的左室功能,又能纠正神经内分泌异常,安全而有效,此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樊新生;樊飒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术后急性肺栓塞的碎栓术治疗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特别是术后发生急性PE更易被漏诊和误诊.静脉溶栓虽然有效,但对于术后急性PE却属于相对禁忌症.现将4例术后急性采用碎栓术(导管介入)治疗,并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刘靖;赵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提高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践和体会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达到佳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其效果大化,成为教学活动中必须面对的课题.针对已出现的问题,近年来,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益尝试,使多媒体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提高,现将实践和体会作一报告.

    作者:王俊平;王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Ⅱ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代谢异常与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的相关性

    运用PCR-RFLP方法发现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观察Q、K等位基因和KQ、KK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中的分布,同时测定临床生化指标并做统计分析.旨在探讨中国人Ⅱ型糖尿病人的代谢与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是否存在关联,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汉族人Ⅱ型糖尿病人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

    作者:蔡跃红;尹庆卫;丁治英;张言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45例产后失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分析

    分娩时产后失血过多,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组织灌注少,缺血缺氧,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现将345例产后失血引起的76例失血性休克发生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李景丽;刘竹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手术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及讨论

    工作中压力是常见的反应之一,为解除或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情绪,于2006年5月开始对护理人员实施了心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袁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感染6例分析

    经皮穿刺长久性皮下隧道留置导管技术在血液透析中为许多患者提供了生命通道及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等,包括导管出口部分感染、隧道感染及血液扩散性感染.现将1999年至2000年6例血行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郑安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意识的提高,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及医院发展.

    作者:崔忠俊;庞爱华;黄丽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寿胎丸加味治疗自然流产84例临床观察

    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反复发生的自然流产是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经过多年临床观察,采用寿胎丸加味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瑞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2种方法封管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用浓肝素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中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例,A组21例采用浓肝素封管法,B组21例采用稀释肝素封管法,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封管次数,导管感染率.结果 2组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封管次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处渗血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浓肝素封管法具有导管留置时间长,堵管率低,可明显减少封管次数,降低导管感染率,安全、实用,可替代稀释肝素封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龙珍;董一民;彭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弗氏完全佐剂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弗氏完全佐剂(CFA)是一种常用免疫佐剂,其提高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已被公认,而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鲜有报道.作者测定了一些注射佐剂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指标,同时测定体液免疫指标对CFA剂量作一监测,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麻醉学课堂教学质量

    临床麻醉学是基础与临床联系密切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如何学好麻醉学,关系到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安全与预后,而课堂教学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房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痰液阻塞的预防

    喉癌患者术后常常行气管切开,痰液阻塞是气管切开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呼吸道痰液阻塞就成为喉癌术后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喉癌患者46例,术后均行气管切开术,经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无1例发生痰液阻塞,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管上皮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多有两肺呼气相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可逆性.其诱发因素多种多样,而发病机制则相当复杂.

    作者:陈旭波;吴文美;邬秋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汽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输尿管镜下汽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分析20例汽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失败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失败病例中,有11例手术中结石移位至肾盂无法碎石;4例因输尿管行走迂曲或输尿管及输尿管开口狭窄置镜失败;2例因输尿管局部出血导致视野不清而终止手术;3例因输尿管穿孔改为开放手术. 结论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可靠,结石移位、输尿管走行迂曲或狭窄、术中视野不清、输尿管穿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病例;术中操作仔细、谨慎,保持适当的灌注速度和压力,保持视野清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中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颈深部肿瘤并喉麻痹误诊3例

    引起喉麻痹的病因是有中枢性及周围神经性的.临床上喉麻痹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找到病因,易被误诊单纯喉麻痹,现将近年内收治的几例由于颈深部肿瘤引起的喉麻痹报告如下.其中1例病情较复杂候诊长达3年之久,回顾其误诊误治过程对提高临床工作有意义.

    作者:邓小明;蔡春春;杨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稳定性重建

    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经治疗后仍有再脱位倾向,造成关节不稳,关节吻合欠佳,发生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此,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在治疗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中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至2005年间,收治137例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征兵体检心理检测结果探讨

    2006年11月1日至15日,征兵工作如期进行,为从源头上控制精神和心理不健康的青年进入部队,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启动应征青年在体检环节中进行心理检测这一新程序.工作中,征兵心理检测组坚持心理检测标准,所征集新兵的精神和心理素质均达到规定的水平.笔者参与了此次心理检测工作,结合心理检测资料,对心理检测结果作进一步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