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王坤;陈芳
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多渠道预约挂号的方式不断涌现。面对预约渠道多样化的局面,传统的预约挂号系统已无法对多渠道预约提供灵活的支持,且每个渠道的预约号源是事先分配,号源难以共享。针对传统系统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的预约挂号系统,通过制定一套软件间接口服务,解决多渠道预约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协同服务问题,实现了预约数据的同步和实时传送;同时,引入号源池的思想,多预约渠道共享同一个号源池,使预约号源大限度的共享。
作者:周颖;陈敏莲;胡外光;凌科峰;钱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高水平。JCI的核心宗旨是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针对新的医改形势,(原)卫生部提出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高分通过JCI认证后,信息化发展将面临如何基于JCI标准和思想推进电子病历建设,更好地支撑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问题。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论述电子病历的建设模式,为各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曹晓均;杨秀峰;聂晓明;劳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病案回收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对病区工作的影响。方法:以电子病历系统的病案首页为载体,在首页生成相应条形码,使用病案回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浏览器方式登录,落实病区护士现场扫描条形码与病案管理科回收人员之间进行交接。结果:对病区人员使用病案回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友好性、交互性、操作性、病区管理、信息获取、病案交接等方面进行调查后反应良好。结论:病案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在病区工作中的应用,节约医护工作时间,保证病案安全,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病案回收率,做到对病人隐私的保护,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落实了病历在病区终末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作者:杜静;阎莉;张菊芬;纪晓娟;陈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依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细则,依托医院护理信化平台,开发并应用护士工作站功能,覆盖各项检查内容,工作人员即时录入,各项数据提取方便,资料齐全,得到评审专家好评,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薛晓英;张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各类新兴管理理念的广泛传播,医院“一站式”的窗口服务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阐述,并对医院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就“一站式”服务模式与内容如何进行延伸性应用探讨作了阐述与思考。
作者:王晓燕;孟丽莉;龚俊;朱华;韩刚;丁粉华;陈珊黎;缪一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通过对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分析,针对当前系统在新生儿管理上的诸多不足,提出一套以新生儿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方案。系统采用目前常用的多层架构,结合http协议、Web服务及API接口技术,与现有的医院信息平台集成,实现了新生儿从出生登记到出院结算完整的医疗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蒋琴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解决系统的高可用性及数据的高可靠性,存储容量可调度,使数据更便携、更理想、更快速地部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门急诊楼及五官科楼两栋楼宇之间建立了一套基于HDS VSP HAM的异地灾难恢复系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详细阐述了整个灾难恢复体系架构及实施,以及虚拟化系统的部署过程,并给出了系统实施效果。
作者:徐金建;孙震;张超;贾末;沈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构化电子病历复合元素概念,研究复合元素实现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提纲录入式和引导输入式两种方式,分别在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和医学专用输入引擎系统中实现复合元素录入。结果:复合元素为结构化电子病历逻辑质控提供了新思路,医学专用输入引擎系统为实现复合元素开辟了新途径。结论:复合元素对于完善结构化电子病历标准规范、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加强病历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帧;商建国;肖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微信从2011年出现以来,用户数不断增加,在金融界、新闻界、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及应用,借助微信,医院可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推送、预约挂号、化验查询、互动咨询等信息服务工作,开创出继PC网站之后又一个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作者:黄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4年5月22日举行的“2014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京颐股份董事长兼趣医网董事李志博士大胆提出“3年出资2亿建设掌上医院,终生全免费”的设想,此宏伟的志愿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里程碑式的变革,李志博士也因此被称为“坏孩子”,因为他引发了互联网时代移动医疗行业新的盈利模式。他说: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运作很重要。无论是嘀嘀打车,还是微信微博,其模式都是通过提供免费使用而增加用户量,从而实现其他商业盈利。这种模式在医院的一些移动应用上同样适用,“去医院”APP就是如此。7月16日,“智慧城市、惠民全城--唐山工人医院掌上医院启动仪式暨‘去医院’发布会”在唐山工人医院隆重举行,这也标志着京颐股份合资企业趣医网(quyiyuan.com)的承诺得到了初步的印证。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马蹄内翻足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集26例复杂马蹄内翻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26例患儿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26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结论: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复杂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作者:李涛;史强;李旭;吴伟平;李鉴轶;孔祥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7月25日,浪潮与荣之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双方明确的合作领域涵盖公安、能源、智慧城市、生物医疗、大数据、物联网等,涉及联合解决方案、渠道、市场和IT服务等多个方面内容。作为国内信息产业的骨干企业和国产主机联盟的成员,此次合作对于推进关键行业国产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区域医疗业务增长迅速,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对于医疗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各个医疗机构业务系统构建技术不同,现有基于传统数据库构建的区域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已不能满足高并发实时随机医疗信息的查询和交换需求。提出了一种由SolrCloud构建分布式区域海量医疗患者信息的实时查询交换系统,运用该软件提供的高效动态协调能力、高速索引同步能力、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能力,解决区域内医疗机构向数据中心高并发数据查询交换的需求瓶颈,提升区域实时医疗业务协同能力。后以该系统频繁使用的MPI(病人主索引)实时构建和查询交换模块为例,验证SolrCloud架构在区域医疗机构高并发实时查询和交换的性能。
作者:朱远燕;林德南;陈汝林;王爽;郑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2014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联想集团作为本次大会全程合作伙伴,首次全新展示了联想的“互联网思维”。联想此次出现,不再局限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广,而是作为一家极富创新性的高科技公司,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新需求和新能力进行阐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进行了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下一轮竞争”的分享,他认为,移动互联下一轮竞争点要不断获取新用户,但为重要的是,要经营好有价值的用户,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连接。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数字化建设以及区域医疗应用范围的扩大,大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医疗数据爆发式的增长,传统的技术架构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显得越来越乏力。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数据交换平台,覆盖了全市60家公立医院、600多家社区卫生机构。平台接入近50个异构系统,现有1700多万份健康档案、30亿条以上诊疗数据,平均每天产生500万以上的小文件。针对深圳市卫生区域信息化建设,海量小文件交换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Hadoop平台,提出了采用时间基线归档文件技术和序列文件技术解决小文件存储、检索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案,经验证实该技术可满足实际业务应用中对数据交换的需要。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实现细节,包括根据业务数据规模划定时间基线,根据业务需求定制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将小文件合并分块存储,建立小文件到大文件的映射以及相关数据交换处理流程等,并基于真实数据对该技术进行了评测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明显提升了批量处理小文件的效率。
作者:林德南;朱远燕;王浩;王爽;郑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虚拟化技术正成为现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可建立整体IT虚拟化架构。北京协和医院在应用VMware服务器虚拟化之后,为方便用户在不同环境下使用院内和院外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管理灵活性,节省成本,应用VMware桌面虚拟化技术解决了医院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孙国强;宋杰;许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围绕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要,研究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引擎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以群体数据过滤与推理引擎和基于本体的临床指南知识库为两大基础,研发整个平台的个性化诊疗核心服务引擎;根据数据集成引擎的实时个人诊疗数据,实现实时动态的个性化诊断及治疗方案生成与执行,将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保障医疗服务安全。
作者:黄新霆;包小源;俞国培;焦杜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充分发掘临床数据应用价值,降低医疗差错,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研究和学习国际、国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标准和建设经验,结合专科的临床需求,实现临床指南的结构化表达,基于临床数据中心提供的患者临床数据,实时给予医生提醒和警告。结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专科医生进行病情危重评分、制定治疗方案、推荐成套医嘱等。结论:基于CDR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建设智慧医院的核心,可以避免部分人为差错,是医生践行循证医学的有力工具。
作者:葛小玲;孙利;薛颜;叶成杰;徐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基于国内护理临床路径应用现状,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护理临床路径,对护理临床路径建立评价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并充分体现患者个性化评估,涵盖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并通过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结果分析对护理临床路径进行自反馈式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目标,并为各级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作者:殷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研究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方法:以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医院临床实际,重点关注“二个关键时间点,三个控制点”,设计合理的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并进行改进。结果:系统解决了纸质临床路径监管困难的问题,应用系统流程对近半年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75%的路径病种达到卫计委要求的入组率,80%的路径病种完成率高于70%,每年可节约纸张18万张,节约医生填写路径时间21000小时。结论:系统流程设计合理,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卢烨;秦俭;卢萍;王友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