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

卢烨;秦俭;卢萍;王友俊

关键词:临床路径, 医院信息系统, 流程设计
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研究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方法:以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医院临床实际,重点关注“二个关键时间点,三个控制点”,设计合理的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并进行改进。结果:系统解决了纸质临床路径监管困难的问题,应用系统流程对近半年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75%的路径病种达到卫计委要求的入组率,80%的路径病种完成率高于70%,每年可节约纸张18万张,节约医生填写路径时间21000小时。结论:系统流程设计合理,应用效果良好。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CDR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及应用初探

    目的: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充分发掘临床数据应用价值,降低医疗差错,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研究和学习国际、国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标准和建设经验,结合专科的临床需求,实现临床指南的结构化表达,基于临床数据中心提供的患者临床数据,实时给予医生提醒和警告。结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专科医生进行病情危重评分、制定治疗方案、推荐成套医嘱等。结论:基于CDR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建设智慧医院的核心,可以避免部分人为差错,是医生践行循证医学的有力工具。

    作者:葛小玲;孙利;薛颜;叶成杰;徐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Web服务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

    目的: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采购和配送工作。方法:利用SOA架构与Web服务技术,建立基于Web服务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不同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与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岛”。结论:HIS与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协同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药品供应链管理绩效。

    作者:王占明;和征;张利旺;张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Web服务的多渠道预约挂号系统研究与实现

    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多渠道预约挂号的方式不断涌现。面对预约渠道多样化的局面,传统的预约挂号系统已无法对多渠道预约提供灵活的支持,且每个渠道的预约号源是事先分配,号源难以共享。针对传统系统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的预约挂号系统,通过制定一套软件间接口服务,解决多渠道预约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协同服务问题,实现了预约数据的同步和实时传送;同时,引入号源池的思想,多预约渠道共享同一个号源池,使预约号源大限度的共享。

    作者:周颖;陈敏莲;胡外光;凌科峰;钱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分析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门急诊传统输液流程的问题,为改善这些问题采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优化工作流程,并依此详细设计软件功能、数据结构及与HIS的数据接口实现,给出了相应的接口实现SQL语句。对其他医院输液系统的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张渝;王放;李初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微信的医院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微信从2011年出现以来,用户数不断增加,在金融界、新闻界、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及应用,借助微信,医院可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推送、预约挂号、化验查询、互动咨询等信息服务工作,开创出继PC网站之后又一个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作者:黄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马蹄内翻足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集26例复杂马蹄内翻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26例患儿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26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结论: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复杂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作者:李涛;史强;李旭;吴伟平;李鉴轶;孔祥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虚拟化存储异地灾难恢复体系建设

    为解决系统的高可用性及数据的高可靠性,存储容量可调度,使数据更便携、更理想、更快速地部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门急诊楼及五官科楼两栋楼宇之间建立了一套基于HDS VSP HAM的异地灾难恢复系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详细阐述了整个灾难恢复体系架构及实施,以及虚拟化系统的部署过程,并给出了系统实施效果。

    作者:徐金建;孙震;张超;贾末;沈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系统的设计、实现和临床实践。方法:在自主开发血透机、水处理机等相关设备的硬件接入系统的基础上,对病人信息、血透数据、上机排班信息、记录单据、统计分析及评估要求进行调研分析,设计和开发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来辅助管理血透中心的运行、管理、治疗行为。结果:建立了完整的血液透析临床辅助支持信息系统,监控、采集存储、归档患者信息,实现患者的“全过程管理”(whole process management);计算机辅助血液透析中心实现上机、排班、记录的信息化、自动化,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效率;通过互联网与省市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共享,实现各级医疗单位的血透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二级库房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血透耗材使用的可追溯性;通过对治疗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质量。结论:该系统的使用,对于血液透析中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辅助医疗举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骏;王吉鸣;楼理纲;冯靖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深入开展电子病历评级工作的体会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卫生部下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要求医院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让医院更快地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逐步提升了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简要总结了医院进行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过程中对医院信息化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魏晓艳;肖明森;修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向可视化视频在120院前急救系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我国双向视频在院前急救系统中应用现状,探讨构建具有双向可视化视频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方法:利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效的视频处理技术,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快速的可视化平台。结果:通过该双向可视化视频院前急救系统,实现院内专家与救护医生“现场”协同救援任务,从而缩短病人救治前时延,提高病人救治率。结论:双向可视化视频在120院前急救系统中作用意义重大,能显著提高病人救治率。

    作者:林亚忠;许敏;陈加强;曾献智;李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联想:互联网时代的新竞争

    在2014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联想集团作为本次大会全程合作伙伴,首次全新展示了联想的“互联网思维”。联想此次出现,不再局限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广,而是作为一家极富创新性的高科技公司,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新需求和新能力进行阐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进行了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下一轮竞争”的分享,他认为,移动互联下一轮竞争点要不断获取新用户,但为重要的是,要经营好有价值的用户,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连接。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时间线优化医疗海量小文件数据集成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数字化建设以及区域医疗应用范围的扩大,大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医疗数据爆发式的增长,传统的技术架构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显得越来越乏力。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数据交换平台,覆盖了全市60家公立医院、600多家社区卫生机构。平台接入近50个异构系统,现有1700多万份健康档案、30亿条以上诊疗数据,平均每天产生500万以上的小文件。针对深圳市卫生区域信息化建设,海量小文件交换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Hadoop平台,提出了采用时间基线归档文件技术和序列文件技术解决小文件存储、检索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案,经验证实该技术可满足实际业务应用中对数据交换的需要。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实现细节,包括根据业务数据规模划定时间基线,根据业务需求定制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将小文件合并分块存储,建立小文件到大文件的映射以及相关数据交换处理流程等,并基于真实数据对该技术进行了评测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明显提升了批量处理小文件的效率。

    作者:林德南;朱远燕;王浩;王爽;郑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研究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方法:以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医院临床实际,重点关注“二个关键时间点,三个控制点”,设计合理的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并进行改进。结果:系统解决了纸质临床路径监管困难的问题,应用系统流程对近半年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75%的路径病种达到卫计委要求的入组率,80%的路径病种完成率高于70%,每年可节约纸张18万张,节约医生填写路径时间21000小时。结论:系统流程设计合理,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卢烨;秦俭;卢萍;王友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种子区域增长的胆管分割方法研究

    目的:对CT片中的胆管进行分割。方法:采用图像分割技术中的种子区域增长法,首先,选取种子点,得到种子点所对应CT值和相邻26个点均值,然后以种子点所在位置为起点往其临近26点扩散。若其临近点CT值与种子点CT值差值在正负10个HU或者均值满足相同要求则该点为同类点,依次类推,直到不再有同类点时算法结束。结果:自动分割的准确率>80%,计算误差<10%。结论:基于种子区域增长的分割方法能自动地有效地对胆管进行分割。

    作者:林建坤;侯冠韬;肖求根;叶良海;王萍;甘荣坤;刘昌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引擎研究

    围绕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要,研究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引擎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以群体数据过滤与推理引擎和基于本体的临床指南知识库为两大基础,研发整个平台的个性化诊疗核心服务引擎;根据数据集成引擎的实时个人诊疗数据,实现实时动态的个性化诊断及治疗方案生成与执行,将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保障医疗服务安全。

    作者:黄新霆;包小源;俞国培;焦杜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浪潮与荣之联纵深国产化应用

    7月25日,浪潮与荣之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双方明确的合作领域涵盖公安、能源、智慧城市、生物医疗、大数据、物联网等,涉及联合解决方案、渠道、市场和IT服务等多个方面内容。作为国内信息产业的骨干企业和国产主机联盟的成员,此次合作对于推进关键行业国产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SolrCloud构建的区域海量医疗信息实时查询交换系统

    随着区域医疗业务增长迅速,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对于医疗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各个医疗机构业务系统构建技术不同,现有基于传统数据库构建的区域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已不能满足高并发实时随机医疗信息的查询和交换需求。提出了一种由SolrCloud构建分布式区域海量医疗患者信息的实时查询交换系统,运用该软件提供的高效动态协调能力、高速索引同步能力、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能力,解决区域内医疗机构向数据中心高并发数据查询交换的需求瓶颈,提升区域实时医疗业务协同能力。后以该系统频繁使用的MPI(病人主索引)实时构建和查询交换模块为例,验证SolrCloud架构在区域医疗机构高并发实时查询和交换的性能。

    作者:朱远燕;林德南;陈汝林;王爽;郑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银行预约挂号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为方便患者就医,缓解“挂号难”、“看病难”,北京协和医院借助多家银行公共服务平台和银行卡(包含银医卡)进行预约挂号,为全国患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公平和高效的挂号服务,解决了患者、医院和社会的多方面问题。为此,信息管理处联合多家银行和厂商,设计并实施了银行预约挂号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由丽孪;孙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生儿住院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通过对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分析,针对当前系统在新生儿管理上的诸多不足,提出一套以新生儿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方案。系统采用目前常用的多层架构,结合http协议、Web服务及API接口技术,与现有的医院信息平台集成,实现了新生儿从出生登记到出院结算完整的医疗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蒋琴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技术与应用现状研究

    首先介绍了移动医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微信公众号功能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自身需求,为医生和普通用户设计微信公众号功能。其次,着重对系统架构设计、微信服务器、系统服务器和Web Service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以及系统代码层次结构进行了阐述说明。后,以“医生信息绑定”功能为例,介绍系统工作原理,并对未来微信公众平台对医院服务支持做了展望。

    作者:刘路遥;杨祚;曹战强;刘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