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实践

郑骏;王吉鸣;楼理纲;冯靖祎

关键词:血液透析, 信息化, 数据分析和评估, 质量控制, 全过程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系统的设计、实现和临床实践。方法:在自主开发血透机、水处理机等相关设备的硬件接入系统的基础上,对病人信息、血透数据、上机排班信息、记录单据、统计分析及评估要求进行调研分析,设计和开发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来辅助管理血透中心的运行、管理、治疗行为。结果:建立了完整的血液透析临床辅助支持信息系统,监控、采集存储、归档患者信息,实现患者的“全过程管理”(whole process management);计算机辅助血液透析中心实现上机、排班、记录的信息化、自动化,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效率;通过互联网与省市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共享,实现各级医疗单位的血透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二级库房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血透耗材使用的可追溯性;通过对治疗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质量。结论:该系统的使用,对于血液透析中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辅助医疗举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引擎研究

    围绕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要,研究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引擎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以群体数据过滤与推理引擎和基于本体的临床指南知识库为两大基础,研发整个平台的个性化诊疗核心服务引擎;根据数据集成引擎的实时个人诊疗数据,实现实时动态的个性化诊断及治疗方案生成与执行,将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保障医疗服务安全。

    作者:黄新霆;包小源;俞国培;焦杜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Web服务的多渠道预约挂号系统研究与实现

    随着服务意识的增强、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多渠道预约挂号的方式不断涌现。面对预约渠道多样化的局面,传统的预约挂号系统已无法对多渠道预约提供灵活的支持,且每个渠道的预约号源是事先分配,号源难以共享。针对传统系统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的预约挂号系统,通过制定一套软件间接口服务,解决多渠道预约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协同服务问题,实现了预约数据的同步和实时传送;同时,引入号源池的思想,多预约渠道共享同一个号源池,使预约号源大限度的共享。

    作者:周颖;陈敏莲;胡外光;凌科峰;钱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深入开展电子病历评级工作的体会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卫生部下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要求医院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让医院更快地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逐步提升了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简要总结了医院进行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过程中对医院信息化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魏晓艳;肖明森;修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研究基于医嘱系统的临床路径流程设计与改进。方法:以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医院临床实际,重点关注“二个关键时间点,三个控制点”,设计合理的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并进行改进。结果:系统解决了纸质临床路径监管困难的问题,应用系统流程对近半年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75%的路径病种达到卫计委要求的入组率,80%的路径病种完成率高于70%,每年可节约纸张18万张,节约医生填写路径时间21000小时。结论:系统流程设计合理,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卢烨;秦俭;卢萍;王友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向可视化视频在120院前急救系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我国双向视频在院前急救系统中应用现状,探讨构建具有双向可视化视频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方法:利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效的视频处理技术,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快速的可视化平台。结果:通过该双向可视化视频院前急救系统,实现院内专家与救护医生“现场”协同救援任务,从而缩短病人救治前时延,提高病人救治率。结论:双向可视化视频在120院前急救系统中作用意义重大,能显著提高病人救治率。

    作者:林亚忠;许敏;陈加强;曾献智;李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CDR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及应用初探

    目的: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充分发掘临床数据应用价值,降低医疗差错,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研究和学习国际、国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标准和建设经验,结合专科的临床需求,实现临床指南的结构化表达,基于临床数据中心提供的患者临床数据,实时给予医生提醒和警告。结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专科医生进行病情危重评分、制定治疗方案、推荐成套医嘱等。结论:基于CDR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建设智慧医院的核心,可以避免部分人为差错,是医生践行循证医学的有力工具。

    作者:葛小玲;孙利;薛颜;叶成杰;徐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区域协同医疗模式下的双向转诊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索区域协同医疗模式下双向转诊中存在的矛盾和解决方法,以及制约其实施的因素。方法:通过调阅文献和市场调研等方式,对双向转诊制度、现状以及制约其实施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解决现状的建议和策略,促使区域双向转诊模式能够更好地实施。结论:双向转诊的实施能够建立新的医疗体系,合理地运用区域医疗资源,很好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种子区域增长的胆管分割方法研究

    目的:对CT片中的胆管进行分割。方法:采用图像分割技术中的种子区域增长法,首先,选取种子点,得到种子点所对应CT值和相邻26个点均值,然后以种子点所在位置为起点往其临近26点扩散。若其临近点CT值与种子点CT值差值在正负10个HU或者均值满足相同要求则该点为同类点,依次类推,直到不再有同类点时算法结束。结果:自动分割的准确率>80%,计算误差<10%。结论:基于种子区域增长的分割方法能自动地有效地对胆管进行分割。

    作者:林建坤;侯冠韬;肖求根;叶良海;王萍;甘荣坤;刘昌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病房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解决传统病房护士工作站功能简单、操作不便、成本高昂的限制,并且无法进一步向床边拓展的问题。方法:为移动智能终端定制移动护士工作站系统,无线网络传输和同步数据等技术。结果:终实现床边身份核对、医嘱执行、标本采样、体征录入等功能,大大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结论:促进医疗管理创新,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作者:何奕;程文秉;龚瑾;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算中心及其在医学信息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数据迅猛增长的背景下,首先介绍了国内超算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建设现状;然后结合临床脑电信号(EEG)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超算中心的使用流程,计算分析的程序设计和优化,任务交付和结果获取,以及计算结果和速度的分析对比,详细阐述了基于超算中心的医学信息分析研究的步骤与方法。研究对于应用超算中心来支持医学大数据分析,同时对推广超级计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振;梅甜;周毅;田翔华;杜守洪;罗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时间线优化医疗海量小文件数据集成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数字化建设以及区域医疗应用范围的扩大,大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医疗数据爆发式的增长,传统的技术架构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显得越来越乏力。深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数据交换平台,覆盖了全市60家公立医院、600多家社区卫生机构。平台接入近50个异构系统,现有1700多万份健康档案、30亿条以上诊疗数据,平均每天产生500万以上的小文件。针对深圳市卫生区域信息化建设,海量小文件交换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Hadoop平台,提出了采用时间基线归档文件技术和序列文件技术解决小文件存储、检索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案,经验证实该技术可满足实际业务应用中对数据交换的需要。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实现细节,包括根据业务数据规模划定时间基线,根据业务需求定制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将小文件合并分块存储,建立小文件到大文件的映射以及相关数据交换处理流程等,并基于真实数据对该技术进行了评测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明显提升了批量处理小文件的效率。

    作者:林德南;朱远燕;王浩;王爽;郑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马蹄内翻足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集26例复杂马蹄内翻足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26例患儿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26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结论: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复杂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作者:李涛;史强;李旭;吴伟平;李鉴轶;孔祥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浪潮与荣之联纵深国产化应用

    7月25日,浪潮与荣之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双方明确的合作领域涵盖公安、能源、智慧城市、生物医疗、大数据、物联网等,涉及联合解决方案、渠道、市场和IT服务等多个方面内容。作为国内信息产业的骨干企业和国产主机联盟的成员,此次合作对于推进关键行业国产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实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系统的设计、实现和临床实践。方法:在自主开发血透机、水处理机等相关设备的硬件接入系统的基础上,对病人信息、血透数据、上机排班信息、记录单据、统计分析及评估要求进行调研分析,设计和开发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来辅助管理血透中心的运行、管理、治疗行为。结果:建立了完整的血液透析临床辅助支持信息系统,监控、采集存储、归档患者信息,实现患者的“全过程管理”(whole process management);计算机辅助血液透析中心实现上机、排班、记录的信息化、自动化,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效率;通过互联网与省市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共享,实现各级医疗单位的血透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二级库房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血透耗材使用的可追溯性;通过对治疗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质量。结论:该系统的使用,对于血液透析中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辅助医疗举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骏;王吉鸣;楼理纲;冯靖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临床路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现

    基于国内护理临床路径应用现状,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护理临床路径,对护理临床路径建立评价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并充分体现患者个性化评估,涵盖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并通过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结果分析对护理临床路径进行自反馈式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目标,并为各级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作者:殷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方案探讨

    医院数据中心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中枢和核心,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业务系统不断增加、数据量几何级增长,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高能耗设备日益增多,数据中心正普遍面临着能源消耗剧增、高热量、低效率和逐渐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对数据中心进行绿色节能改造和虚拟化改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绿色节能改造、数据中心虚拟化改造和智能总控中心建设等。

    作者:李晴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云计算的维医药科研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与开发

    根据维吾尔医药科研信息获取特点,提出基于云平台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以软件及服务(SaaS)模式向维医药科研工作者提供个性化在线维医药科研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ASP.NET技术,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通过该系统可对维吾尔医药学科科研相关信息(包括维文)进行收集、分类和展示,并提供信息查询和发布、文件下载等功能,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基于账户的角色管理,能够满足维吾尔医药学科不同课题组个性化定制信息的需求。

    作者:罗雪琼;陈国忠;周毅;王爽;杜守洪;森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技术与应用现状研究

    首先介绍了移动医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微信公众号功能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自身需求,为医生和普通用户设计微信公众号功能。其次,着重对系统架构设计、微信服务器、系统服务器和Web Service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以及系统代码层次结构进行了阐述说明。后,以“医生信息绑定”功能为例,介绍系统工作原理,并对未来微信公众平台对医院服务支持做了展望。

    作者:刘路遥;杨祚;曹战强;刘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股骨远端骨肿瘤不同缺损范围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肿瘤型骨缺损,不同比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1例股骨远端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建立股骨缺损5cm、10cm、15cm骨缺损的复合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9对该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三组模型应力均未达到屈服应力,5cm骨缺损模型大应力为2.1Mpa,大位移为0.04mm。10cm骨缺损模型大应力为5.8Mpa,大位移为0.14mm。15cm骨缺损模型大应力为11.07Mpa,大位移为0.19mm。但其峰值均低于骨水泥疲劳强度。结论:骨水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肿瘤不会引起股骨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随着缺损范围的增大,引起填充骨水泥的位移增大,不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马立敏;周烨;周霞;夏虹;黄文汉;姚孟宇;张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护理信息化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

    依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细则,依托医院护理信化平台,开发并应用护士工作站功能,覆盖各项检查内容,工作人员即时录入,各项数据提取方便,资料齐全,得到评审专家好评,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薛晓英;张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