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艳巍;林阿华;施冰芳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元胡止痛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门诊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8例。对照组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胶囊治疗,联合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元胡止痛片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8例(21.1%),有效19例(50.0%),无效11例(28.9%);联合组显效17例(44.7%),有效18例(47.4%),无效3例(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腹痛、腹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元胡止痛片可显著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峭拔;何淑霞;应晓剑;管敏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第十节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伤科病证。女性多于男性,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或交替发病。肩痛是本病急性期的主症,关节僵硬是慢性期的主症,具有自限性,自愈期半年至两年不等。病因普遍认为与下列几项因素有关:①内分泌紊乱、衰老、营养失调引起局部组织退行性变;②肩部组织外伤或多次轻微损伤;③风寒外邪侵扰肩部;④肩部或上肢骨折、脱位后长期固定致肩部粘连;⑤继发于颈椎、心脏等疾病。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在心理护理中加用冥想训练对于减轻肛裂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该院106例肛裂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心理护理组各53例。两组均予常规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组实施冥想训练。结果心理护理组VAS 量表(4.6±1.4)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1.3±3.2)分、住院时间(11.2±2.7)天,发生尿潴留2例(3.8%);对照组VAS(6.3±1.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7±3.9)分、住院时间(14.8±3.4)天,发生尿潴留10例(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疼痛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可以使其更客观的认识和控制疼痛,减少尿潴留。
作者:华密兰;吴春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用肉眼凭经验进行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因人而异。有报道显示,年轻护士投诉率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静脉穿刺不过硬,导致家属不信任是护理投诉的重要原因[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院老年科研制一种便携式静脉显影器(专利号:ZL 201520391644.8),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将该装置介绍如下。
作者:周凤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提高病房护士及临床科室使用高危药品的安全性。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查找问题、培训护理人员、考核、对病区高危药品使用安全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PDCA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临床科室对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管理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 循环管理前。结论通过PDCA 循环管理,全院护士认识到了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风险防范管理达标率,使高危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宇平;王正云;马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该院48例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与对照组(C 组)各24例。D组麻醉前10分钟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 微泵静脉注射,术中予0.4μg/(kg·h)微泵维持;C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30分钟Ramsay镇静评分及苏醒期应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异丙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D组分别为(426±107)mg、(521±42)mg,C组分别为(537±119)mg、(607±55)mg;麻醉苏醒期躁动、拔管后30分钟Ramsay镇静程度评分:D组分别为(1.4±0.2)分、(2.2±0.5)分, C组分别为(1.8±0.3)分、(1.3±0.4)分;应激性不良反应:D组3例(12.5%),C 组17例(70.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微泵维持,能减少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呛咳、寒战等应激性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增加了手术的平稳性,达到有效镇静、镇痛的目的,是颅内动脉瘤手术较理想的麻醉辅助药。
作者:邵波;滕灵方;陈慧慧;何玺君;彭余江;杨鹏翔;陈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9规避阿司匹林出血风险的几条建议为更好地发挥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更有效地规避阿司匹林出血风险,特提以下几条建议。
作者:薛松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在后腹膜入路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瑞安市中医院后腹膜入路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7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吸引技术(VSD),观察组采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和引流前后感染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引流后的白细胞、CRP和ESR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膜入路手术切口感染采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疗效优于传统VSD,能缩短切口清洁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胡永炜;陈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骨转移是除肺转移和肝转移外常见的癌症转移部位,病灶骨质破坏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致使患者躯体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下降[1]。本院收治1例乳腺癌术后多处转移致股骨颈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特制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个体化护理后伤口Ⅰ期愈合出院,患者及家属均满意。
作者:韦小花;诸利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范围<25μg/L,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但多发性骨髓瘤(MM)伴AFP升高罕见。笔者近收治1例伴AFP持续升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作者:郭军;徐执政;蔡绍鹏;卢火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熟练运用及微创外科理念的完善,鼻内镜手术不仅能治疗鼻部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眼科疾病,如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视神经减压术、眶减压术、眶尖肿瘤摘除术等[1]。我院在鼻内窥镜下对鼻眼疾病进行手术65例,现总结围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沈卓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二分髌骨临床相对少见,常因查体发现,有时伴有外伤,甚至会被误认为髌骨骨折,导致误诊误治。笔者现就二分髌骨的再认识作一综述。
作者:孙方贵;陈剑;王德鑫;王毅;李大成;胡裕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实时床旁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该院52例应用实时床旁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结果52例中心静脉置管全部成功,一次穿刺成功47例(90.4%),二次成功5例(9.6%)。从超声静态定位到固定结束,完整操作时间为7~16分钟,中位时间11.5分钟。置管12天内拔除未见导管及头部血栓。结论实时床旁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作者:应可;任波;程康宁;陈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输尿管软镜技术配合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相对于传统开放或腹腔镜手术,优点为操作方便直接、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1-2]。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鄞州人民医院与鄞州第二医院共收治5例肾盂旁囊肿患者,均实施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现将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蒋江良;周丽波;吴吉;周红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基层中医院参麦注射液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抽查该院参麦注射液处方和医嘱共228份,进行点评,对不合理使用参麦注射液处方和医嘱进行分析,并给出干预对策。结果存在参麦注射液不合理用药33张(14.5%),来自外科病区15张,内科病区11张,其他科室7张。超功能主治范围用药17张(51.5%);溶剂选择不合理8张(24.2%);用药疗程过长3张(9.1%);与青霉素类高敏药物联用无空白溶剂间隔3张(9.1%);与其他药品配伍在同瓶使用2张(6.1%)。结论我院多个科室或门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参麦不合理用药情况,特别是外科、西医内科门诊和急诊室。不合理用药中超功能主治用药情况、溶剂选择不合理比较突出。建议依据基层中医院用药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院的标准,完善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师的审方能力,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功能主治及适应证的业务学习。
作者:施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三酰甘油、胆固醇、血小板等沉积在血管中形成的一种对健康有害的病理产物。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进展趋势,它可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两种。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主要包括破裂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部分钙化结节性病变。
作者:焦永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模式在跟腱断裂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84例跟腱断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执行延续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出院后1个月、6个月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踝-后足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康复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跟腱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次发生断裂的发生,对促进跟腱断裂术后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贾飞飞;贺萍萍;王元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的阑尾炎诊断并不困难,但部分患者症状体征往往不典型,穿孔发生率在30%~60%[1]。患者如仅出现阑尾部分节段性肿大且肿大不明显,此时阑尾炎的超声表现不典型,易导致病情的延误及恶化。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阑尾部分肿大21例的超声资料,旨在总结其超声特点,为减少漏诊提供依据。
作者:邓华东;邹凯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经手法复位后出现肠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该院12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经手法复位后出现肠穿孔患儿,均经剖腹探查证实,并行一期肠穿孔修补术。结果恢复良好1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复发;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常用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正确方法复位后还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于有肠穿孔指征的患儿需立即行剖腹探查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龚晟;袁晓琪;李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通过抑制血栓烷A2(TXA2)合成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的高效、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脑栓塞及伴随的运动障碍。随着其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笔者检索15年来有关奥扎格雷钠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栩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