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实;朴红心;周振霞;韩学吉;太永日
目的:为探讨肝组织中糜酶(Chymase)浓度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5例慢性肝炎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观察不同的纤维化分期(S1-S4),其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hymase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肝炎纤维化分期重的S3和S4患者,其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S3+S4=31.3±24.6 ng/mg)明显高于纤维化轻的S1和S2患者(S1+S2=5.7±4.8 ng/mg),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纤维化旺盛的汇管区与类洞壁,其分布与纤维化部位相一致,且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高的患者,其肝组织内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增多.结论: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可能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作者:尹明实;朴红心;周振霞;韩学吉;太永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TNF-α作用于3T3-L1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IRS-1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TNF-α分别作用于3T3-L1细胞6小时和24小时后用胰岛素刺激,观察细胞葡萄糖摄取,IRS-1酪氨酸、丝氨酸307磷酸化水平以及PKB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那巴霉素对TNF-α作用的影响.结果:TNF-α明显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IRS-1酪氨酸及PKB磷酸化,这些作用可被那巴霉素逆转.TNF-α作用6小时对IRS-1蛋白无影响但导致丝氨酸307磷酸化,作用24小时则降低IRS-1蛋白水平,那巴霉素拮抗TNF-α导致IRS-1减少但对丝氨酸磷酸化无作用.结论:TNF-α导致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与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密切相关,Rapamycin可以逆转TNF-α的作用.
作者:曾天舒;袁莉;陈璐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上的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活性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MSCs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经200 U/ml IFN-γ作用后的MSCs以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DO mRNA和IDO蛋白表达.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分别以1×105、5×104、1×104、5×103个MSCs与5×105个外周血异基因T淋巴细胞(MSCs: T数量比为1: 5、1: 10、1: 50、1: 100)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LR),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MLR体系上清中IDO活性.结果:IFN-γ作用后的MSCs出现IDO mRNA和IDO蛋白的表达.当MSCs为1×105、5×104、1×104(即MSCs: T为1: 5、1: 10、1: 50)时,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IDO活性显著升高;加入1-MT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及IDO活性均恢复.当MSCs为5×103(即MSCs: T为1: 100)时,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轻度升高(P>0.05),IDO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SCs通过IDO活性在体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唐晓琼;赵智刚;王红祥;李秋柏;邹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T细胞CD40配体(CD40L)、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双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0例川崎病急性期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的患儿,19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3组血浆中sE-selectin、sICAM-1和MMP9水平.结果:急性期川崎病组T细胞CD40L表达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P<0.05),川崎病患儿T细胞CD40L表达较正常对照持久;2例伴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细胞CD40L表达高于无CAL者.急性期川崎病组血浆sICAM-1、MMP9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sE-selectin、s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川崎病急性期T细胞表达CD40L与血浆sE-selectin、sICAM-1、MMP9水平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T细胞表达CD40L升高在川崎病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浆sE-selectin、sICAM-1和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川崎病血管炎的指标.
作者:王敏;蒋利萍;李秋;李欣;王莉佳;杨锡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 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mCD83-hIg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mCD83-hIg处理小鼠DC细胞系(DC2.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采用混合白细胞培养试验,检测mCD83-hIg对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影响.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mCD83-hIg对DC2.4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下调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mCD83-hIg处理过的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CD83-hIg可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下调DC共刺激活性,从而抑制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作者:徐军发;黄保军;熊平;冯玮;徐勇;方敏;郑芳;龚非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测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对sTNF-α激活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构建TM-TNF-α胞浆段缺失突变体,并进一步验证.方法:sTNF-α激活U937细胞后撤除,加入可溶性TNFR(sTNFRⅠ)激活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用RT-PCR方法检测反向信号对活化后U937细胞因子IL-1β、IL-8 mRNA的影响;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TM-TNF-α胞浆段缺失突变重组体,采用电穿孔法转染U937,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sTNF-α激活U937细胞后撤除,高表达的细胞因子IL-1β、IL-8 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TNFRⅠ激活的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可加速细胞因子mRNA的降解,且使mRNA降解至50%的时间分别由约75、60分钟缩短至约45、35分钟.成功构建TM-TNF-α胞浆段缺失突变重组体pcDNA3.0-ΔcsTM-TNF-α并瞬时转染U937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937细胞膜表面除表达26 000的野生型TM-TNF-α蛋白外,还可表达约20 000的突变体蛋白.这种缺失胞浆段的突变体蛋白可竞争性抑制反向信号对活化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下调作用.结论: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可下调sTNF-α激活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且TM-TNF-α胞浆段为其介导的反向信号所必需.
作者:辛利军;李清芬;冯玮;姜晓丹;熊平;徐勇;龚非力;李卓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交叉反应组(CREGs)误配率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泰萨奇单克隆抗体干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泰萨奇混合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PRA阴性131例肾移植患者HLA配型, 误配率为6MM、5MM、4MM、3MM、2MM、1MM、0MM的移植例数分别为0、4、26、49、33、15、4,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5%、23.1%、14.3%、12.1%、6.7%、0.CREGs误配率为6MM、5MM时无移植病例.CREGs误配率为4MM、3MM、2MM、1MM、0MM时,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22.9%、9.5%、6.9%、5.5%.结论:HLA配型、交叉组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HLA相配率,对选择佳的供者,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绍娟;薛丽娟;吴晓冬;王维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后不同肺通气策略对肌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通气组(H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L组),于麻醉诱导后、CPB前、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6小时取静脉血样测IL-6和IL-8.结果:在体外循环前H组与L组在IL-6与IL-8水平无差异,CPB结束即刻两组的IL-6与IL-8水平均明显升高,而两组间亦无差异性.在CPB结束后6小时两组的IL-6与IL-8水平继续升高,H组升高的更明显,L组仅轻度升高.结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以降低体外循环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符韶鹏;吕民;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公众健康问题,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 000万例,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极为重要.通过前期工作,我们发现湖南汉族人群中48.2%HBV慢性感染者血清HLA-DR4抗原阳性,相关系数为4.85.本研究旨在从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湖南汉族HBV慢性感染者与HLA-DRB1*04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明胜;李红卫;彭怀燕;段炳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病理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MMPs在EAE病理改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EAE大鼠模型组织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MMP-2、-9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血管周围明显脱髓鞘,电镜下可见髓鞘松散、断裂,轴索细胞器消失,神经元内质网扩张脱颗粒.免疫组化染色MMP-2、-9在脊膜细胞、炎细胞和内皮细胞内均呈阳性表达.结论:MMPs参与EAE发病的各个环节,具有破坏血脑屏障、降解髓鞘、损伤轴索和产生免疫原的作用.
作者: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罗勒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免疫机制.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GM-CSF及IL-4的RPMI1640,37℃培养5天,实验组加入罗勒多糖,对照组加入PB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CD14+单核细胞逐渐分化为DC,罗勒多糖作用组与对照组DC均表达CD209、CD80、CD83、CD86、CD1a和HLA-DR,与对照组相比,罗勒多糖组DC表面分子CD80和HLA-DR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罗勒多糖能够调节DC表面分子CD80和HLA-DR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发挥其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文菁;杨美香;曲迅;郑广娟;张丹;孔北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3(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e-13, rhIL-13)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mi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Dami细胞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1(Interleukine-13 receptor alpha 1, IL-13Rα1)的表达,探讨IL-13诱导Dami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Dami细胞经无血清培养20小时后,以rhIL-13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提取总RNA, 用RT-PCR检测Dami细胞IL-13受体α1 mRNA、GPⅡb mRNA、c-myc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在rhIL-13作用下,Dami细胞GPⅡb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在rhIL-13作用下,Dami细胞c-myc的表达.图像分析仪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Dami细胞表达IL-13Rα1 mRNA ,rhIL-13作用Dami细胞4小时,IL-13Rα1 mRNA表达降低,12小时IL-13Rα1 mRNA表达恢复.②rhIL-13作用Dami细胞后,巨核细胞的分化标志物GPⅡb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③rhIL-13作用Dami细胞,c-myc mRNA和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白细胞介素13下调c-myc表达.
作者:周莹;李文林;王志刚;张学军;石小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抗体拥有丰富的多样性,提供大量不同的结合部位以识别环境中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抗原分子.据估计,一个个体所产生的抗体的不同类型(据估计约为108)比体内所有其他蛋白质加在一起还多,而且这些抗体类型的数量也多于基因组中的基因数.
作者:宁云山;李妍;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细胞内La的表达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针对人La蛋白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的SiRNA,转染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epG2.2.15细胞中La mRNA变化水平及HBV DNA复制水平.结果:特异性SiRNA干扰La蛋白的mRNA表达,使L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降低;HepG2.2.15细胞分泌在培养上清液中的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变化水平与La mRNA变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内La可以保护HBV RNA免受核酸酶的破坏、促进HBV病毒复制.
作者:张慧;孙静慧;耿红莲;刘皋林;孔宪涛;谭龙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乙肝病毒(HBV)的前S2抗原具有比S抗原更强的免疫原性,可以更有效地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文中构建含有前S2抗原编码基因的3种重组质粒,观察接种后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HBV的S2-S和S1-S2-S基因;同时串联拼接产生S2-S-S2片段.继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S2S、pcDNA3.1/S1S2S和pcDNA3.1/S2SS2.后者意在表达S抗原的同时,双重表达前S2抗原.然后将上述3种质粒分别以100 μg肌肉接种BALB/c小鼠,于2、4周后各加强1次.初次接种后3、5、8和12周,分别采血检测小鼠的前S2抗体和抗-HBs.结果:初次接种后3周,S2SS2组小鼠血清的前S2抗体检出率为12.5%,低于S1S2S组(25%)和S2S组(37.5%);但5周时则达到87.5%,并持续到12周,优于S1S2S组和S2S组;并且S2SS2组的前S2抗体滴度达到1: 2 000,高于S2S组(1: 500)和S1S2S组(1: 50).不过,S2SS2组同期的抗-HBs检出率和抗-HBs滴度则低于S1S2S组和S2S组.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S2S-S2以串联拼接方式双重表达前S2抗原,能够诱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前S2抗体,但其诱生抗HBs的能力却明显降低,这是在设计改造基因疫苗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周陶友;赵连三;陈敏;陈守春;刘丽;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替换CⅡ263-272序列中的268~270位氨基酸的变构肽sub268-270对胶原性关节炎(CIA)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牛CⅡ在Lewis大鼠诱发CIA.以CⅡ变构肽sub268-270 90 μg静脉注射,每周1次治疗CIA;设置无关肽对照和空白对照组.从关节炎症积分、放射学积分和病理学积分来评价变构肽疗效.结果:变构肽、无关肽及空白对照组关节炎症积分分别为5.60±1.24、11.20±1.21和11.80±1.22,变构肽可明显抑制CIA关节炎症(P<0.01).变构肽组的放射学积分(1.32±0.49)明显低于无关肽组(2.63±0.51)和空白对照组(2.69±0.53)(P<0.01).此外,变构肽组的病理学积分(1.37±0.53)也显著低于无关肽组(2.94±0.63)和空白对照组(3.06±0.65)(P<0.01).结论:CⅡ变构肽sub268-270可以明显抑制胶原性关节炎的关节炎症、病理损伤及骨破坏程度.
作者:姚中强;李茹;栗占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鳞癌EC9706 细胞系细胞表面DR5的表达分布与细胞铺展状态的关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食管癌EC9706细胞的DR5表达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细胞表面DR5的表达及细胞的凋亡率.结果:DR5分布在食管癌EC9706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表面,主要在细胞质,但在细胞核没有DR5分布, 而且在悬浮的食管癌细胞表面DR5表达高于铺展者.悬浮的食管癌细胞对抗DR5功能性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高于铺展者.结论:食管癌细胞表面DR5的表达与细胞铺展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细胞铺展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表面DR5的表达分布以及对抗DR5功能性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DR5表达分布的机制以及TRAIL和DR5的功能性抗体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广超;都景芳;马远方;王秀英;高荣;高萍;刘世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人血清C-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方法:采用两株高特异的抗C-肽单克隆抗体,以一株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另一株标记碱性磷酸酶,以金刚烷衍生物为底物,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人血清C-肽浓度.结果:以5 μg/ml单克隆抗体包被微孔板,酶结合物以1: 5 000稀释,在C-肽浓度0.1~15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0.957 5x-0.086 9, 相关系数0.99;灵敏度为0.01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8%、8.4%;平均回收率98.4%, 范围91.5%~105.0%.结论:文中建立的人血清C-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首次建立小分子人血清C-肽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线性好,灵敏度较常规高出一个数量级,准确度和精密性高,能够满足一般临床诊断和科研的应用.
作者:马世俊;应希堂;李振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人参愈伤组织细胞表达人干扰素,探讨用植物细胞表达人类基因的可行性.方法:用PCR从pBV889扩增人干扰素α2b(hIFN-α2b)编码基因,将其克隆于pMD18-T载体和pBI121,进而构建植物细胞表达载体pBIFN.用冻融法将pBIFN导入根瘤农杆菌LBA4404,经卡那霉素和利福霉素筛选后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将hIFN-α2b基因导入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经G418筛选,形成阳性细胞.用PCR、RT-PCR、Western blot和WISH/VSV系统检测转基因组织.结果:经PCR检测表明hIFN-α2b基因已成功整合到人参愈伤组织细胞基因组中.RT-PCR证明存在hIFN-α2b基因的转录产物.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转基因人参愈伤组织细胞能有效表达hIFN-α2b 蛋白.WISH/VSV系统检测分析表明表达的hIFN-α2b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本研究利用转基因人参愈伤组织细胞成功地表达了人干扰素,为进一步提高口服干扰素的疗效打下基础.
作者:任琦;盛军;任志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归饮及其部分组方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ICR健康雄性老年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Old contrast group,OC)、左归饮组(Zuoguiyin group,ZGY)、单味熟地组(Prepared rhizome of rehmannia group,PROR)、去熟地组(None prepared rhizome of rehmannia group,NPROR)等4组.常规水煎左归饮及其部分组方,配成100 g/L浓度的药水混合液,供中药各组小鼠自由饮用75天,老年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1)测胸腺指数,脾指数;(2)用MTT法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3)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水平.结果:ZGY可增强老年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老年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同时增加体内IL-2表达水平,而单味熟地仅能显著增强老年小鼠T淋巴细胞活性,对其它免疫衰老指标影响不大,去熟地组对老年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显著,显示出整方抗衰老的优势.结论:左归饮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来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作者:王燕;董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