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长春;蒋美峰
目的:观察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车前番泻颗粒每日1次,每次5g;对照A 组给予生大黄粉6g,每日1次;对照B 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每日1次,每次15ml。三组均连续用药14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与对照A组接近,优于对照B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均较轻微。结论车前番泻颗粒及大黄粉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好于乳果糖口服液,车前番泻颗粒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小。
作者:陈劲柏;周忠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人苍白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其感染与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该菌毒力较弱,可引起菌血症、脑膜炎、眼内炎等多种感染。笔者对其迁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利民;吴俊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颅脑外伤后抑郁的效果。方法56例颅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予度洛西汀治疗,联合组加用丁螺环酮15~30mg/d,分3次服用,治疗8周。观察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在治疗1~4周时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至治疗第6、8周末两组评分接近。联合组显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7.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螺环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颅脑外伤后抑郁起效快,能增强总体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李神赐;徐雪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男,34岁。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2014年6月25日因“钢板划伤左足跟部1小时”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左足跟部水平状裂口,裂口大小长5cm,深0.5cm,创面平整,肌腱无断裂,诊断为“左足跟裂伤”。
作者:邬含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对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影响。方法将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15例,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治疗,疗程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TH与皮质醇水平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ACTH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皮质醇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改善抑郁症。
作者:王玉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潜血检测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消化道出血、早期肠癌的重要辅助手段,主要有化学法与免疫法两大类。化学法简单易行,但缺乏特异性、干扰因素多、假阳性率高,有逐步被免疫法取代的趋势。免疫法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受饮食、药物、异种动物血及化学法常见的干扰物影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药物致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大便阳性,现报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彭玉慧;郭洪奎;潘丽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简称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主要在疾病早期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病死率逐渐下降,但是仍然高达17%[1]。血液滤过清除炎症介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日渐成为胰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ICU对21例SAP患者采用72小时内连续血液滤过治疗(CVVH),效果满意。
作者:郭晓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西药复方制剂是经过注册的既含中药成分、又含西药成分的一类特殊制剂,将中西药作用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这类制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或患者由于忽视这类药物中化学成分含量而增加用药风险,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维C银翘片事件中许多药品不良反应(ADR)就是忽视了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所导致。值得重视的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大多属于非处方药(OTC),公众可自行购买。因此,如能正确区分中西药复方制剂,可大大降低由于忽视药物成分所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促进该类药物的安全使用。
作者:杨真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发作严重时常不敢洗脸、刷牙、讲话、梳头等。现代医学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中枢病因和周围病因两种学说,后者常由其所属部位和临近部位的病灶引起,如各种肿瘤、炎症、血管病变或血管压迫、蛛网膜粘连等。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尚无特效疗法,西医常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西泮、山莨菪碱、维生素、激素等,对长期疼痛剧烈者疗效不理想,且需要长期用药,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皮肤损害较大,多数患者停药后疼痛再次出现。而封闭疗法、射频及手术疗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作者:李家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全科医生长期、个性化社区督导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哮喘病情稳定后出院自行就医的40例哮喘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后由全科医生进行社区督导治疗的42例哮喘患者设为观察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均无失访病例。观察组静脉滴注激素次数、急诊次数、误工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控制状况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因哮喘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者出院后由全科医生社区督导治疗有益于哮喘的长期防控。
作者:宋嫣瑾;程东英;徐红华;俞万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为MS预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法抽取15岁以上居民共10000人,筛查MS 的患病情况,选定性别、年龄(≥45岁)、吸烟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为MS 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5岁)、女性、有吸烟史,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家族史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社区护士指导和监督人们自觉地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建立健全跟踪、随访、强化机制,提高人们对MS 治疗的依从性及控制率。
作者: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员工援助计划(EAP)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86位精神科护士实施EAP,观察实施EAP前和半年后护士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的结果并比较。结果引入EAP后SAS为(32.6±7.2)分、SDS(44.1±7.1)分,分别低于EAP前的(39.6±8.1)分和(49.4±7.9)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因子评分均较前升高,引入EAP 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因子评分较前升高,自责有所下降;成熟型应付方式由EAP 引入前的44.2%升高到6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AP能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健康、积极、成熟的应付方式形成。
作者:王建芳;万月芬;夏频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患者透析间期控制体重增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和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合格的患者共同组成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小组,开展以利用品管圈活动工具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不合格率由原来的70.1%下降到32.1%,因体重增长过多导致的并发症,急诊透析数量减少至0。结论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进了护患关系,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者:李灵丽;詹纯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的效果。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患者9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予吸氧、止血、禁食、补液、输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降门脉压药物(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和盐酸普萘洛尔),观察组加用醋酸奥曲肽。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醋酸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止血快,止血成功率高,再出血及不良反应少。
作者:缪石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粪便潜血试验(FOBT)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临床诊断和检测多种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来说,持续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其早期出现的唯一特征[1]。FOBT是消化道出血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常用方法有荧光法、化学法和免疫法3种。其中胶体金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免疫法),因特异性强,只针对人血红蛋白,与动物血红蛋白没有交叉,且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干扰,成为FOBT首选方法。
作者:尚雪松;张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人工流产(人流)是避孕失败后常用的补救措施。米索前列醇具有促进宫颈扩张的作用,被广泛用于人工流产术。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有多种,笔者对比口服和阴道两种常用的给药途径在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华法林为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服用过量容易引起口腔黏膜、鼻腔、皮下、消化道等部位出血,但因重视用药护理,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临床上很难见到严重的不良药物事件。2014年4月,本病区救治1例华法林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碧姬;魏丽芳;何艳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清甲胎蛋白(AFP)和 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和免疫发光法检测原发性肝癌42例及慢性肝炎54例的血清AFP、AFU,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癌组AFU、AFP水平高于肝炎组,AFU、AFP、AFU联合AF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的AFU、AFP阳性率分别为83.3%、69.0%,其中小细胞肝癌18例中AFU、AFP阳性率分别为13例、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病灶直径≥5cm者AFP水平明显高于病灶直径<5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FU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和AFU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对了解病情进展和疗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我科在对颈髓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治疗及护理中,除应用传统的胸部物理治疗(翻身、拍背、雾化)等措施外,2011年引进的多功能振动排痰机在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我科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使用多功能振动排痰机预防及治疗的23例脊髓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何美珍;黄玉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透皮排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透皮排针刺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麻木评分:观察组(2.8±1.9)分,对照组(4.7±1.8)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恢复率25.0%,总显著率70.0%,均高于对照组的10.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皮下透刺排针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满意。
作者:吴赞杨;马振宇;徐金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