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亮
消化道钡餐造影(GI)作为临床消化道首选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以往的检查中,主要注重于消化道管壁及管腔的器质性病变,忽略了消化道功能性改变。笔者在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有明显的上消化道临床症状,却找不到消化道管壁及管腔的原因,为胃肠道功能性改变引起。为此,本文对453例此类病例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卢延江;刘小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中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2-2013年越城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7788例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产后访视率、产前筛查率及系统管理率明显低于本地户籍孕产妇,高危产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建立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模式,是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钱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的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2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人工流产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采用负压吸引传统常规术式)和无痛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各60例。术后回访1年,调查并记录两组重复人工流产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无痛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短,主动了解避孕知识人数少,未转经即刻妊娠率高,术后一年内重复流产率高,而焦虑、抑郁自评分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解决了妇女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问题,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但其重复流产率明显偏高,对提高国家的人口质量不利。
作者:周乔芳;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脑室出血是指由非外伤性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具有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脑室穿刺外引流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但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能有效引流脑室内积血,同时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2]。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38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童再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病房经常收治认知功能障碍者,笔者所在中心病房自2006年启用以来共收治痴呆患者203人次,包括阿尔茨海默症、中风后遗症等。2012年6月诊治1例额颞叶痴呆患者,现对其进行分析。1病例资料1.1临床表现及病史患者男,58岁,退休司机,因妄想、思维错乱伴口部明显过多活动3年入院。患者意识清楚,精神状况不稳定,睡眠差,二便及日常生活需家人陪护照料。患者家人3年前发现其有妄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思维错乱、回答不切题、语言表达障碍及注意力涣散等行为异常,且逐渐加重,治疗后认知及行为异常改善不明显。半年前,患者出现口部过多活动,表现为不停咀嚼,甚至把肥皂放入口中咀嚼;且有贪食症状,尤其贪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追问病史,5年前即出现性行为亢进,并因此而离婚。查体:肥胖体型,步态不稳,回答不切题,定时定向、计算能力受损,执行力受损,四肢肌力呈铅管状增高,站立困难,四肢肌力5级。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曾住院治疗,用胰岛素控制,后改为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在6.7~7.9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8~13.0mmol/L。
作者:郑敏芳;朱大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国内普遍应用湿片镜检法。但湿片镜检法存在对操作者经验要求高、主观性强等缺点。笔者对本院门诊305例妇女的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阴道炎五联检法和白带常规湿片镜检,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结果的差异。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三种不同方法治疗 Dieulafoy 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经内镜诊断为Dieulafoy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金属钛夹组、注射组、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联合组)3组,各24例,分别行内镜下钛夹、注射、钛夹联合注射治疗。结果联合组全部止血成功率,高于另外两组;且无再次出血及转手术治疗,明显少于另两组。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是治疗 Dieulafoy 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洋;盛显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镇海区老年人用药情况。方法2011年6-11月在宁波市镇海区进行用药调查,并分析与之有关的因素。结果患病≤3种538人(92.6%),4~6种43人(7.4%)。多重用药92人(15.8%),用药≤4种489人(84.2%)。潜在性不适当用药68人(11.7%)。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用药与职业、患病种数有关。结论镇海区老年人多重用药情况较为严重,应采取多种措施干预,以预防其不合理用药。
作者:邱旭君;柯纪定;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4岁,因呕吐腹泻1天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30年前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反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反复低钾血症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血压170/90mmHg。神志清楚,呼吸略促,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节律不齐,偶闻及过早搏动,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左中上腹部可见一纵行10cm的手术切口瘢痕,肝脾肋下未触及增大。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氏征阴性,上下肢肌力V级,有不自主抖动,肌张力正常。
作者:郭美群;李建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孕中期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对24866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E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检测,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高风险孕妇1072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881例,检出唐氏综合征5例;18三体高风险83例,检出18三体综合征3例;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108例,检出NTD 12例,死胎7例。随访发现,低风险中21三体假阴性1例;其他各类异常101例。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联合产前诊断,可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优生优育水平,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赵慧萍;陶琴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效果。方法112例EISH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两组均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观察组加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疗程8周。记录两组第2、4、6、8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BP、DBP 及脉压均明显下降,从治疗2周时开始观察组SBP、脉压降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DBP无论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EISH,可以明显降低SBP,缩小脉压,而DBP 下降不明显,具有降压平稳、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导致进行性、对称性肌萎缩和肌张力减低。本症早期发现和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笔者现就临床工作中诊治的1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进行分析和讨论。1病历摘要患儿男,61天,因咳嗽、气促4天,呼吸停止复苏后20分钟入院。系G1P1足月自然分娩,无产伤窒息史,人工喂养至今,既往体健。父母体健。近1周患儿吃奶减少,有呛奶,活动减少。4天前开始出现咳嗽,单咳,不剧烈,伴气促,无发热、呕吐、腹泻,无抽搐,在我院门诊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4天,未见好转。20分钟前在门诊输液时突发面唇发绀,转至急诊,即予吸痰、气管插管,呼吸囊正压通气,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作者:江金彪;潘丹峰;林应荣;罗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国内健康教育在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资料,收集2000-2012年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健康教育在PICC 置管患者中应用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研究纳入Meta分析,共纳入186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43例,对照组917例。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PICC 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PICC置管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四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PICC置管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的RR(95%CI)分别为0.26(0.18,0.37)、1.23(1.16,1.31)、1.20(1.15,1.25),置管时间的WMD(95%CI)为54.21(52.97,55.46)。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患者PICC 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PICC 置管知识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吕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消化内科是肠道感染治疗的专业科室,在胆道感染、胰腺及肝硬化等疾病治疗中都会用到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该药使用量多的科室之一。如果仅凭经验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易造成该类抗菌药耐药率的升高,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临床药师有必要关注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关注其研究进展,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举四例谈谈笔者的体会。
作者:许恒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周、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也称为慢性咳嗽[1]。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困难。笔者就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10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5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慢性咳嗽诊断标准,排除与咳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2]。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22~74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6.7个月。
作者:华娟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