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世钟;周健
10.16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一种老年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PD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其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神经元已减少60%~80%,并且神经元变性在发病后继续加重,这是导致PD临床病程呈进行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对PD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应采取包括药物、手术、康复、心理等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首选,手术治疗则是有效补充手段。用药原则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剂量滴定”、“以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同时强调个体化治疗,不仅要考虑病情特点,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药物治疗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的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2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人工流产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采用负压吸引传统常规术式)和无痛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各60例。术后回访1年,调查并记录两组重复人工流产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无痛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短,主动了解避孕知识人数少,未转经即刻妊娠率高,术后一年内重复流产率高,而焦虑、抑郁自评分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解决了妇女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问题,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但其重复流产率明显偏高,对提高国家的人口质量不利。
作者:周乔芳;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孕中期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对24866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E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检测,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高风险孕妇1072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881例,检出唐氏综合征5例;18三体高风险83例,检出18三体综合征3例;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108例,检出NTD 12例,死胎7例。随访发现,低风险中21三体假阴性1例;其他各类异常101例。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联合产前诊断,可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优生优育水平,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赵慧萍;陶琴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单纯的现代医学或纯中医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全蝎、蜈蚣为基础方,再结合辨证论治用药,同时联合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14~62岁,平均33岁;病程3个月至24年不等,平均7年。辨证分型:气虚型21例(35.0%),血虚型15例(25.0%),痰瘀型9例(15.0%),肾虚型7例(11.7%),风邪型5例(8.3%),肝阳型3例(5.0%)。
作者:樊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脑室出血是指由非外伤性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具有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脑室穿刺外引流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但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能有效引流脑室内积血,同时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2]。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38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童再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消化道钡餐造影(GI)作为临床消化道首选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以往的检查中,主要注重于消化道管壁及管腔的器质性病变,忽略了消化道功能性改变。笔者在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有明显的上消化道临床症状,却找不到消化道管壁及管腔的原因,为胃肠道功能性改变引起。为此,本文对453例此类病例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卢延江;刘小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蜂蜇伤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咬伤,夏秋季高发,一般蜇伤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很少出现休克。如果被群蜂多处蜇伤,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昏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群蜂蜇伤的发生率、致死率有增多趋势,引发过敏性休克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对群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需要给予积极的抗休克、抗过敏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患者46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作者:史红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三种不同方法治疗 Dieulafoy 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经内镜诊断为Dieulafoy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金属钛夹组、注射组、金属钛夹联合治疗组(联合组)3组,各24例,分别行内镜下钛夹、注射、钛夹联合注射治疗。结果联合组全部止血成功率,高于另外两组;且无再次出血及转手术治疗,明显少于另两组。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是治疗 Dieulafoy 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洋;盛显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消化内科是肠道感染治疗的专业科室,在胆道感染、胰腺及肝硬化等疾病治疗中都会用到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该药使用量多的科室之一。如果仅凭经验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易造成该类抗菌药耐药率的升高,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临床药师有必要关注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关注其研究进展,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举四例谈谈笔者的体会。
作者:许恒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老年髋骨骨折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在术后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检测骨折后10h及术后第2、7、1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CRP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第2天CRP、IL-6和TNF-α较术前升高明显,此后随时间延长各指标呈下降趋势,至术后15天各指标水平低于术前或与术前接近;IL-1β手术后无明显变化。有并发症患者骨折术后三个时点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高,与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骨骨折手术治疗后2天内测定CRP 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预测术后并发症可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顾海娜;徐岳军;李海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周、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也称为慢性咳嗽[1]。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困难。笔者就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成人慢性咳嗽10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5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慢性咳嗽诊断标准,排除与咳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2]。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22~74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6.7个月。
作者:华娟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2min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两组插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应用可视喉镜的观察组插管前后HR 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 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插管后的 HR 及 MAP 较插管前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插管时间短,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喉镜较传统的直接喉镜有着明显优势。
作者:王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又称心电图运动试验(exercise electrocardiongram test)。这一试验的原理是:部分轻型冠心病患者在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不甚明显时,安静状态并不表现心肌缺血,而在运动时发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由此导致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当超过狭窄的冠状动脉供血能力时,即可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心电图表现。也就是说运动试验是有意识地诱发安静状态下不能表现的心肌缺血,以利于暴露不明显的冠心病。
作者:薛松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国内普遍应用湿片镜检法。但湿片镜检法存在对操作者经验要求高、主观性强等缺点。笔者对本院门诊305例妇女的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阴道炎五联检法和白带常规湿片镜检,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结果的差异。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病例摘要例1患者女,68岁,因“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近2天头晕”来诊。患者平素体健,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心率66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晕。给丹参注射液250ml (上海华源长富药业生产)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2日患者自感头晕好转,第3天要求再输液1次。用与前日同样的药物,输入15min时,患者自感颈部、上胸部皮肤瘙痒,随后出现红色丘疹样荨麻疹,以颈部、脸部、上胸部明显,瘙痒较剧,但无明显胸闷呼吸困难。立即停用丹参注射液,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10mg,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查血压、心率正常,两肺听诊无异常,约30min后瘙痒好转,丘疹样荨麻疹逐渐消退,2h 后患者恢复如常离院。
作者:林华东;张正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导致进行性、对称性肌萎缩和肌张力减低。本症早期发现和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笔者现就临床工作中诊治的1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进行分析和讨论。1病历摘要患儿男,61天,因咳嗽、气促4天,呼吸停止复苏后20分钟入院。系G1P1足月自然分娩,无产伤窒息史,人工喂养至今,既往体健。父母体健。近1周患儿吃奶减少,有呛奶,活动减少。4天前开始出现咳嗽,单咳,不剧烈,伴气促,无发热、呕吐、腹泻,无抽搐,在我院门诊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4天,未见好转。20分钟前在门诊输液时突发面唇发绀,转至急诊,即予吸痰、气管插管,呼吸囊正压通气,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作者:江金彪;潘丹峰;林应荣;罗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33例,据EVLWI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ICU 住院日及复苏达标后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达标后0、24、48h 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乳酸、复苏后液体出入量。结果 C组ICU 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复苏所用液体量多,B 组次之,A 组少。C组各时点CI、PaO2/FiO2值低,hs-CRP、GEDVI、BNP值高。A、B两组CI、hs-CRP接近,C、B两组PaO2/FiO2、BNP、GEDVI 值0时点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PaO2/FiO2、BNP 低于B 组,GEDVI 高于B 组,复苏达标后24、48h时B组液体入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VLWI与容量负荷及炎症反应有关,影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过程中应监测并控制血管外肺水。
作者:赵辉;陈鹏;郑贞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性脑出血32例与非糖尿病性脑出血3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组头晕头痛、呕吐、语言障碍、瘫痪、脑部再出血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的血压升高与神志不清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糖尿病性脑出血的临床症状较重,危害较大。
作者:王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