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波市华兴社区原发性高血压108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张学尔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契约式管理,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对宁波市华兴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契约式管理前后的高血压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高血压病社区防治的途径及干预管理模式。方法对华兴社区确诊的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契约式管理,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健康生活方式、规范治疗等情况。结果1年后,参加契约式服务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饮食过咸、不规则服药,缺乏体育活动)、血压控制率等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思密达)联合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12月该中心儿科诊治的腹泻患儿156例按就诊号奇偶数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思密达和金双歧。观察两组患儿疗效、不良反应,患儿止泻时间、治疗时间,以及伴腹痛患儿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患儿的止泻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伴腹痛患儿的止痛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良好,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丙硫氧嘧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丙硫氧嘧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害、肝炎、胆红素升高、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多出现在用药的前三个月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关于申请2014年度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通知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滴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160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80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干扰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溃疡长度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 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良好。

    作者:朱本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敬告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发行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全面护理干预对烧伤患儿创面愈合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烧伤患儿创面愈合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6例烧伤患儿,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烧伤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烧伤患儿,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SAS及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AS 及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烧伤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有效改善患儿预后的不良心理状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慧琴;戴村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215例疾病知识知晓状况及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状况和生活质量现状。方法2013年1—6月随机抽取该辖区内的21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调查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和生活质量现状。结果危险因素知识得分为(5.5±2.1)分,钙摄入知识(5.3±1.3)分,运动知识(3.7±1.2)分,合计(14.4±1.9)分。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患者 OKT 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精神健康评分为(77.3±6.0)分,生理功能(74.4±7.2)分,活力(74.3±8.8)分,情感职能(69.4±7.4)分,生理职能(69.2±9.9)分,社会功能(59.0±8.8)分,总体健康(57.3±10.5)分,躯体疼痛(22.8±4.0)分。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现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金根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皆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依据术中假体类型的不同将其中采用生物型的31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27例采用骨水泥型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间各个时间点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时段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和骨水泥假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患者均有明确疗效,但生物型假体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也更为安全,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晓;周晓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士连续制排班模式的研究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更加规范和严格,传统的排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护理任务,连续制排班的开展,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让传统的多班制模式转换为上午—下午—夜间三班制排班,大大优化了班种班次,不仅使患者得到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护理,也提高了各级护士的责任心,增加了有效地护患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池迎春;贾赤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新华社区剖宫产520例手术指征调查

    目的:探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和平区新华社区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剖宫产率变化情况。方法统计52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5年来剖宫产率变化。结果总剖宫产率为41.5%,年剖宫产率逐年增长,主要指征为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等。结论由于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加上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指征、社会因素的共同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指征也在不断变化。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助产技术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围生期的保健水平。

    作者:海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就诊于该院妇科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气管插管组40例和喉罩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气腹前、后气道峰压(Paw)、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监测数据。结果喉罩组患者置管对血压、HR 无影响,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组患者插管即刻血压波动显著,心率明显加快,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置)管即刻和插(置)管后喉罩组的SBP、DBP、HR 均低于气管插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腹后Paw、PETCO2均较气腹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腹前后,两组患者Paw、PET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置管前后患者血压和HR 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置管和拔管过程中并发症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儿;陆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海带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海带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92例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分为海带湿敷组(观察组)51例和硫酸镁湿敷组(对照组)41例,分别于治疗后12、24、48小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4小时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带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且使用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副反应少、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香利;叶和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顺利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安全管理主要基于临床观察监测、病历、护理记录和安全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床旁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感、依从性、安全教育时间及意外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安全感和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0.1)分/(3.2±0.5)分和(3.7±0.2)分/(3.3±0.5)分;安全教育时间和意外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0.8)小时/(4.7±1.3)小时和1例(1.3%)/8例(10.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标识用于泌尿外科患者对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红;沈红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人性化服务管理理念逐渐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活动中。人性化服务理念要求以“满足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基础,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让患者获得满意的就医体验[1]。

    作者:洪惠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FC 患儿11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的苯巴比妥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羚羊角口服液。比较两组FC 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同时对相关脑和心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FC 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第二次发作时的体温显著高于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发生的病例也显著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都有显著性改善,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小儿FC,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并且可能对脑组织和心肌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钦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输液治疗的服务窗口,接待的输液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种多、人群范围广、心理因素复杂,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笔者将门诊输液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仙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手术、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置换术。传统手术方法经过长期的随访调查,疗效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而减压与溶核法容易对脊椎形态、结构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情况。经过多年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更加多样,传统手术方法因缺点较多和局限性,并不能给患者带来较好的疗效。现回顾近几年医学界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陈日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早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SAP 患者96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微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急性生理功能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HAM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前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微创手术治疗的SAP患者实施早期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方法,对于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消化功能具有一定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远超;卢晓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警惕丙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

    丙硫氧嘧啶是一种硫代酰胺类药物,能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从而阻断甲状腺激素生成,主要用于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我国批准的丙硫氧嘧啶均为片剂。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