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春;朱明;陈海琴;王婷婷;杨锟
目的 探索捕获-再捕获法在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基数估计中的应用,并对广东省某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基数进行估计.方法 采用捕获-再捕获法,利用市强制戒毒所登记的资料,估计全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的基数.结果 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全市静脉注射吸毒人数为13 017.结论 运用捕获-再捕获法对静脉注射吸毒人数进行估计经济易行,结果较为可靠,较适合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高危人群基数估计.
作者:汪涛;岑永庄;李雷;来学惠;夏生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由于慢性微血管损伤而导致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DN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1].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已有研究证实,脉压差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并与其他危险因子有协同作用[2,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否合并有DN的PP比较,评价脉压差在糖尿病患者伴或者不伴DN的变化.
作者:方铭;黄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昭通市艾滋病传播途径及不同人群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97-2007年昭通市本地监测检出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统计表和艾滋病疫情专网报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7年该市HIV累计报告感染者914例,2002年前报告144例,2003-2007年累积报告HIV感染者770例,其中本地检出524例,占报告数的68.05%,外地报告246例,占报告数的31.95%.静脉吸毒260例,占33.8%,异性性接触155例,占20.1%,母婴传播20例,占2.6%,不详335例,占43.5%.报告感染率从1997年的0.19/10万上升到2007年的3.51/10万,外出务工人员感染率为23.43/10万.结论 1997-2007年昭通市HIV感染和传播途径发生较大变化,感染率不断上升,感染人群从吸毒等高危人群快速向一般人群扩散,流动人口感染率快速上升.
作者:曾义虎;张金元;张永瑞;王兴金;金碧荣;胡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院伤害监测漏报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漏报率,提高伤害监测质量.方法 通过对比某伤害监测医院急诊室的伤害监测资料和急诊日志,应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监测漏报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月份的漏报情况不同,与10月份相比,11月、12月都更容易漏报,OR值分别为1.196和1.135;不同时间段漏报不同,与12:01~18:00相比,其余时间段均容易漏报,0:01~6:00时间段容易漏报(OR=1.493),其次为6:01~12:00时间段(OR=1.433)、18:01~0:00时间段(OR=1.171);不同伤害类型的漏报情况不同,与外伤相比,中毒更容易漏报,OR=4.003.结论 对于不同月份、时间段、伤害类型中的易漏报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漏报,提高伤害监测质量.
作者:刘晓剑;李丽萍;赵锦;赵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卫生部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GAVI)合作项目于2003年5月1日在哈密地区启动.这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广大儿童的巨大关怀.为了解该地区GAVI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工作进展情况,2005年7月笔者等对全地区项目工作进行了考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连国;张天庆;曹志馨;依不拉音;苏咏梅;鲁晓娟;马合木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方向提供证据,在重庆市某社区开展社区健康需求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70.3%.可能的健康影响因素:①不良行为、生活方式,54.0%的被调查者从不参加任何锻炼;喜油腻食物、过咸食物、甜食的人分别占为40.1%、46.5%、40.5%.②环境污染主要是噪音、灰尘和宠物粪便.卫生服务需求方面,74.5%和33.5%的被调查者需要健康体检和健康促进知识宣传.结论 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结果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疾病防治重点,常规的健康体检和健康促进成为社区居民急需的卫生服务.
作者:李颖;曹佳;石凯;贺佳;张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18~69岁成人脉压水平及脉压过宽者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资料,计算不同人群脉压均数和脉压过宽者(脉压≥60 mmHg)所占比例,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检验分析不同人群脉压水平和脉压过宽者比例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脉压过宽的相关因素.结果 我国18~69岁成人平均脉压为45.8 mmHg、脉压过宽者比例为13.5%.不论是平均脉压还是脉压过宽者比例,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人群平均脉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前男性人群脉压过宽者比例高于女性人群,40岁以后则相反.农村地区和东部地区人群的平均脉压相对较高,东部地区脉压过宽者比例也较高.与脉压过宽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城乡、BMI和吸烟.结论 脉压在不同人群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相关因素也较多,尚需开展更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确定其影响因素.
作者:汪媛;姜勇;张梅;张普洪;李镒冲;吴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南昌市1998-2007年霍乱、甲肝、菌痢、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和狂犬病等疾病的发病季节性规律.方法 应用集中度分析方法探讨疾病的季节性,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疾病发生的高峰时间分布.结果 霍乱有严格的季节性,乙脑有很强的季节性,菌痢和狂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甲肝和出血热的季节性较差;以上疾病均存在高峰发病日;其中霍乱高峰发病月日是8月3日,乙脑为7月8日,95%可信时区分别为6月12日~8月24日和4月24日~9月21日.结论 在疾病的高峰发病时间段,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疾病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作者:胡茂红;涂正波;吴景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氟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蓄积及其对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氟化钠对大鼠进行亚慢性染毒,测定大鼠脑组织中氟浓度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氧化酶(GSH-Px)的活力.结果 大鼠脑组织中氟浓度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脑组织氟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MDA含量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于对照组.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力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组间比较时发现,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中氟浓度与MDA含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31,P<0.01),而与SOD和GSH-Px的相关性不明显(r分别为0.234和0.148,P>0.05),MDA与SOD和GSH-Px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71和0.591,P<0.01).结论 氟可透过血脑屏障在大鼠脑内蓄积.过量的氟接触将导致机体抗氧化系统紊乱,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造成脑组织氧化性损伤.
作者: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老年2型糖尿病症状无特殊性,易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因病例来源和调查方法不同而各异.本文以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线索.
作者:周小红;张力华;胡军;许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影响HIV感染者危险性行为的因素,能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回顾了健康行为理论相关的认知态度因素对HIV感染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丽芬;张孔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初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费用,评价初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为初发脑梗死患者就医和临床医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初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研究,运用秩和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就诊于不同等级医院初发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在不同等级医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发病部位的初发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治疗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治疗措施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同治疗措施的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发脑梗死患者应选择附近二甲或相当水平及以上医院就医,临床医生应选择低成本治疗方案减轻初发脑梗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杨媛;王蒙;张良;成富春;尹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居民的吸烟现状及与吸烟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3 840名15~69岁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人群吸烟率为33.91%,现在吸烟率为26.17%,戒烟率为22.81%,36.84%的不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开始每天吸烟年龄为(22.38±7.03)岁,开始吸第1支烟年龄为(20.58±6.31)岁.结论 山东省居民的吸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居民对吸烟有关的知识和态度的认识较以前虽有提高,仍需强化宣传和教育,更为
作者:陈明磊;郑衍玲;鹿子龙;张吉玉;马吉祥;郭晓雷;李维卡;徐爱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行为干预对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合肥市某铁路施工企业在外施工的2个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干预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4~5个月的小媒介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之后再随访调查.结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943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671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现行为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知晓率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因恐惧和歧视心理而采取消极态度者分别由9.8%、10.5%降至6.3%、3.5%(P值均<0.05);承认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8%下降到3.8%(P<0.01);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干预前的41.9%提高到64.3%(P<0.05),但在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行为干预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地改变民工与STI/AIDS 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作者:周建波;孙业桓;郝加虎;虞晨;王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赴西藏纳木错湖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样本来自赴西藏纳木错旅游的志愿人群,用Lake Louise 评分系统现场诊断标准诊断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结果 西藏纳木错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42.3%、16.5%,头痛、头晕、疲劳、胃肠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33.9%、15.6%、11.1%、6.5%.服用抗高原病药物组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药物组,但对AMS发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年龄、性别、预防保健措施等)对AMS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预防保健措施强度与AMS无关.结论 纳木错旅游人群AMS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个体易感性很有可能在AMS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中的作用占有较大比重.
作者:柯涛;王吉野;龙泳;王亚玉;闫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岗位人力资源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4个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单位,对抽取的单位所有传染病监测人员全部自填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个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防保人员746人,传染病诊疗医生285人,检验人员166人.县级疾控机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人员中有专业学历者分别占94.6%、97.8%、89.5%;县级疾控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中,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占42.7%,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诊疗医生中,临床医学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员分别占88.8%和79.3%,检验人员中医学检验(或临床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分别占30.7%和30.1%,无专业学历人员占13.3%(22/166);职称以初级为主,占48.5%;其次为中级职称占39.9%;各类传染病监测人员具备执业证书者占81.2%,13.3%的人员无任何执业证书.结论 4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人员中,学历、职称、专业构成不合理,部分人员没有学历、不具备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
作者:刘民;蒋宁;王丽敏;王全意;席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我国医院伤害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旨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地开展医院伤害监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为我国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与伤害监测相关人员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目前医院伤害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院开展伤害监测过程中主要存在漏报、信息准确性、资料完整性、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地域和医院的伤害监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结论 基于上述问题和原因,建议设置高效运转的报告流程,建立健全相关监测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填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伤害监测质量,为我国的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萍;刘晓剑;潘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统计学的概念和原理抽象,分析方法丰富且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法在当前教学中日现其弊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软件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统计学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分析医学统计学特点及当前统计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之优点于一身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作者:朱继民;李白坤;叶冬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由鼠类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中国是受HFRS危害严重的国家[1].沈阳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病率迅速上升,在沈阳的传染病发病中位居前列,死亡中位居第2位.特别是2004年发病率与防治初期基本持平.为了控制HFRS发病水平,从2004年底开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效果评价如下.
作者:白杉;李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病原菌.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国内外时有发生[1~7],江苏从1990年发生首例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后,近几年接连发生数起,因对其发病情况与诊断尚无全面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有临床表现,进行了本次分析.
作者:杨守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