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某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基数的研究

汪涛;岑永庄;李雷;来学惠;夏生林

关键词:方法, 物质滥用, 静脉内, 人口统计学
摘要:目的 探索捕获-再捕获法在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基数估计中的应用,并对广东省某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基数进行估计.方法 采用捕获-再捕获法,利用市强制戒毒所登记的资料,估计全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的基数.结果 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全市静脉注射吸毒人数为13 017.结论 运用捕获-再捕获法对静脉注射吸毒人数进行估计经济易行,结果较为可靠,较适合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高危人群基数估计.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辨证组)72例依据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型35例予以黄芪注射液和血塞通冻干粉应用,风痰瘀阻型21例予以天麻素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应用,热毒瘀阻型16例予以清开灵冻干粉和丹参冻干粉应用;对照组(非辨证组)予以血塞通冻干粉应用.结果 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结果发现:辨证组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非辨证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辨证组治疗后要明显优于非辨证组(P<0.05).辨证组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较非辨证组明显(P<0.05).辨证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非辨证组(P<0.0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非辨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董婷;杨文明;周磊;严兴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合肥试点卫生村住宅卫生现状的研究

    为了解合肥市农村已建成的卫生村环境卫生及住宅建设规划卫生现状,并为研制<卫生村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10月26日~27日,在江淮之间选择合肥市近郊瑶海区大兴镇钟油坊村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锋;朱中平;徐业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症状无特殊性,易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因病例来源和调查方法不同而各异.本文以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线索.

    作者:周小红;张力华;胡军;许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铁路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行为干预对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合肥市某铁路施工企业在外施工的2个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干预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4~5个月的小媒介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之后再随访调查.结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943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671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现行为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知晓率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因恐惧和歧视心理而采取消极态度者分别由9.8%、10.5%降至6.3%、3.5%(P值均<0.05);承认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8%下降到3.8%(P<0.01);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干预前的41.9%提高到64.3%(P<0.05),但在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行为干预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地改变民工与STI/AIDS 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作者:周建波;孙业桓;郝加虎;虞晨;王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种含不同铂类药物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条件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奥沙利铂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期间及之后4周内记录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采用NCI 3.0版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其中神经毒性采用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采用KP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共入组80名患者,中位年龄62岁,顺铂组38例,奥沙利铂组42例.两组均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患者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顺铂方案导致患者化疗后KPS评分下降的能力是含奥沙利铂方案的5.28倍.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均为较安全的、可接受的化疗方案,但是含奥沙利铂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作者:韩兴华;黄朝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某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漏报影响因素

    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院伤害监测漏报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漏报率,提高伤害监测质量.方法 通过对比某伤害监测医院急诊室的伤害监测资料和急诊日志,应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监测漏报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月份的漏报情况不同,与10月份相比,11月、12月都更容易漏报,OR值分别为1.196和1.135;不同时间段漏报不同,与12:01~18:00相比,其余时间段均容易漏报,0:01~6:00时间段容易漏报(OR=1.493),其次为6:01~12:00时间段(OR=1.433)、18:01~0:00时间段(OR=1.171);不同伤害类型的漏报情况不同,与外伤相比,中毒更容易漏报,OR=4.003.结论 对于不同月份、时间段、伤害类型中的易漏报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漏报,提高伤害监测质量.

    作者:刘晓剑;李丽萍;赵锦;赵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四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岗位人力资源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4个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单位,对抽取的单位所有传染病监测人员全部自填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个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防保人员746人,传染病诊疗医生285人,检验人员166人.县级疾控机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人员中有专业学历者分别占94.6%、97.8%、89.5%;县级疾控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中,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占42.7%,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诊疗医生中,临床医学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员分别占88.8%和79.3%,检验人员中医学检验(或临床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分别占30.7%和30.1%,无专业学历人员占13.3%(22/166);职称以初级为主,占48.5%;其次为中级职称占39.9%;各类传染病监测人员具备执业证书者占81.2%,13.3%的人员无任何执业证书.结论 4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人员中,学历、职称、专业构成不合理,部分人员没有学历、不具备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

    作者:刘民;蒋宁;王丽敏;王全意;席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纳木错湖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研究赴西藏纳木错湖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样本来自赴西藏纳木错旅游的志愿人群,用Lake Louise 评分系统现场诊断标准诊断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结果 西藏纳木错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42.3%、16.5%,头痛、头晕、疲劳、胃肠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33.9%、15.6%、11.1%、6.5%.服用抗高原病药物组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药物组,但对AMS发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年龄、性别、预防保健措施等)对AMS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预防保健措施强度与AMS无关.结论 纳木错旅游人群AMS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个体易感性很有可能在AMS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中的作用占有较大比重.

    作者:柯涛;王吉野;龙泳;王亚玉;闫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06-2007年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流感流行动态,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部分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马鞍山市2006-2007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15 904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6.63%.采样2 656例,分离出病毒358株,病毒分离率为13.48%,其中A型H1N1亚型142株、A型H3N2亚型49株、B(Victoria)型72株、B(Yamagata)型96株.结论 2006-2007年马鞍山市流感发病呈现冬春季及夏季两个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赵志荣;姚为玲;霍开兰;沈志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与分层抽样相结合,调查广东省所属广州、揭阳、深圳和东莞4市医院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被调查到的3 319名护士在过去的一年中有2 085人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个别护士甚至因暴力伤害而致残或遭受强奸(含未遂),暴力的年发生率为62.82%,其中心理暴力为62.07%,身体暴力为15.06%.暴力多发生在急诊科或住院部各科室,科室内部以病房和护士站常见,近1/3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晚/夜班.男性护士比女性护士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小于40岁年龄段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受访者认为传媒在暴力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严重,正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伤害.护士个人、医院、政府以及社会传媒应共同努力,消除暴力隐患,尽量减少和避免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

    作者:陈祖辉;陈清;王声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IV感染者认知态度对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探讨影响HIV感染者危险性行为的因素,能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回顾了健康行为理论相关的认知态度因素对HIV感染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丽芬;张孔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8年内蒙古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加强乙肝的预防和免疫工作的方案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地区、分年龄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普通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内蒙古部分1~65岁人群HBsAg和HBV阳性率分别为2.77%和53.66%,有无针灸史和有无创伤美容史这两个因素为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蒙古地区需要继续加强乙肝疫苗的人群普种,并重点加强对婴幼儿和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医源性乙肝感染的控制.

    作者:王睿;王文瑞;闫绍宏;武贵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几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病原菌.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国内外时有发生[1~7],江苏从1990年发生首例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后,近几年接连发生数起,因对其发病情况与诊断尚无全面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有临床表现,进行了本次分析.

    作者:杨守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的脉压比较

    由于慢性微血管损伤而导致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DN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1].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已有研究证实,脉压差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并与其他危险因子有协同作用[2,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否合并有DN的PP比较,评价脉压差在糖尿病患者伴或者不伴DN的变化.

    作者:方铭;黄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对46例孕妇的胎儿肾盂扩张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不同程度肾盂扩张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2008年7月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孕妇进行胎儿产前超声筛查的46例肾盂扩张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46例中除2例失访,1例引产外,43例在孕期发现肾盂扩张并进行出生后的随访,发现APD<15 mm能在出生后1年内缓解消失,胎儿期肾盂扩张≥15 mm 4例均未见缓解.结论 胎儿期肾盂扩张<15 mm者大多数转归良好.胎儿期肾盂扩张≥15 mm,伴泌尿生殖道或其他系统异常者预后较差.

    作者:张元宝;汪雪菁;丛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国18~69岁成人脉压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18~69岁成人脉压水平及脉压过宽者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资料,计算不同人群脉压均数和脉压过宽者(脉压≥60 mmHg)所占比例,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检验分析不同人群脉压水平和脉压过宽者比例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脉压过宽的相关因素.结果 我国18~69岁成人平均脉压为45.8 mmHg、脉压过宽者比例为13.5%.不论是平均脉压还是脉压过宽者比例,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人群平均脉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前男性人群脉压过宽者比例高于女性人群,40岁以后则相反.农村地区和东部地区人群的平均脉压相对较高,东部地区脉压过宽者比例也较高.与脉压过宽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城乡、BMI和吸烟.结论 脉压在不同人群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相关因素也较多,尚需开展更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确定其影响因素.

    作者:汪媛;姜勇;张梅;张普洪;李镒冲;吴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7年山东省15~69岁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居民的吸烟现状及与吸烟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3 840名15~69岁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人群吸烟率为33.91%,现在吸烟率为26.17%,戒烟率为22.81%,36.84%的不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开始每天吸烟年龄为(22.38±7.03)岁,开始吸第1支烟年龄为(20.58±6.31)岁.结论 山东省居民的吸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居民对吸烟有关的知识和态度的认识较以前虽有提高,仍需强化宣传和教育,更为

    作者:陈明磊;郑衍玲;鹿子龙;张吉玉;马吉祥;郭晓雷;李维卡;徐爱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

    相对其他人群,我国吸毒人群具有较高的艾滋病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以及合并感染率,是影响该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方面描述和比较了艾滋病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吸毒人群面的染GZ中的感染以及合并感染的情况,分析了两种病毒通过相互影响,在病毒传播与致病方面产生的危害,并对相应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徐超;庞琳;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院伤害监测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医院伤害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旨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地开展医院伤害监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为我国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与伤害监测相关人员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目前医院伤害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院开展伤害监测过程中主要存在漏报、信息准确性、资料完整性、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地域和医院的伤害监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结论 基于上述问题和原因,建议设置高效运转的报告流程,建立健全相关监测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填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伤害监测质量,为我国的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萍;刘晓剑;潘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庆市某社区健康需求评估分析

    目的 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方向提供证据,在重庆市某社区开展社区健康需求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70.3%.可能的健康影响因素:①不良行为、生活方式,54.0%的被调查者从不参加任何锻炼;喜油腻食物、过咸食物、甜食的人分别占为40.1%、46.5%、40.5%.②环境污染主要是噪音、灰尘和宠物粪便.卫生服务需求方面,74.5%和33.5%的被调查者需要健康体检和健康促进知识宣传.结论 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结果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疾病防治重点,常规的健康体检和健康促进成为社区居民急需的卫生服务.

    作者:李颖;曹佳;石凯;贺佳;张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