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乡村医生院前急救21例体会

郑阳东;刘元周

关键词:乡村医生, 院前急救, 农村医疗, 医院, 医疗急救, 卫生网络, 抢救, 急危重症, 急救医学, 村卫生室, 伤病员, 组成, 现场, 就地, 监护, 基层, 发病, 报告
摘要: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发展不均衡,农村的医疗急救现状一直是薄弱环节.作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基层,乡村医生在农村院前急救的作用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村卫生室抢救急危重症21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

    我院输液中心于1999年9月成立,输液患者中60%~70%为幼儿;因其血管纤细、好动、不合作常致穿刺失败.我们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郭爱清;常宗霞;杜彬;肖玉荣;王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高征心脏病诊治进展

    妊高征心脏病,即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是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约占妊娠合并心脏病的5%,重度妊高征者中约有4%发生此病[1].妊高征心脏病是在妊高征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急性左心衰竭症候群,多发生在妊娠晚期,亦有在产后者,发病较隐匿,但病情凶险,极易延误诊治,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现就近年有关妊高征心脏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双侧脑室并血肿腔三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21例临床分析

    脑实质出血并脑室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时间和手段均有限.传统方法治疗病死率高达50%~80%,保守治疗病死率几乎为100%[1].自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我科采用双侧脑室并血肿腔三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病2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天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结核病误诊2例分析

    1临床资料例1 女,51岁.因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于1998年9月5日来院就诊.患者咳少许白痰,无血丝及咯血,无发热及盗汗.既往无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查体:T37℃.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两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胸透示支气管感染.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先后给予静滴青霉素、头孢唑林钠(先锋霉素V)及中草药治疗半个月,效果不显著.于1998年9月25日患者又出现发热、咳嗽、喘息,来院复诊.查体:T38.3℃.两肺听诊右上肺闻及局限性哮鸣音,无湿啰音.胸透示支气管感染,血常规无异常,仍给予抗感染治疗.为明确诊断,送到上级医院检查,经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病情痊愈.

    作者:付继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左旋咪唑内服与冰片青黛酊外用治疗面口部单纯疱疹50例

    面口部单纯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受损部位皮肤出现自限性密集的水疱,局部灼热、刺痛、瘙痒和紧张感.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左旋咪唑内服与冰片青黛酊外用治疗面口部单纯疱疹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瑞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围术期抗生素过敏性休克2例抢救体会

    临床上围术期抗生素使用较普遍,然而在麻醉期间使用抗生素必须慎重.因为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易与手术、麻醉期间一些并发症相混淆,影响医生判断和处理[1].1998年8月至2005年8月期间,我科共发生5例手术期应用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经及时抢救,均恢复正常.现介绍其中2例,供同道借鉴.

    作者:冯雅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第三讲社区常见疾病第五章妇产科常见疾病

    第四节 常见妇科炎症一、阴道炎(一)滴虫阴道炎[概述]为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黏膜的炎症.滴虫易在潮湿、pH5.2~6.6的环境生长,因此隐藏于阴道皱襞的滴虫于月经前后易繁殖.可通过性传播,也可通过浴具、厕所、游泳池及衣物等传播.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邹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抗体调查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也与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发病密切相关,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生物学因子,WHO已将其作为致癌物,许多学者已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人类常见的病原菌,其传染源主要是人类本身,人类普遍易感,许多研究表明HP有可能是经口-口、粪-口方式传播的.为较全面了解本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状况,我们收集不同年龄组人群1266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了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兆爱;张贻庆;汤卫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三明治技术修复牙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楔状缺损是牙齿的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1],多见于中老年人,患病率高达90%以上[2],以前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两者各有优缺点.近年来,将此两种材料联合使用,起到互补作用,目前认为是较好的牙本质修复体系,此联合修复叫夹层技术,又叫三明治技术[2].本组使用三明治技术修复楔状缺损,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作者:詹惠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73例经阴道彩超结果分析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习称宫外孕,为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病,及时准确诊断甚为重要.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等.发生率约为1∶50~1∶300,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95%~98%[1].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对7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彩超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菊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68例报告

    笔者自1999年8月至2005年8月,对临床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拟诊的细菌性痢疾患者(含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采用诺氟沙星(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胜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者检验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加强卫生监督,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此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因此,结合每年度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于2003~2004年对章丘市331名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者进行了五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黄爱华;侯凤仙;宁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消痔灵四步注射疗法

    消痔灵注射液及其四步注射疗法是已故的我国著名肛肠病学家史兆岐教授的一项发明,是对一百年来注射治疗痔疮的一次改革和革命.1980~1990年多次获得国内外科研、发明和技术成果等奖项.该疗法简、便、验,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陈少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又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发生率为50%~75%[1].我院自2003年1月给产妇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0.2mg,用以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素霞;赵予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乡村医生院前急救21例体会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发展不均衡,农村的医疗急救现状一直是薄弱环节.作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基层,乡村医生在农村院前急救的作用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村卫生室抢救急危重症21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阳东;刘元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消风活血汤治疗偏头痛68例

    偏头痛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缠绵日久,顽固难愈.笔者自1999年以来应用自拟方消风活血汤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来福;冯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28例临床浅析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约有451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13万人.近年来,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常与其他全身性疾病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继发真菌感染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宝君;姜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早产儿腋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比较

    静脉输液是救治早产儿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患儿静脉细且需每日输液,临床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可以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留置针血管选择头皮静脉和腋静脉,本文总结两种血管留置针应用效果.

    作者:孙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颞动脉炎误诊4例分析

    颞动脉炎的发病率低(年发病率5.7/10万~16.5/10万),患病率的地区性差异很大,且与风湿性多肌痛密切相关,北京协和医院曾报道22例风湿性多肌痛,合并颞动脉炎6例.如对此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4例误诊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英;赵亚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法莫替丁治疗不良反应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患者在基层医院常见,反复洗胃、导泻以快速排除毒物是治疗的关键.部分医生在抢救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时将法莫替丁作为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黏膜损伤的常规药物使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救治过程中使用法莫替丁易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冠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