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Meta分析

李卫;何新叶;张宇清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高血压
摘要:目的 评估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平均治疗时间为3.7 a,血压平均降低9/4 mmHg.脑卒中危险降低36%(95% CI 为25%~46%,P<0.001),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减少22%和20%(P<0.05),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3%(P<0.001).冠心病事件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脑卒中事件的减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当涂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1998~2004年当涂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将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喻小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咽癌高发家族成员EB病毒IgA/VCA抗体反应状况对比分析

    为了解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rna,NPC)高发家族成员EB病毒IgA/VCA抗体反应状况及遗传因素与EB病毒感染在NP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笔者从10万余名健康体检者中筛查出具有NPC高发家族史者38人,对其本人及家系成员共计163人的EB病毒感染状况及NPC发病状况、家族史等进行了调查随访,并将其结果与来自同一地区的自然人群351人的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付维;李力;郑有章;张勤;刘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发现基因3型戊型肝炎病毒

    目的 通过对中国华东地区分离出的2株基因3型戊型肝炎病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探讨其分子起源和传播问题.方法 收集华东某地区13个养猪场的133份猪粪便标本,利用巢式RT-PCR技术扩增戊肝病毒基因组的开放读码区2(ORF2)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区(RdRp,ORF1),并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戊肝病毒RNA检出率为43.61%(58/133).其中,在同一个养猪场检出的2份阳性标本与23条戊肝病毒基因3型全长序列在ORF2和ORF1区的同源性分别为77.10%~92 64%和77.49%~91.14%,被划分为基因3型.另外12个养猪场的56份阳性标本均为基因4型.同时发现,某些日本分离的基因3型病毒株比其他基因3型株更接近本次分离的病毒株.结论 这是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基因3型戊肝病毒.同时证明在一个较为局限的群体中基因3型和4型病毒可以共存.

    作者:陆一涵;郑英杰;朱建福;王法弟;夏宁邵;姜庆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外来人口对传染病防治服务的评价

    中国城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尝试,但目前对于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口传染病控制直接关系到我国卫生政策方针的执行和传染病的控制,以及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所以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1].

    作者:程均福;张瑜;黄技贵;张险峰;严立;戴本楠;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麻疹疫苗高覆盖率背景下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与免疫策略调整必要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芜湖市1996~2005年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爆发疫情、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6~2005年,芜湖市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8.47%,儿童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5.77%.期间共报告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9/10万,其中爆发疫情11起,爆发病例占总数的16.5%,其中有免疫史者占72.3%.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相似,小于8个月和1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有增高趋势.根据国内文献资料,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13 992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为3 921例(28.0%),无免疫史的4 753例(34.0%),免疫史不祥的5 318例(38.0%).结论 有较好的计划免疫基础并不能避免麻疹的爆发,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需要扎实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工作外,还需对我国现行的麻疹免疫策略及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成人免疫规划体系,适时研究开发更有效的麻疹疫苗毒株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作者:程周祥;倪进东;汪思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北京市1990~2004年甲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甲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北京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甲肝)的感染率为80%以上[1].1990年该市建立了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报告制度.1994年在重点人群中开展了甲肝疫苗的接种.本文分析近15 a来北京市甲肝流行特征,探讨和分析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以及疫苗的接种效果,为防病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龚晓红;王富珍;韩莉莉;刘立荣;张海燕;王晨;孙培源;韩庆英;金春兰;蔡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Meta分析

    目的 评估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平均治疗时间为3.7 a,血压平均降低9/4 mmHg.脑卒中危险降低36%(95% CI 为25%~46%,P<0.001),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减少22%和20%(P<0.05),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3%(P<0.001).冠心病事件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脑卒中事件的减少.

    作者:李卫;何新叶;张宇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3~6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小学生孤独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选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3~6年级小学生中,小学生孤独感的总发生率为17.1%.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5.7%,18.8%.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年级、成绩、学习困难、父亲文化程度、老师教育方式、母亲教育方式、是否喜欢母亲、父母关系、其他家人教育方式、父亲教育方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健康状况、学习困难、父亲教育方式、年龄分级、是否喜欢母亲.结论 农村地区小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小学生正确教育和引导.

    作者:张顺;王良锋;孙业桓;张秀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流行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预防控制艾滋病和减少歧视的教育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安徽省郎溪县某镇居民897人,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邻居朋友,居民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仅达到50%左右,但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比较低,且男女无差别;8.92%左右的人群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大多数人觉得这种威胁离他们很遥远,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54.96%的人认为值得同情,只有部分人能容忍和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如共乘交通工具、共用劳动工具等,但对于较为密切的接触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歧视如共同进餐、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处购置食物或用品和照顾服侍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且女性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要比男性严重.结论 对农村居民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和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消除歧视从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十分必要.

    作者:金岳龙;姚应水;文育锋;艾东;芮光来;李怀斌;孙益辉;赵桂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合肥市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分析

    我国各类意外伤害中以交通伤害所造成的总体损失大,由其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高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而居各种死亡之首[1].本文通过对合肥市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伤现状的分析,旨在探讨合肥市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正敏;孙闪华;孙业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探讨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2005年新疫情估计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病人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7.5万[1].在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既往统计数据表明,在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居多[2~4].

    作者:丁贤彬;易辉容;潘传波;郑建琼;曾艺;王豫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脂蛋白遗传多样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性高于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患者,OR及其95%CI分别为2.800、1.360~5.764,经糖尿病病程调整后此种关联仍然存在.未发现ApoEε2和ε3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之间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携带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性.

    作者:张磊;齐秀英;贾真琳;谢云;王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流行状况,为开展中老年人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调查方法,采用多级抽样,调查江苏省35~44岁和65~74岁2个年龄组的城乡居民1 584人,男女各半,城乡人数各半.结果 城乡居民牙周健康、牙龈出血、牙结石、浅牙周袋和深牙周袋的检出率与平均区段数分别为8.05%与1.62、61.27%与1.50、84.45%与3.64、32.07%与0.56和7.46%与0.10.65~74岁年龄组牙周袋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高于35~44岁年龄组(P<0.01).牙周附着丧失记分为2、3、4的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均为65~74岁组高于35~44岁组(P<0.01).结论 牙周病是江苏省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牙结石是中老年人口腔卫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加强牙周病的预防工作,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沈家平;王林;陈宁;王一均;陆平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四类重点人群HIV、梅毒、肝炎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小工业城市重点人群HIV、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 现场调查采用哨点监测的方法,血清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了256名有偿供血者、266名性病门诊患者、271名孕妇、228名吸毒者的HIV抗体、梅毒抗体、抗-HCV和乙肝HBsAg.结果 吸毒者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43%,吸毒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83.87%,与有偿供血者(5.86%)、性病门诊患者(2.26%)和孕妇(1.11%)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有偿供血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与除吸毒人群外的其他两类人群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婚外性伴数呈正相关.结论 性病门诊患者和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率、吸毒人群和有偿供血者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性病门诊患者和吸毒人群存在感染HIV/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上述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艾滋病等疾病的流行.

    作者:朱宏斌;方大春;张振;朱明;项可霞;丁以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镇江市少年青春前期缺铁性贫血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镇江市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学生的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镇江市城区、农村学校12个班级的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贫血检查及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镇江市12~14岁青少年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9.4%(男20.8%、女3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性别、使用减肥药物、自我体重关注等.结论 缺铁性贫血问题在镇江市依然存在,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贫血问题,加强体重关注和膳食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何广立;张经建;蒋兆锋;韦镇萍;杨庆松;仲志鸿;李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呼伦贝尔市1956~2005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疾病.世界上凡有牲畜的地方都有该病流行.我国布病疫区大部分为低发区和散发区,少数地区仍有小型爆发流行.目前我国布病已在10余省区内出现了明显疫情反弹.

    作者:洪丽云;李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某肿瘤医院1995~2003年医院感染状况调查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导致严重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已有报道[1],肿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居于首位,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在不同系统疾病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肿瘤位居第2,平均每例6 532元[2].

    作者:常海燕;聂绍发;段纪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病人体质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BMI)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冠心病发病风险、及它们间的相关情况.方法 通过全人群现场调查和血压测量发现疑似病例,2 w后对疑似病例复查来确诊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和血液的化验检查.对2 015例确诊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男性、女性的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分别为57.2%、55.4%,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BMI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TG/HDL-C、血糖的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BMI与未来10 a冠心病的预测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超重或肥胖患者中危险因素水平、异常率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伴发超重或肥胖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为了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及早控制并减轻体重.

    作者:高志东;李娜;秦雪英;陈大方;詹思延;曹卫华;李立明;胡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96例医院就诊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及行为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孕妇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及行为状况.方法 对296例孕妇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被调查的296名孕妇中,行为得分为26.48±3 445,认知得分为9.63±2.571;行为得分与孕妇的文化程度有正相关性(r=0.213,P<0.0001);此外,行为得分与孕妇职业、配偶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保健教育等均有关;有59.8%的孕妇接受过孕期保健教育,影响孕妇接受保健知识教育与否的因素有孕妇文化程度,OR 值为1.791(P=0.000).结论 孕妇孕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及行为习惯有待改善,应加强产前的保健知识教育.

    作者:张晓蓉;吴赤蓬;荆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子TGF-β及IL-10、IL-12的血清浓度,初步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SLE体内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GF-β及IL-10、IL-12).结果 ①SLE组CD4+CD25highT细胞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TGF-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IL-10、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CD4+CD25highT细胞与IL-12呈负相关;②初发SLE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的比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CD4+CD25highT细胞与IL-10及IL-12均呈负相关.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因子TGF-β、IL-10、IL-12参与SLE的发病机制,但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伟;李向培;翟志敏;陶金辉;汪国生;张宏;钱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