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清;田国平
几十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推广应用,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作者:李尚艾;隋旭涛;藤志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及健康对照者40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胰岛素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30±0.93)μg/ml比(12.83±1.66)μg/ml),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与收缩压(r=-0.304,P=0.032)、体重指数(r=-0.496,P=-0.000)、腰围(r=-0.539,P=0.000)、空腹胰岛素(r=-0.291,P=0.040)、IRI(r=-0.334,P=0.018)之间呈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r=0.297,P=0.03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腰围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且与收缩压、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毋淑珍;赵洛沙;杨文;薛国华;张静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永久性起搏器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起搏器置入过程中,仍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的7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临床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初春梅;李国良;吕雪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 h 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 h PP≤40 mm Hg、41~55 mm Hg、56~70 mm Hg、>71 mm 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 h 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 h 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 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 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 h PP>57mm 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作者:郭皓;翟彪;田青;王玮;胡大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既往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和冠心病事件相关,但是否增加对血管性疾病的预测价值有待定论;以前的研究集中于中年人群,有关CRP对老年人群血管性事件和他汀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
作者:郑昕;李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作者:姜武;秦巍;郝建潮;武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心肌灌注显像时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改变,并与4min、6 min腺苷负荷试验进行比较.方法 将83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组1为阿托品-4 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8例;组2为4 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7例;组3为6 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8例.组1在注射腺苷前1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三组病例分别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0.14 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 min、4 min和6 min.结果 ①三组病例在注射腺苷3 min、停药时分别与基础状态比较,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房室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在三组病例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4%、7%和32%、33%、3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4 min腺苷负荷试验与4 min腺苷负荷试验、6 min腺苷负荷试验相比,具有对心脏产生负荷、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应心电图改变相同的作用,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却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受检者对试验的耐受.
作者:江素芳;高桂珠;彭旭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2例并成功手术矫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忠明;孔继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玄继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结局,也是治疗一切心脏疾病的终主要目的,因此更深入的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将对其治疗和预防有着更大的意义.
作者:王宁宁;蔡久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能有效评价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相关性较好的指标.
作者:谭振清;田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72年,Ruber等人根据4个成年糖尿病(DM)患者在无明显的冠状动脉及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酗酒的情况下罹患充血性心衰(CHF)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的概念[1].
作者:耿静;宋敏;葛志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评价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DebaKeyⅢ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 37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共使用40个血管支架,术中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3例术中出现明显的内漏,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因置入支架后血压下降,急诊行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术,15 d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或64排CT,假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未发现内漏、瘤体扩大及支架移位.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尤为适用于老年高危患者及亚急性或慢性期的患者.
作者:刘筠;张总刚;唐和年;郭永忠;郭盛;马中原;阿依别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醛固酮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常规治疗外每天服用螺内酯20~40 mg,并且长期应用,定期测定血清钾和肝、肾功能,随访2年.结果 治疗组56例因心衰恶化反复住院18例(占32%),死亡14例(占25%);对照组50例因心衰恶化反复住院26例(占52%),死亡21例(占42%).经卡方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庆红;李燕燕;许根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86例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探讨炎症在慢性风心瓣膜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住院慢性风心瓣膜病患者86例,其中瓣膜置换术后风心42例,非瓣膜置换风心患者44例,与同期44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86例慢性风心瓣膜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64±0.37)mg/dl比(0.21±0.20)mg/dl,P<0.05].其中非瓣膜置换的风心瓣膜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瓣膜置换术后风心组和健康对照组[(0.89±0.42)mg/dl、(0.32±0.31)mg/dl和(0.21±0.20)mg/dl,分别P<0.05和P<0.01].瓣膜置换术后的风心瓣膜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0.32±0.31)mg/dl比(0.21±0.20)mg/d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瓣膜病变者(24例)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瓣膜病变者(20例)[(1.49±0.77)mg/dl比(0.50±0.48)mg/dl,P<0.05].结论 炎症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慢性期仍然持续存在.风湿瓣膜病变的严重性可能使CRP浓度升高.
作者:丁平;李莉;徐志云;邹良健;王志农;韩林;何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86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男性34例,女性52例)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成功率95.3%(82/86),4例未成功者中1例封堵器脱落,急诊转心外科开胸手术取出封堵器并同时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为置入封堵器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故回收封堵器,并给予激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及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术后24 h房室传导阻滞消失;1例ASD下腔静脉边缘3 mm,封堵器无法固定;1例为40 mm巨大ASD,选择48 mm的封堵器仍有残余分流而回收封堵器,行手术治疗.术后即刻行TTE检查,2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中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急诊外科手术修补后治愈.1例术后2 d发生脑栓塞,1例于术后1周发现右下肢水肿,血管超声提示右髂静脉炎,未治疗,随访1个月症状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时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 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永生;王金凤;郑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 6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6例)与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组(DM+LVH组,30例)两组,设正常健康人38名为对照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于二尖瓣环与侧壁交界处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与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计算Em/Am、E/A和E/Em比值.结果 ①两组糖尿病患者Em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M+LVH组Em又显著低于DM组(P<0.05);②两组糖尿病患者的E/A≤1与Em/Am≤1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各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应用常规脉冲多普勒方法(P<0.01);③两组糖尿病患者E/E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DM+LVH组E/Em又显著高于DM组(P<0.01).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通过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结合传统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可以提高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准确性.
作者:穆守刚;张敏;赖兆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处理原则.方法 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为42例危重先心病婴幼儿施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结果 术前准备时间1~9 d,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4(2.1±1.4)d.全组住院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4.6%.随访2~24个月,心功能Ⅰ~Ⅱ级,效果满意.结论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诊、亚急诊外科治疗是安全的,可以控制大部分患儿的生命.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文生;李刚;梁毅凡;李怀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新蝶呤(NPT)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冠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NPT和MCP-1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新蝶呤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NPT水平与冠脉复杂病变数量成正相关(r=0.317,P=0.004),MCP-1水平也与冠脉复杂病变数量成正相关(r=0.387,P=0.000).结论 血清新蝶呤和MCP-1水平反映了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程度,可作为为预测冠脉不稳定斑块活动性的无创性指标.
作者:徐荣丰;高大胜;王红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后脑钠素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42例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疗程10~15 d.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0~15d测定脑钠素的浓度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二尖瓣血流早期大流速(VE)、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大流速(VA)和VE/VA.结果 加用坎地沙坦后脑钠素的浓度明显降低,EF、FS有所提高,LVEDV、VE、VA、VE/VA变化不大.结论 脑钠素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坎地沙坦能显著降低脑钠素水平,改善心功能,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邢雪琴;陈小平;付志华;冯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