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琴;宋后燕
目的介绍延迟关胸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阜外医院心外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小儿开胸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有8例成功延迟关胸,并痊愈出院.结果延迟关胸的原因1例为出血,其他7例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胸骨敞开时间平均为3.1d(2~5d).延迟关胸后,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下降,血液动力学稳定,其中平均动脉压上升15.4mmHg(1~24.6mmHg).结论对于小儿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出血,延迟关胸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作者:王小启;许建屏;张旌;吴清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们共为56例10kg以下婴幼儿施行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德刚;孙江滨;张庆祥;李月梅;李宗霄;孔德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或不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作者:鲁侠;高华;李西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水蛭素是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能与血浆中游离的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结合,以防止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后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并可导致肺栓塞和长期的血栓后综合征.本文综述了水蛭素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郁琴;宋后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率调整的ST段降低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冠心病的价值,并把ST/HR斜率和ST/HR指数两种指标和传统ST段指标进行了系统比较.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平板运动ECG试验并在随后3周内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共173例,应用Cornell运动试验方案,分别测定并计算运动试验过程中ST段变化值及ST/HR斜率和ST/HR指数值,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传统ST段指标、ST/HR斜率和ST/HR指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8%、86%和81%,特异性分别为70%、85%和81%.ST/HR斜率和ST/HR指数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传统ST段指标(P<0.05).传统ST段指标(ST段降低≥0.2mV)、ST/HR斜率和ST/HR指数定量识别冠心病3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30%、81%和64%,特异性分别为70%、65%和69%.ST/HR斜率和ST/HR指数识别冠心病3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传统ST段指标(P<0.001),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率调整的ST段降低指标、ST/HR 斜率和ST/HR指数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能明显提高运动ECG试验定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ST/HR斜率和ST/HR指数明显提高了运动ECG试验定量识别冠心病3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赵明中;王宏宇;郭丹杰;李大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以及北京新恩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非冠状动脉心脏病介入培训),4月10至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国家50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作者:诸学时;张亚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健康对照者与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下4极食管电极,做体表及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测量P波离散度.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行心房刺激测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WCL)和前传有效不应期(aERP),记录后一次心房颤动时快心室率(MaVR)、慢心室率(MiVR)和平均心室率(mVR);采用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定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结果心房颤动组与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3例体表心电图胸导P波低平,难以测量;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全部高大、清晰,易于测量.心房颤动组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40ms(45.8±10.8ms;45例)与对照组(24.8±9.5ms;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定aWCL和aERP时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各1例而放弃检查.测定窦房结功能时出现食管局部疼痛9例,1例不能耐受;3例在检查中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而放弃检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均为60岁以上者;窦房结功能低下2例,60岁以上1例.心房颤动组aWCL(302.8±47.7ms)和aERP(246±50.7ms)与MaVR(231.9±51.1次/min)、MiVR(82.1±17.0次/min)和mVR(135.2±32.9次/min)呈负相关.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安全、有效.P波离散度是一个可靠的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指标,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较体表心电图更准确.aWCL和aERP的延长可减慢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易合并窦房结功能不良,应行窦房结功能检查.
作者:高志广;杜玉芝;任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总胆红素和尿酸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曾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病人,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进行血清总胆红素和尿酸测定.结果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呈独立的负相关,而血清尿酸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呈独立的正相关.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含量作为反映冠心病患者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活动情况的生化指标,对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进展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辉;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应用的支架种类越来越多,法国Helistent支架在国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已取得满意疗效[112],但尚无资料报道其在我国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结果.本文总结了我院应用法国Helistent支架的临床随访结果与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鹤秋;王琳;董杏芳;张桂林;黄贵华;胡光友;杜衡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房颤)的多数治疗手段仍以临床为基础,且多为被动或以预防并发症为目标.加强对房颤的基础研究,建立有效的以机制为基础的治疗途径可能为房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本文主要阐述血管紧张素Ⅱ对心房重构影响以期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有所启发.
作者:吴志勇;王梦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1支血管病变狭窄≥50%入选为冠心病组(n=58),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为对照组(n=32),抽取空腹动脉和静脉血4ml分别测定Hcy和ET.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支病变者血浆Hcy和E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者(P<0.001),动脉血与静脉血Hcy和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显著增高,血管病变支数越多,Hcy和ET增高越显著.血浆Hcy和ET增高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素荣;陈志刚;吕风华;张永春;李红军;袁宇;黄陆力;张卫国;左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工作中,一些少见疾病,如早复极综合征、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其首发症状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易致误诊.下面结合本院近年来的一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翟亚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具有原发性高血压(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E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60例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作为研究组,其中30例为双亲均患EH(双亲组),30例为父亲或母亲一方患EH(单亲组);20例无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为对照组.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TⅡ、ET的含量.结果①血浆ATⅡ、NO的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而在双亲组与单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血浆ET水平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浆NO与ATⅡ水平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因遗传关系的影响,在血压升高之前已经出现血浆ATⅡ、NO水平升高.这些缩血管因子和扩血管因子失衡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陈以绚;隋秀芳;刘华;牛红霞;傅增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Angiostatin(AS)是一种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作用的物质.本实验探讨AS损伤内皮功能的机理.方法采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BAEC)做细胞培养,用AS 120nmol/L孵育BAEC 15min,然后①用氯化钒Ⅲ臭氧化学发光法测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产量;②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抑制的铁化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量氧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O2-)的产量;③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沉淀法测量磷酸化内皮一氧化氮合酶(phosphoryl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P-eNOS)、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 90)的表达及eNOS与hsp90结合情况.结果 AS可抑制BAEC NO的产生,而增加eNOS来源的O2-产生,对P-eNOS,eNOS和hsp90的表达无影响,但可减少hsp90与eNOS的结合.结论 AS可以阻止hsp90与eNOS结合,使eNOS非偶联,破坏NO与O2-的平衡,从而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这可能是AS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为将来AS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区景松;Kirkwood A.Pritchard Jr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脉压变化特点与心、脑血管靶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93例70岁以上的患者分为A组,61例60岁以下的患者分为B组,进行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常规检查.结果 A组偶测收缩压、MSBP/24h、MSBPD、MSBPN、PP、LA、LV、BUN、Cr、空腹血糖及脑梗塞和冠心病显著>B组(P<0.05和0.01).B组偶测舒张压、MDBP/24h、MDBPN显著高于A组(P<0.05).LVPW、IVS、LVM、LVEF、E/A、HR及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和脑出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A组LVM与MSBPN和PP相关(P<0.05).两组脑出血患者的MSBP/24h、MSBPN和PP均显著高于无脑出血患者(P<0.05).结论 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值均以收缩压和脉压增高为主.左室重量与MSBPN和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存脑梗塞和冠心病显著性增加.脑出血与MSBP/24h、MSBPN和PP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作者:聂晓莉;李秋;赵思勤;吴涛;刘小蓉;王勉;姚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咪哒普利和螺内酯治疗重度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及基础用药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进行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咪哒普利从2.5mg每天1次开始,一周后加至5mg每天1次;B组口服螺内酯20mg,每天1次,维持至6个月.治疗前、后对比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舒张末期容量(W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W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D).运动耐量检测用6min步行试验.服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每两周记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的超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率、血压明显下降,6min步行试验均有明显提高,而A组较B组更为显著.两组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哒普利与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在运动耐量改善方面,咪哒普利更为明显,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又一有效措施.
作者:夏志琦;王虹;章慧洁;张少敏;吴杨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经验以及预防围手术期脑并发症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5月收治冠心病合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7例,6例为冠状动脉3支病变,1例为2支病变.5例患者至少有一侧为颈内动脉狭窄90%.7例均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7例颈内动脉阻断均小于30min,未用颈内动脉转流,主动脉阻断39~60min,手术时间为4h左右,均未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并发症,术后无心绞痛,于术后3周出院.结论该病同期手术效果好,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脑并发症.
作者:王非;刘鹏;王凤林;叶志东;林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年龄及病因分组.结果 5年共计收住院病人31984例,诊断肺栓塞51例,≥60岁20789例,诊断肺栓塞41例,占0.20%,<60岁11195例,诊断肺栓塞10例,占0.09%.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心血管病,非老年患者主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论 60岁以上老年肺栓塞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老年危险因素以心血管病多见,其次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肿瘤.另外,老年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易误诊.
作者:田颖;郭宏怡;张志凌;向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87年胸腔镜应用于腹部外科以来,胸腔镜外科技术伴随着高科技仪器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而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除腹部外科外,妇产科、胸外科、骨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甚至整形外科,均可以通过腔镜完成多种手术.
作者:易定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健康兔做在体心房室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房室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BCL-2基因蛋白表达.方法健康兔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n=10,B组(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n=10,C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0min)n=10.结果 A组血清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未升高,免疫组化检测房室结BCL-2基因蛋白未见表达,超微结构无变化.B、C组AST、LDH、CK及BCL-2基因蛋白表达逐渐升高,超微结构中细胞水肿逐渐明显,线粒体肿胀、嵴断裂逐渐明显,肌丝逐渐收缩,细胞核染色质集块边聚明显.结论心房室结缺血再灌注损伤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变化明显.
作者:刘志强;程彦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