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动员与细胞移植对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作用

路璐;彭建军;胡大一;朱正言;王长华;李建勇

关键词:骨髓动员,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再生
摘要: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动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模型的心脏修复作用.方法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静注1d,皮下注射连续5d行骨髓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106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入行细胞移植.3周后观察超声心动图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不同区域血管计数,并观察增殖期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或再生心肌细胞.结果骨髓动员组和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二组均可见心肌细胞再生;细胞移植组和骨髓动员组均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但二者分布区域不同.结论骨髓动员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二者可促进心肌细胞再生且对不同区域的血管再生作用不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负荷后2h血糖(2hPG)水平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减低(1GT)和新发现2型糖尿糖(T2DM)三组.对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T组24h舒张压(24h DBP)、夜间舒张压(nDBP)和24h舒张压负荷低于NGT和T2DM组(P<005).T2DM组非勺型血压和夜间高血压发生率高,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胰岛素低抗指数(IRI)、体质指数(BMI)显著高于NGT和IGT组(P<005).Logistic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显著相关,非勺型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显著相关.结论IGT患者的DBP降低,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水平相关.T2DM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IR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孙竟;刘梅林;李春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再发

    近年来随着对肺栓塞(PE)临床和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其诊断率逐年提高.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有95%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如能阻止下肢静脉血栓进入肺动脉将明显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1].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捕获来自下肢深静脉的大块血栓,使严重肺栓塞的发病率明显下降[2].现将我院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玉龙;温尚煜;黎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28例重度CHF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洋地黄类制剂等)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d,2周后增至625mg,2/d,维持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法)、血压、心率、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重度CHF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应用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后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12例心功能由Ⅲ、Ⅳ级改善为Ⅱ级,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下降,不良反应少,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均无影响,耐受性好.结论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重症CHF短期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作者:朱洁明;褚俊;严激;丁晓梅;黄向阳;顾统元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对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关注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占老年高血压人群的65%以上[1],已成为人群中常见的高血压类型.近年来,EISH研究的新进展使之成为目前高血压病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EISH治疗目的逐渐明确.

    作者:王雪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重要概念回顾(三)

    4 NCEP-ATPⅢ指南关于发现、评价和治疗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第三份专家报告(ATPⅢ),较ATPⅡ报告指南有几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弗明汉危险因子工程10年观察基础上的危险性层化;使糖尿病冠心病危险等同(risk equivalent);

    作者:杨水祥;胡大一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24例临床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强心、利尿、扩血管.近年来,随着对C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疗效评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使CHF的治疗原则有了很大改进.

    作者:何美珍;曹中有;周立刚;孟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心腔内注射腺病毒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腺病毒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Ad-GFP)心腔内注射转染对大鼠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室腔注射Ad-HGF组(Ⅰ组),心室腔注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Ad-GFP)组(Ⅱ组),心室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Ⅲ组),各组分别于术后3,7,14,21,28d各处死3只进行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心室腔注射Ad-HGF组术后3d心脏冷冻切片出现绿色荧光,14d消失,14,21,28d可见大量的新生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结论心室腔注射Ad-HGF组见微小血管大量生成,提示此方法有助于促进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作者:王志刚;欧惠芳;黄一东;程可洛;李杰;梁克;吴铮;詹建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心肺转流术期间氟碳对未成熟肺保护的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心肺转流术(CPB)作为心脏外科一项重要技术日趋完善,但其对小婴儿、新生儿未成熟脏器如心、脑、肾,特别是肺脏造成的非生理性损害而致的严重并发症仍是引起婴幼儿心脏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戚继荣;钱龙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c慢性心力衰竭(CHF)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美托洛尔125~50mg,2/d.在治疗前和观察期二年f分别对心功能(NYHA)2~3级患者作踏车负荷实验,记录患者所能耐受的大运动功率和运动持续时间.结果二年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82.76%和25.58%(P<0.005),病死率分别为31.03%和9.03%(P<002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心功能(NYHA分级)、大运动功率、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关托洛尔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余泳;汪克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病急、危险性大、病情重的一种疾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率高,近年来有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的报道[1-3].本文对我院2001年2月-2002年10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杨;魏霞;马玉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6例心脏创伤诊治分析

    我院1992年7月-2003年10月共收治16例心脏创伤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6~38岁.其中刀刺伤8例、车祸伤4例、塌砸伤2例、刺伤1例、牛角伤1例.致伤部位:右心室刀刺伤4例、左心室2例、右心室流出道1例、右心房1例、左心房1例,心肌挫伤4例,心脏破裂1例.

    作者:赵凯;徐洁;周玉亭;姜克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46例房颤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采用随机方法分组,分别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结果普罗帕酮、毛花苷丙组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09%(P<005);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5%和25%(P<001);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31±82)min和(507±104)min(P<001).普罗帕酮有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1例出现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并发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快速心室率.

    作者:霍永佳;陈莺;陈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水蛭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foris,UAP)到Q波心肌梗死(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一组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主要表现为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后二种情况又可统称为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作者:郁琴;宋后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疾病.早期及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鉴别诊断困难.现将我院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诊断特点的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于卫国;吴玲;蒲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的瓣膜置换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瓣膜置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2年5月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63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7例(11.1%),2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9.7%),56例存活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肝、肾功能已恢复正常,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彻底纠正三尖瓣反流和适当缩小巨大心房,术后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尽早处理肝、肾功能不全及围术期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全忠;王茂生;周东怀;黄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变异型心绞痛38例发作期心电图观察分析

    本文对38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期心电图改变进行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除ST段抬高外其他异常心电图改变的认识.

    作者:薛贻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脉压、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脉压(P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高血压病(E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曾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测量血压,检测血清CRP、Hcy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中PP、CRP、Hcy的差异.结果150例患者中,冠心病79例,非冠心病71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PP分别为(6246±1417)mmHg、(4702±1201)mmHg(P<001);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2.03±707)mg/L、(483±626)mg/L(P<001);血清Hcy浓度分别为(3042±1660)mol/L、(1662±11.39)mol./L(P<001).同样高血压病患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的PP、CRP、Hcy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病患者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结论PP、CRP、Hcy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相关,参与了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任军梅;王瑞英;黄淑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年龄愈来愈年轻化,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引起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选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分别与同期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治疗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肾上腺髓质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在有原发性高血压(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60例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作为研究组,其中30例为双亲均患EH(双亲组),30例为父或母亲患EH(单亲组),20例无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浆ADM、PRA、ATⅡ及ALD的含量.结果血浆ADM、PRA、ATⅡ、ALD的水平在研究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双亲组与单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M与ATⅡ水平呈正相关(r=0.510,P<0.05).结论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因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血压升高之前,已出现血管活性物质改变,缩血管因子和扩血管因子失衡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以绚;王修卫;刘华;傅增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损害的评价

    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声学定量方法,可根据超声所测背向散射信号的强度,定量评价心肌的组织特征[1].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正常人及高血压病不同心肌构型患者的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肌损害程度与背向散射积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在活体上早期、无创地观测心肌组织特征提供较为客观的定量方法.

    作者:孙冬梅;马绍杰;范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