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评价

宋昱;黄体钢;齐向前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摘要:目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172例患者,年龄50~75岁,男140例,女32例,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静脉+冠状动脉内溶栓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计算溶栓前后梗死面积和其差值.结果溶栓成功可使23.95%(P<0.01)心肌获得挽救,其中前壁梗死预测面积和实际面积差值达-22.45%,(P<0.01)下壁梗死面积差值分别达-31.72%(P<0.03)和26.66%(P<0.05).前壁与下壁梗死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电图分析溶栓前后的梗死面积,静脉+冠脉溶栓组比单纯静脉溶栓组梗死面积差值增加8.04%.二组间前壁心梗和下壁心梗QRS记分面积和梗死面积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可使更多心肌获得挽救,提示静脉+冠脉溶栓疗法可能优于单纯静脉溶栓,且与梗死部位无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佩尔地平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佩尔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60岁)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治疗前平均收缩压(236±16)mmHg和/或舒张压(125±11)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滴佩尔地平,剂量为0.5~6μg/(kg·min),根据血压每5min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50~160/100~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1~3d.结果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的平均血压降至231/125,226/123,217/121,207/118,203/107mmHg,24h后达到大效应,血压平均为(168±11)/(100±9)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佩尔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作者:刘明;马讯;闫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心律失常是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手术造成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较高,严重者可显著影响循环系统,危及患者生命;而术后某些并发症,也以持久不易纠正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

    作者:李冰;王文光;秦子敏;闫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首届中国医师心血管病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床旁B型利钠肽测定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床旁B型利钠肽(BNP)测定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对351例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床旁BNP测定.结果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不同;BNP水平<60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BNP水平>100pg/ml但<500pg/ml患者需考虑可能为心源性呼吸困难;>500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结论BNP水平高低是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可靠的指标.

    作者:王如兴;李肖蓉;邵力正;羊镇宇;肖春晖;王强;杨光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指征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们常以溶栓后ST段的改变为主,而很少注意溶栓早期(24h内)T波倒置;本文对我院1998年9月-2003年4月溶栓治疗AMI资料齐全的7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AMI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兆新;杨沙宁;杨学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青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0岁以下青年AMI患者,发病12h内直接PCI.观察出院前后心脏事件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0~1级,PCI后全部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随访30~84个月,除2例不能控制危险因素,不坚持服药而发生原部位再梗死需再次PCI,余36例无心脏事件发生.8例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再狭窄.术后6~12个月测LVEF比出院时明显增高[(61.8±10.2)%比(52.3±11.5)%,P<0.05)].结论青年患者AMI时直接PCI安全可行,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作者:熊龙根;陆东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脏移植的临床实践(十一)

    6术后护理6.1监护室的准备心脏移植后的监护一般和普通心脏外科手术后的监护类同,因此监护病房大都设在监护病区内,但病室单独隔离并单间.

    作者:翁渝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清瘦素与2型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按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再按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分为病变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1组)和病变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2组);对照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1组),对照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2组).比较病变组与对照组leptin及其他指标差异.结果A1组与B1组比较(二组男女构成、体重指数、腰臀比值、有无微血管病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o-B(1.306±0.217;1.193±0.169)mmol/L,P<0.05(校正年龄后),leptin(16.453±2.061;11.845±3.173)ng/ml,P<0.05;A2组与B2组比较,LDL-C(3.878±1.151;3.258±0.721)mmol/L,P<0.05(校正年龄后);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下肢血管病变与瘦素无相关性,而与年龄、LDL-C有相关性.瘦素与性别及BMI有一定的关系.女性瘦素水平高于男性,BMI值越大瘦素水平越高,瘦素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apo B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马绍杰;王颖;金秀平;佟俊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住院的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和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杰;倪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

    在胸主动脉瘤中,真正意义上的假性动脉瘤并不多见,国内仅见个例文献报道,主要致病原因有创伤、感染和医源性因素等.我们于1995-2003年共收治了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年龄小19岁,大70岁,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郭巍;邹承伟;袁贵道;郭兰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肺血管阻力与体外循环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血管阻力(Rp)、肺动脉/体循环压(Pp/Ps)、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比值与术中肺/体循环压力比值(Rp/Ps)间的关系,评估Rp对术中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测作用,及其对术中应用一氧化氮(NO)的指征作用.方法本组患儿共46例,术前心导管检查证实均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拟行心脏直视手术.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基本相同.术前Rp、Pp/Ps、Qp/Qs值在心导管检查时由Fick公式计算.体外循环(CPB)结束前分别在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压(Pp)和体循环压(Ps),计算出术中Pp/Ps,并将其与术前Rp、Pp/Ps、Qp/Qs值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Rp值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呈正相关(r2=0.86,P<0.05 ,n=46),而术前Pp/Ps比值和Qp/Qs比值则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无明显关系.术前Rp<7.0Wood unit m2的病例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4例中,术前Rp值平均为(12±2.6)Wool unit m2(7.4~15).结论术前Rp可有效的预测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可作为术中使用NO吸入治疗的指征.

    作者:魏继承;申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CABG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二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CABG后AF的发生率为36.1%,AF组高年龄(≥60岁)、左房内径增大(≥40mm)、低EF值(≤40%)、搭桥支数多(≥3支)、同期瓣膜置换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年龄、左房内径、搭桥支数分别与AF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高龄、左房扩大、搭桥支数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

    作者:叶一舟;王利民;施盛;薛松;肖明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门诊患者ACEI类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CHF的人群患病率也逐渐增高,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CHF的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表明,应用ACEI治疗CHF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与病死率[1].

    作者:杨荷霞;苏伟民;陶莉;张建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室颤动4例

    心室颤动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对2000年4月-2004年3月我院298例PCI术中出现的心室颤动4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陶贵周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欢迎参加中国亚临床血管病变评价暨大动脉功能临床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肌损伤、心肌再生与心力衰竭(一)

    心肌梗死(MI)是工业化国家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患者在美国约有400~500万例,4年病死率大约50%,每年支出的健康护理费用约为120亿美元[1].因此,探讨干细胞分化和心肌再生,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将讨论心肌缺血损伤、心肌再生与心力衰竭的有关问题.

    作者:杨水祥;胡大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围术期谵妄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 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入院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评定谵妄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年龄、并发多种躯体疾病、心肺复苏和使用呼吸机使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本组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为25.7%.所有患者均为一过性谵妄,年龄越大,谵妄发生率越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变化是预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采用静脉持续注射地西泮或咪哒唑仑控制谵妄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董剑廷;周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似心肌梗死样演变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16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d于2003年12月4日人院.患者2d前患上呼吸道感染,查体:T 36.5℃,BP 110/70mmHg;心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

    作者:诸葛欣;杜玉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150例

    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广泛深入的研究,左心室(左室)舒张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的推广应用,对临床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0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50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华顶;刘志廉;李相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血管外科组织工程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科学技术虽在不断进步,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在等待器官或组织移植,并因供体或有效替代物的缺乏而死亡.组织工程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用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在体外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体植入体内,从而达到修复缺损、重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之目的.

    作者:史宏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