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LQT2模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跨壁复极离散(TDR)的作用及电生理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LQT2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以d-索他洛尔(Ikr阻断剂)模拟LQT2模型.结果 d-索他洛尔(100μmol/L)使三层心肌细胞APD90均增加,但以M细胞APD90增加为显著,结果使TDR增加.d-索他洛尔作用于M细胞,诱发早期后除极(EADs)和APD交替变异,而心内膜、外膜细胞则未见.吡那地尔(2~6μ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缩短受d-索他洛尔影响而延长的三层细胞的APD,以M细胞为著,因此明显降低TDR,并且消除d-索他洛尔所产生的EADs及APD交替变异.结论对于Ikr缺陷所致的LQTs,钾通道开放剂可能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洁;胡大一;李运田;丁国良;郭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病历报告女,65岁.持续心慌、胸痛3h于2002年1月1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出现发作性心慌,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发作时间超过半小时,常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缓解后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提示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查体:BP 135/75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无罗音,HR 142/min,律不齐.
作者:常德超;刘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它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全身生理的干扰,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费用低,且疗效与常规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无明显差别.但由于OPCAB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这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实施OPCAB 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蕾;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作伴血流动力学紊乱时非同步电复律效果.方法 6例患者,TDP发作时QT间期辨别不清或增宽的QRS波群与T波难以区分,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均以非同步电击复律,电能为150 300J.结果 5例成功转律,继以补钾补镁,静滴利多卡因,治疗原发病等后无再发作;1例TDP顽固发作,多次非同步电击并补充钾、镁,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药物均无效,继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终因顽固性室颤死亡.结论 TDP发作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时,需尽快抢救.因室速频率很快,QRS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难以区分,放电难以同步,予非同步电击复律可以奏效.
作者:魏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老年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又称无痛性心肌梗死,据报道[1]约占心肌梗死的14%~34%,因其无痛、症状不典型又多见于老年,故临床上易误诊、漏诊[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静丽;孙勤梅;丁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1999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共收治3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闫润宝;刘连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病患者中约65%~75%为肥胖者[1].1994年瘦素(leptin)的发现使人们对肥胖的研究真正进入分子时代[2].研究表明:瘦素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能量代谢及血压,由于选择性瘦素抵抗,导致肥胖及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发生.
作者:李海涛;李志娟;刘孝民;葛庆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常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多见,发作隐匿,易被忽视.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75例,观察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报告如下.
作者:陈霞;张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HRV分析是一种敏感性高、无创性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检测方法[1].目前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起重要作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是晕厥的始发因素[2].本文旨在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刘志远;闫学辉;肖培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血管病中为常见、对患者危害大的疾病,在几种重要的心脏疾病中,目前只有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第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也将心力衰竭列为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共有26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报告了心力衰竭的新研究进展,涉及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药物和起搏器等治疗领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首次设立的护理论坛也重点探讨了护士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和治疗中的作用.另外,本届大会还发表了有关心力衰竭的论文41篇.
作者:吴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4.4人类淋巴细胞毒素抗体的测定所有已登记的心脏移植候选人都必须进行常规的人类淋巴细胞毒素抗体的测定.如果在受体身上测得人类淋巴细胞毒素抗体阳性,则必须按已知的人类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样品专门分类.假使供体也含有人类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供体必须被排除其抗原和受体的抗原是属相容的同一类.
作者:翁渝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第76届学术大会2003年11月9~12日在美国奥兰多(Orlando)召开,参会代表28 000余人,围绕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Clinical Science),基础医学(Basic Science)和人群医学(Population Science)的新进展进行了研讨.
作者:胡大一;史旭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观察组52例,服用厄贝沙坦,平均(75±15)mg/d,对照组37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二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6min步行试验及心肌耗氧量.结果其相关参数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减少(P<0.025).二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秋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除对病因治疗和纠正神经内分泌异常外,应着重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代谢异常和损害进行治疗.但传统的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效果不佳.我院2002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硝酸甘油与钾镁合剂联合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孔勇;张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心络胶囊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临床试验表明: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宇大伟;孙蓓;宋春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反复心悸8年,于2002年5月21日来我院诊治.超声检查示心脏大小正常,室壁运动异常.动态心电图:心动过速,QRS呈宽一窄二种波型,反复连续交替,其次数约占心率的67%,多数QRS波增宽.留取体表心电图(图1)和食管心电图(图2)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张清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静息心率(RH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测定其RHR、血糖、血脂,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高血压病组RHR(78.25±9.12)bp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11±11.02)bpm(P<0.05),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LVH)RHR高于无LVH和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伴高血糖、高血脂组RHR高于血糖、血脂正常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RHR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病伴代谢异常有明显的正相关.
作者:朱平先;王合金;黎明;方卫华;孙大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后各时间段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与住院期间存活和死亡关系,探讨cTnI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血清cTnI浓度测定,比较住院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cTnI浓度的变化,以及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对其的影响.结果 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血清cTnI浓度明显高于存活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患者中胸痛发作后18h内,再通者明显高于未通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中冠脉再通与未通者血清cTnI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TnI浓度与AMI患者的预后有关,死亡患者在胸痛发作后各时间段的血清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存活患者冠脉再通峰浓度增高,峰值提前;死亡患者再灌注与否对血清cTnI浓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铸;叶萍;陈叶芳;陈阳;张寄南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