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鼠类及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及抗体调查

李琪;王怡

关键词:出血热, 流行性, 感染
摘要:近年来,乌兰察布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趋于上升,疫区范围不断扩大.1999年以前该地区从无此类病例报告.2000年在乌兰察布地区(卓资县、丰镇市)连续确诊2例.为了摸清该市是否是新的疫源地,笔者于2001年10月对卓资县1例病人所在地大榆树弯乡进行了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为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资料.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猪相关职业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猪相关职业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在浙江省北部的德清县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养猪、销售、屠宰和兽医4类猪相关职业人群,记录个人背景特征和职业暴露情况并采血,用ELISA法检测该人群的HEV-IgG抗体水平.结果在409例猪相关职业人群中,抗HEV-IgG阳性者297人,总感染率72.62%;单因素显示戊肝感染受到年龄、从业年限、出生地和职业的影响;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年龄和从业年限是该人群戊肝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猪相关职业人群具有特殊的职业特征,男性多、局限的年龄范围、从业年限和人群流动性因不同职业而有所不同;男女感染率无差异,但感染率伴随年龄和从业年限的增长而逐步上升,提示着这类人群具有更多的戊肝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职业环境对女性危害可能更大.

    作者:王于超;郑英杰;姜庆五;王法弟;朱建福;宋建根;高眉扬;王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淋病奈瑟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突变的关系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淋球菌耐药株gyrA与parC基因突变与淋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同时运用PCR技术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并对典型株的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所分离的80株菌株对环丙沙星MIC为敏感、中介、耐药分别为1株、3株和76株;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淋球菌敏感株只检出了gyrA基因在Asp95处的单位点突变;中介及耐药株在gyrA基因均检出有Ser-91→Phe突变并伴有Asp95或者Ala92位突变;6株检出有parC基因的86、87、91位点突变及其他位置的一些无义突变.结论gyrA基因突变是淋球菌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重要机制,其中Ser-91→Phe更是引起对喹诺酮类耐药非常关键的突变,而parC基因的突变只会伴随gyrA基因突变同时出现,可能会对淋球菌耐喹诺酮类抗生素起促进作用.

    作者:张铁军;周晓明;姜庆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4起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研究

    目的对4起疫情较为严重的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分析研究其流行特征和不同控制措施效果,探讨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Epi Inf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病人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4起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罹患率分别为20.43%(D)、11.72%(C)、9.37%(A)和4.08%(B),罹患率间差异有显著性.4起疫情分别发生在2月(A)、5月(B)、9月(C)和12月(D),病例以15岁以下年龄人群为主,首发病例/指示病例所在班级病例较为集中.A、C、D 3起疫情报告不及时,C、D两起疫情对病人的隔离措施落实不彻底,A、B两起控制效果较好.结论2004年某省流感爆发疫情均为甲3型,提示甲3型流感病毒变异活跃,应开展该省流感监测毒株和爆发毒株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所有流感爆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学校流感的预防将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的法制意识和疫情报告的敏感性亟待加强.

    作者:宋俐;谭兆营;朱凤才;刘社兰;李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肝炎患者系列血清分型及发病特征研究

    目的通过系列血清的检测来明确肝炎诊断,区分肝炎型别并比较其发病特征,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60例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66份系列血清进行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比较不同肝炎的发病特征.结果在这60例急性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占46.67%,戊型肝炎(戊肝)占21.67%,未分型肝炎占25%,甲型肝炎(甲肝)合并戊肝占1.67%,乙肝合并戊肝占5.00%,丙型肝炎(丙肝)未检出.乙肝及戊肝均以男性为主,乙肝以50岁以下者居多,戊肝则以中老年为主;戊肝的黄疸表现尤其明显.两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随入院时间延长呈对数线性下降,戊肝下降更为明显.结论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肝炎以乙肝及戊肝为主,未分型肝炎仍占较大比重;系列血清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以更为准确地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王娜;郑英杰;姜庆五;谈逸云;申惠国;高眉扬;王于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安徽省尘肺流行病学分析及发展趋势

    目的了解安徽省尘肺发生现况和发展规律,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安徽省1952~2004年诊断的全部尘肺病例资料,分析尘肺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区、病种、工种、接尘工龄、接尘年代和所在工业系统分布.结果截止2004年底,安徽省累计尘肺患者21 945例,居全国第9位.历年共死亡5 606人,累计病死率25.54%.目前现患病人16 339例,总现患率5.85%.尘肺患者平均诊断年龄51.62岁,平均死亡年龄59.86岁.Ⅰ期尘肺占总例数的91.26%,平均工龄22.80 a.尘肺患者主要分布在淮北、淮南、铜陵和马鞍山4个市,患者人数占全省的89.89%.病种主要是煤工尘肺和矽肺,占所有尘肺患者的97.13%.以煤炭系统尘肺病例多,占尘肺总例数的72.39%.预测到2015年,该省尘肺患者可达2.8万例.结论尘肺防治的重点地区为四大矿业基地,重点工种为矿山掘进工和凿岩工,主要病种是煤工尘肺和矽肺.预防为主、从源头治理是防治尘肺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明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台州市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健全台州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依据,笔者及相关人员对2004年全市3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令初;周群玉;张惠芬;林伟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用于难以接近人群的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同伴推动抽样法(RDS)

    本文介绍新近推出的一种针对难以接近人群的抽样方法-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对方法的理论要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用该法收集资料的分析以及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作者:赵金扣;马小燕;王丽艳;吕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温州市1963~1999年447例尘肺患病情况回顾性分析

    尘肺病是影响温州市工矿企业工人身体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居该市各类职业病发病的首位,为了解该市尘肺病发生、发展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笔者对其市区1963~1999年经该市尘肺病诊断小组诊断的尘肺病例现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曾士典;陶惜丹;陈春达;陈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浙江省永康市1991~200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乙肝)疫情数据来自永康市1991~2003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永康市统计局,乙肝疫苗接种率来自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接种率及接种率调查资料.

    作者:方新艳;徐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模式.方法在六孔板上培养HepG2细胞,用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设立感染组和对照组.用HBV阳性血清和感染组细胞共孵育24 h,0.01 mol/LPBS清洗细胞后,每孔板中加入4mlDMEM细胞培养液,每隔12 h收集细胞上清液至PBS洗后84 h.收集完后一次细胞上清液,收集细胞培养板中的细胞.ELS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中HBV DNA;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含量.结果HBV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在PBS洗后第12 h,ELISA即可检测到HBsAg并持续到84 h,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的HBV DNA均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结果:感染组PBS洗后(0 h)的HBV定量为阴性,而在PBS洗后36 h、84 h细胞培养上清中HBV的量达到5×105,3×106 copies/ml).结论用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是可行的.

    作者:王安辉;徐德忠;门可;闫永平;张景霞;卢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山西有偿献血地区某村HBV、HCV、HIV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有偿献血地区HBV、HCV、HIV感染状况及有偿献血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对某村的946名20~65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anti-HCV和HIV抗体.结果HIV抗体全为阴性,HBsAg、HBsAb、HBeAg、HBeAb、anti-HCV的阳性率分别为5.3%、54.5%、2.5%、22.5%、1.7%;其中有偿献血人员108名,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0.9%、63.9%、0.9%、18.5%、4.6%,从未有偿献血人员838名,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3%、2.7%、23.0%、1.3%.与未有偿献血的研究对象相比,曾经有偿献血的研究对象HBsAg、HBsAb和anti-HCV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村未发现HIV感染者,HBV、HCV感染与其他地区无明显不同,有偿献血人员HCV感染率较高.

    作者:付朝伟;何纳;乔晓春;高眉扬;郭晓黎;姜庆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陕北地区耳鸣流行病学调查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原因复杂.有关耳鸣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尚未见详尽报道,为探讨耳鸣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笔者在陕北地区进行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南京市鼓楼区2000~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儿童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某区屡有该病爆发疫情发生,为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对该区2000~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作分析如下.

    作者:胡道行;史薇;臧陶影;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4年合肥市暗娼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合肥市不同类别商业性性工作者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场所和样本,使用调查问卷面对面调查,采血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结果采样检测358人,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梅毒RPR初筛阳性者27人,阳性率为7.7%.问卷调查364名,不同类别CSW的年龄、家庭住地、文化程度略有不同.发现部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感染危险性认识不清.CSW在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但在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调查对象中一天接客多为15人;一周接客多为35人.初次性行为年龄低于16岁的有13.5%,首次从事性服务年龄低于16岁的有4.4%.22%的调查对象近1 a患过性传播疾病.结论在干预活动时应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安全套的社会定义需要发生改变,需要新的理解、发展和提升:安全套是针对疾病的,并不包括滥交、卖淫和疏远等这样的社会定义.无论在何种性关系中,安全套都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者:李晓静;韩红梅;张小鹏;李照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玉林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及原因分析

    我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2004年5月玉林市、县、乡三级医院已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为了解玉林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查找漏报原因,寻求提高报告质量的对策,作者于2004年11月22日~12月3日,对全市21所不同层次的医院进行了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运龙;杨成志;刘义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差异蛋白的表达

    目的利用针对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正义寡核苷酸(NODN)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比较ASODN和NODN作用后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FQ-TRAP法),检测ASODN和NODN作用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ASODN和NODN作用后特异蛋白质的变化.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SMMC-7721细胞.结果FQ-TRAP法检测CT值,A-SODN组为35.2±2.3,NODN组为26.1±3.5,对照组为18.2±0.7.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发现,ASODN组有19个差异蛋白分子高表达,13个差异蛋白分子低表达.NODN组有20个差异蛋白分子高表达,12个差异蛋白分子低表达.所有差异蛋白的分子量分布在3 000 D~10 000 D之间.结论ASODN和NODN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两者作用SMMC-7721细胞后所表达的差异蛋白十分相似.

    作者:何敏;韦霄;覃健;朱淼;周凌云;黄立新;张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起误服来源不明药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2003年6月21日,浙江小洋山贵州民工7人因食用来源不明的药酒而造成6人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经调查发现这是一起误食含有乌头碱成分的药酒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如下.

    作者:周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122名高脂血症患者和90名血脂正常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血脂谱主要指标测定,并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和0.38,差异有显著性(P<0.05).CC、CT、TT3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按血清TC和TG水平将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3个亚组后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蕾;宋晓明;朱文丽;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优化社区干预模式的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鼠类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被列为全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流行病学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在病原学、血清学和流行病学领域已有了突破性进展[1],但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尚无重大突破.山东省是HFRS高发区,为控制HFRS在农村地区的流行,1998~2000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山东省平邑县(由姬鼠型转化为以家鼠型为主的HFRS混合型疫区)4个乡镇进行HFRS干预实验,探讨社区干预HFRS优化模式.

    作者:王志强;康殿民;王宇路;王梅;翟文济;薛付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于加入各类检索性数据库及检索期刊的声明

    作者:《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