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勇;王朋;张燕玲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误诊为癫痫7例,神经官能症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帕金森氏病1例,低钙血症1例.明确诊断后经给予补充钙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少见,极易发生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不断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可明显降低误诊率,早诊断、早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评估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有11例患者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为基底细胞癌,在我院首次接受ALA-PDT治疗.使用新鲜配制质量分数20%δ-氨基酮戊酸霜涂于病变及其周围0.5cm皮肤黏膜,塑料薄膜封包3-4h,然后用XO-635AB型光动力激光仪照射,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1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1次后放弃治疗,其余经过3-5次治疗后经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未见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对于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安全可靠、治疗后无瘢痕、可重复使用、对正常皮肤无损害的治疗手段,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适用于对其它疗法不能耐受、年龄太大和体弱的患者,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替代疗法.
作者:余雪飞;张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群勇;王朋;张燕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血清白介素(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卵巢早衰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9例卵巢围早衰患者及20例健康妇女血浆IL-2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围早衰组IL-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围早衰组TNF-α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和肿瘤坏死因子改变相关的免疫因素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丽霞;杨柳明;黄晓利;赵燕;梁晓云;林青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降压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均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脂情况(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在治疗前后采用超声扫查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状况,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大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Ki67作为一种与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被公认为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较为准确、可靠、理想的标记物.期望通过对Ki67与一些常见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能为我们今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志君;吉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以胶原蛋白海绵为载体,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兔耳软骨损体内诱导软骨膜再生软骨的效果.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9只,随机将兔分为3组,分别完整去除1 cm×1cm软骨,完整保留软骨膜.A组植入胶原蛋白海绵组、B组植入含0.5mg/ml的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复合物、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去除软骨膜观察新生软骨情况、面积;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醛品红染色,观察标本中细胞浸润和分化生长情况、新生软骨情况和弹力纤维变化和生成情况.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仪测定新生软骨的面积.结果 组织学评分A组、B组和C组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实验A、B组4、8、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点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软骨面积,胶原蛋白海绵组、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复合物组、空白对照组像素分别为1452±549.8、1962±524.4、1197±496.2.方差分析,三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MP-2能促进促进软骨膜处的软骨再生.胶原蛋白海绵可作为rhBMP-2安全有效的载体,同时为软骨膜再生软骨提供条件,二者复合体的应用为软骨切取术后的修复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提示胶原蛋白海绵有利于软骨膜再生的作用.
作者:王海龙;杨时昕;杨玉;郭晋宣;赵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0例,术后对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随访6月-3年.结果 视力增进或保持不变86.7%(26/30);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76.7%(23/30)眼压<21mmHg,5例眼压22-30mmHg,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2例眼压>30mmHg;Ⅰ型滤过泡5例,Ⅱ型18例,Ⅲ型4例,Ⅳ型3例.结论 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活性青光眼在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培松;常晓可;陈晓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预处理对切口痛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完全空白对照组(K)、切口痛模型组(F)、帕瑞昔布预处理组(Y),其中,Y组再各分为术后2、8、24h3个亚组,每亚组12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应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结果 与K组比较,F组、Y8h组、Y24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2h组比较,F组、Y8h、Y24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Y2h组与K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Y2h组与F组、Y24h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2h组比较,Y8h组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浓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对切口痛大鼠应激反应有影响.
作者:王敬轩;程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Cyc-C)、尿微量白蛋白(mALB)浓度在早期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汤阴县人民医院肾病科确诊为肾功能损伤患者74例,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年龄相当正常人6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yc-C、尿素氯(Urea)、血肌酐(Scr)及mALB浓度,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正常和肾功能代偿期血清Cyc-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血清Cyc-C、Urea、Scr及m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血清Cyc-C与Ccr呈负性相关(P<0.001);肾病患者血清Cyc-C及尿mALB单项检测阳性率高于Scr及mALB;多项联合检测能提高肾病的早期诊断.结论 肾病早期血清Cyc-C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功能的变化,血清Cyc-C和mALB联合检测能提高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对早期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丹丹;王晶;王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宫缩乏力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缩乏力200例住院资料,总结诊断、治疗方法和经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00例观察治疗的患者中,162例自然分娩,38例行剖宫产治疗,5例合并产后出血,均及时诊治并治愈.结论 宫缩乏力患者容易产生产后出血等合并症,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必要时转手术治疗.
作者:于海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伤痛宁胶囊中延胡素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ikma Diamonsil C18柱,以甲醇-0.1%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 延胡素乙素的线性范围为0.1150-0.6900μg;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0.7%(n=9).结论 所用方法测定样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伤痛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黎霞;赵子剑;赵紫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Octreotide(OA)玻璃体腔内注射对正常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的成年有色素兔32只,每组8只8眼,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右眼为实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OA0.2mg/0.1ml、0.4mg/0.1ml、0.8mg/0.1ml和0.1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注药前及注药后1、2、4周分别对所有实验动物进行眼压、裂隙灯、眼底及ERG检查,注药后4周,摘除眼球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眼前节和眼底异常,光镜及电镜下视网膜组织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注药后1周ERG波幅轻度下降,各剂量组的下降幅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到观察期末b波波幅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 正常兔眼玻璃体腔注射OA≤0.8mg/0.1m1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焦小丽;李双农;郭乾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被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4周前的流产.而现在国际上将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0周之前的妊娠产物或胎儿丢失(体重<500g)称为复发性流产(RSA).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育龄妇女中1%-5%经历过反复自然流产.现就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晓玲;陈璐;赵颜;王磊;邹晓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司咪唑和西替利嗪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阿司咪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西咪替丁,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Vs69.44%,P<0.05);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明显比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眩晕等,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Vs 5.56%,P>0.05).结论 西替利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谢亚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及住院95人患FD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8周后统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西汀与多潘立酮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减少复发率.
作者:赵天海;田明顺;王金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进行瘤体多点腔内注射治疗,注射后至瘤体表面皮肤或黏膜变白,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2-3min,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儿中,治愈34例(75,56%),基本治愈8例(17.77%),有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100%,随访1年后患儿均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微创,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宏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加强手术人员及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间,密切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器械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管理.结果 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低标准值内(<0.12%).结论 加强骨科无菌手术在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是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荣燕;郭玉兰;覃菊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情况以及相应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2006年-2011年间进行乳腺癌肿块针吸细胞学及行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患者281例,从诊断符合情况、病变的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乳腺癌的符合率较高,对应激素受体表达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①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7.8%.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63.0%.③激素受体测定中CerbB-2过度表达差异性显著.④CerbB-2阳性是乳腺癌患者愈后差的指标,ER、PR阳性是愈后好的指标.
作者:顾祥仕;杨聪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沈阳二四五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7例复发消化性溃疡,分析导致复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富士88型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32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溃疡76例,男性106例,女性26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尿素酶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100%为阳性.明确诊断后给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果胶铋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周.后继续口服质子泵抑制剂4周.6周后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6周溃疡愈合125例,愈合率94.69%.幽门螺杆菌根除113例,根除率85.60%.67例2年内复发,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复发率50.75%.复发病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均阳性,26例长期口服NSAID,12例长期吸烟及饮酒.结论 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该病复发率亦高,幽门螺杆菌,NSAID,饮酒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庞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