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棠;罗成宏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通过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成功,插管组在T3、T4时间相点,HR、SBP、DBP升高较喉罩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终及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率方面喉罩组较插管组少(P<0.05).讨论SLIPA喉罩由于具有口咽刺激小、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相关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高效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作者:魏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有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共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消退、血脂水平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前有112个斑块,治疗后为78个,斑块消失率30.4%,未消失斑块纵径有明显缩小(P<0.05);颈动脉IMT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均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调脂疗效良好,对斑块的稳定和消退作用明显.
作者:韩永强;刘贤;刘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结果 两组的HAMD、NF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心理护理对于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玉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4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126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个数、抗生素使用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顺利.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剔除肌瘤个数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保留子宫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津;李淑娟;常子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75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片1.0/次,4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1.0/次,4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38例患者8周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33/38);对照组37例患者8周后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0.27%(26/37),两组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2%(8/3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作者:刘兆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水通道蛋白是具有高选择性的跨膜蛋白家族,迄今共发现13个家族成员,即AQP0-12,水通道蛋白1是早被发现的,研究发现,它参与鼻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鼻息肉、变应性鼻炎鼻腔粘膜高表达.本文参阅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水通道蛋白1的研究文献,就水通道蛋白1在鼻部的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与鼻部疾病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马玉强;柴向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结合了当前儿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全新教学模式:采用主动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手段,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丙增;张宏;张旭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压疮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用Waterlow Scaies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平分,选择分值在15分以上的血液净化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向股静脉置管一侧倾斜30°使骶尾部腾空、仰卧位、平托的方法,3种体位间隔时间均为2h.回顾相同病例具有可比性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肤护理的方法,即护士将双手深入患者的骶尾部按摩,1次/2h.结果 两组预防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向中心静脉置管一侧倾斜30°、仰卧位、平托三者交替的方法,能有效预防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胶囊联合锡类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RE)的疗效.方法 RE患者62例,治疗组32例,同时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口服及八味锡类散灌肠,对照组30例给予蒙脱石散灌肠,观察两组的总体疗效、生存质量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之间肠镜下疗效、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锡类散治疗RE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作者:吴洋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门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双极电凝术治疗鼻出血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2005年7月-2010年12月间鼻内镜下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双极电凝术治疗的75例鼻出血患者.结果 一次性止血成功71例,术后再次出血需二次止血者4例.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再出血,未出现鼻腔粘连、鼻腔干燥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双极电凝术治疗鼻出血安全有效,痛苦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於翔;宋加佑;马俊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在无痛人流麻醉中,异丙酚与长托宁合用和单用异丙酚两种给药方式,哪种更优.方法 选择18-40岁女性患者4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n=200),单纯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体重,B组为长托宁组(n=200),患者先静脉推注长托宁0.5mg,约1min后再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体重,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程度、呼吸暂停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唾液分泌量、宫颈松驰程度和清醒时间.结果 B组用药后相对于A组呼吸暂停时间短,呼吸抑制明显减轻,SPO2波动不明显,口腔分泌量少,宫颈较松驰,缩短手术时间,清醒较快.结论 长托宁与异丙酚合用于无痛人流,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陈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认真落实知情同意权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方法 我国已确立患者知情同意的法律制度,明确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的现实状况,提出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途径和方法.结果 随着医患沟通的不断加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落实,医患间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化解,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正在逐步形成.结论 加强医患沟通,落实知情同意,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宣教知识掌握情况、腰腿痛程度、Prolo腰椎功能等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腰腿痛程度、Prolo腰椎功能评定三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椎间隙感染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临床路径可使患者全面、系统、有效的掌握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耿田军;赵静;丁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腹胀减轻,尿量、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血浆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下降,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 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唐兰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口服降糖药使用频率高为阿卡波糖,其次为格列本脲和格列喹酮.注射用胰岛素使用频率高为诺和锐30,其次为来得时和诺和灵30R.结论 降糖药以单独应用和二联应用为主,三联用药少量.联合用药基本合理、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秦红梅;宋怡;孔祥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引起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因素及临床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痛患者,按中医证型分成中气不足证型,气滞血瘀证型,痰浊阻塞证型,胸阳不振证型,心阴虚证型,进行对症治疗.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痊愈47例(69.1%).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心电图有些许好转.有效18例(26.4%).无效:临床症状、心电图完全没有变化,有效3例(4.4%).结论 根据冠心病中医证型进行对症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刘静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甾体抗炎药不但有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在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严加关注,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延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乳牙近髓深龋应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间接盖髓术的疗效.方法 460例乳牙近髓深龋患儿分成2组,分别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间接盖髓术和氢氧化钙糊剂间接盖髓术治疗.结果 观察治疗3个月保髓成功率,永久性充填后6个月保髓成功率,与氢氧化钙糊剂间接盖髓术相比碘仿氢氧化钙糊剂间接盖髓术3个月保髓成功率高,差异显著.永久性充填后6个月保髓成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间接盖髓术治疗乳牙近髓深龋成功率高,疗效稳定,值得推广.
作者:申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胸腺五肽对脑梗死后T细胞、TNF-α水平双向调节治疗,一方面抑制梗死区过度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增强外周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免疫功能双向调节的理想疗效.方法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 qd、血栓通450mg qd、辛伐他汀20mg qn),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胸腺五肽(1支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治疗14d.两组均于治疗前(脑梗死发生72h内)及治疗结束后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血标本检测致脑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TNF-α)及免疫细胞因子(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浓度TNF-α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治疗后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治疗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腺五肽对急性脑梗死及并发免疫抑制综合征患者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满棠;罗成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AP1基因在胆囊的对照组织,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PA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中PAP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组和癌旁组(P<0.05);癌组织中PAP1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PAP1基因在胆囊癌中高表达,转录翻译生成的类甲基转化酶9可能导致胆囊癌中DNA高度甲基化,从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