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内科门诊降糖药处方分析

秦红梅;宋怡;孔祥晨

关键词:降糖药, 处方分析, 联合用药,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口服降糖药使用频率高为阿卡波糖,其次为格列本脲和格列喹酮.注射用胰岛素使用频率高为诺和锐30,其次为来得时和诺和灵30R.结论 降糖药以单独应用和二联应用为主,三联用药少量.联合用药基本合理、安全、经济、有效.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鼻窦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经系统药物治疗2个月以上无效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鼻道窦口.结果 治愈24例,占75.0%;好转6例,占18.8%;无效2例,占6.2%,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全组共发生2例严重并发症,占6.25%,其中术中出现大出血1例,鼻腔粘连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通过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成功,插管组在T3、T4时间相点,HR、SBP、DBP升高较喉罩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终及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率方面喉罩组较插管组少(P<0.05).讨论SLIPA喉罩由于具有口咽刺激小、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相关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高效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作者:魏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素质教育的儿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结合了当前儿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全新教学模式:采用主动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手段,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丙增;张宏;张旭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营养治疗进行临床分期的设想

    对疾病进行分期是医学上一种常见做法.通过分期、分级的概念,往往可以提示病情进程、严重程度、预后等,对治疗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参考这样的概念,对营养治疗进行临床分期,能从整体上明确治疗思路,避免营养诊断不能指导治疗的问题,也能对目前营养筛查,营养治疗实施后效果的评价欠客观和全面的问题予以弥补.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早期妊娠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浓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利用围生保健门诊资料,按血清孕酮浓度值的高低分成A(>25ng/ml)、B(15-25ng/ml)、C(<15ng/ml)三组,每组随机收录符合条件的早期妊娠妇女150例,随访统计终妊娠结局结果异常妊娠(包括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A组5.33%(8/150)<B组12.67%(/150)<C组45.33%(68/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68,P<0.01).结论 血清孕酮浓度越低,流产和异位妊娠等异常妊娠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庞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腹胀减轻,尿量、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血浆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下降,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 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唐兰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院保洁社会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医院保洁是确保医院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是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部分.用社会化的管理理念,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保洁工作质量,是医院管理者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李碧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测定冠心痛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CHD组hs-CRP、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内比较,SAP组、UAP组、AMI组TC、T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认为hs-CRP作为正在进行的炎症标记和较敏感的心血管病危险预测因子,其重要性独立于某些传统危险因子(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若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判断CHD的严重程度,预测AMI的发生以及CHD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新涛;邹德辉;佟凤芝;侯艺;刘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65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中医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胸腺五肽对脑梗死后T细胞、TNF-α水平双向调节治疗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胸腺五肽对脑梗死后T细胞、TNF-α水平双向调节治疗,一方面抑制梗死区过度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增强外周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免疫功能双向调节的理想疗效.方法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 qd、血栓通450mg qd、辛伐他汀20mg qn),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胸腺五肽(1支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治疗14d.两组均于治疗前(脑梗死发生72h内)及治疗结束后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血标本检测致脑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TNF-α)及免疫细胞因子(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浓度TNF-α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治疗后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治疗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腺五肽对急性脑梗死及并发免疫抑制综合征患者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满棠;罗成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剂量瑞芬太尼减轻全麻苏醒拔管期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小剂量瑞芬太尼降低全麻苏醒拔管期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进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术毕按0.05μg·kg-1·min-1的用量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对照组在术毕后停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拔管时、拔管后3min、5min的MAP、HR较拔管前的变化情况、拔管前后咳嗽发生率及程度,术毕后自主呼吸及足够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开始听指令时间、苏醒期时间.结果 观察组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程度较对照组轻,术毕后自主呼吸及足够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开始听指令时间、苏醒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的MAP、HR比对照组稳定,较拔管前变动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全麻苏醒拔管期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荣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弹力绷带固定小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减少小儿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 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用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邢力丹;于虹;姜红;曲玲;闫云;刘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现代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进展

    洁净手术室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发展趋势,是当今医院手术室建设的潮流[1].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作者:李毅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两年来我院4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结果 46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手术配合方法,不仅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敬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异丙酚与长托宁合用和单用异丙酚对无痛人流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在无痛人流麻醉中,异丙酚与长托宁合用和单用异丙酚两种给药方式,哪种更优.方法 选择18-40岁女性患者4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n=200),单纯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体重,B组为长托宁组(n=200),患者先静脉推注长托宁0.5mg,约1min后再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体重,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程度、呼吸暂停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唾液分泌量、宫颈松驰程度和清醒时间.结果 B组用药后相对于A组呼吸暂停时间短,呼吸抑制明显减轻,SPO2波动不明显,口腔分泌量少,宫颈较松驰,缩短手术时间,清醒较快.结论 长托宁与异丙酚合用于无痛人流,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陈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论知情同意对医患和谐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认真落实知情同意权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方法 我国已确立患者知情同意的法律制度,明确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的现实状况,提出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途径和方法.结果 随着医患沟通的不断加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落实,医患间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化解,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正在逐步形成.结论 加强医患沟通,落实知情同意,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应用XK20型肠套达整复仪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病因、病理及其临床特点的研究,探讨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响因素,旨在推广应用该法和提高该法的成功率.方法 借助于31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分析起病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及效果的比较.结果 X线透视监控下利用XK20肠套叠整复仪作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其中低压诊断逐渐提高压力整复102成功89例(87.25%),2例发生穿孔.直接应用高压诊治210例(其中23例先行B超明确诊断),成功206例,成功率98.10%(P<0.005).无穿孔病例(0.1<P<0.25).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正确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直接高压空气灌肠较低压诊断逐渐提高压力整复提高了整复成功率.

    作者:赵希海;郑文菊;靖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MRI诊断1例报道

    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但是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极为罕见.我院近日发现1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马淑萍;郭佳慧;钟赞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甾体抗炎药不但有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在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严加关注,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延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诊断及救治体会

    目的 充分认识院前急救现场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诊断及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减少患者脑细胞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现场14例患者全部确诊,其中11例患者经静脉推注25%葡萄糖60-100ml在现场及转运途中逐渐恢复意识(约2-10min),2例入院后逐渐恢复意识(约20min左右),1例入院后意识一直未恢复,呈植物人状态(后续跟踪).结论 对院前昏迷患者既往有糖尿病者要及时应用便携式血糖仪快速明确诊断并给予救治,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较为合理的救治,为院内救治创造条件,以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金环;高贵森;刘静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