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黄圣明
目的 探讨放射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方式及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经CT确诊保守治疗1年以上,效果欠佳的上颌窦炎108例,分组进行鼻内镜手术和Caldwell-Luc手术,按术中、术后和远期效果各设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经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种术式各有优势和不足.远期效果比较.Caldwell-Luc明显优于鼻内镜,无复发病例.鼻内镜手术组24例复发,并有嗅觉减低、鼻腔粘连、视物模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特点,Caldwell-Luc手术治疗放射性鼻窦炎更具优势.
作者:张学辉;肖平;刘华盛;李义煜;黄健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抗癫痫药物(AEDs)加重癫痫发作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4年来治疗的服用抗癫痫药物后癫痫发作加重的患者共3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岁3个月至28岁,平均14.7岁,病程4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经详细询问病史及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检查确定发作形式,根据发作形式选择药物.判断标准为给药后3个月内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发作形式,撤药后症状又消失或缓解.本组癫痫发作类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14例;强直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6例;阵挛4例;典型或不典型失神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发作形式难以确定者1例,LGS综合征1例.伴有智力、语言或运动发育落后者12例.
作者:付志;黄圣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对我院急诊患者30-50岁,包括肝脏疾病5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外科手术50例、肺栓塞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共250例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来分析D-二聚体对临床各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外科手术等疾病,尤其是伴有微血栓时,其测定值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的诊治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低于医学决定水平,可以用阴性预示值排除血栓的可能.
作者:李丽苹;张彦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使用双源CT,对58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25例经DSA实.造影剂用量60-90ml,注射速率3.5-4.0ml/s,扫描后用对比剂跟踪软件Bolus触发达阈值110HU后再延迟14-20s扫描.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结论 合理的扫描方案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显示下肢动脉.
作者:王树春;蒋瑞生;辛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mge,ERB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围手术期ERBD患者与34例未减黄直接手术的患者术中术后输血需求及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ERBD组术中术后输血者6例(6/32),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需输血的22例(22/34)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ERBD组输血量3.2±1.3单位,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输血量6.1±1.4单位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ERBD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32与未减黄直接手术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3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围手术期ERBD不但可以减黄而且避免了胆汁的体外丢失,符合生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继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将临床实践贯穿整个药理学教学中,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采用案例版教材、教师教学密切联系临床、学生课后进入临床或病案室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将临床实践融于药理学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丹;王江洪;李彩蓉;欧阳昌汉;吴基良;闵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护士职业心态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认真分析护士职业心态,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护士自身调节,减轻职业疲倦,促进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荣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应用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用中药理中汤进行降逆止呕、温中健脾治疗.结果 38例患者32例治愈,6例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应用中药理中汤治疗胃轻瘫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荐.
作者:张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电针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中药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疗效对比,观察电针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电针组针刺阿是穴、血海、梁丘,中药组服用中成药,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定记录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疗程后,电针组的总分、疼痛积分、活动范围积分、步行能力积分、日常动作积分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结论 电针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晓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所有患者均有血压增高及伴随症状,如水肿、蛋白尿和眼底改变等.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较高.在眼底改变中以小动脉痉挛和狭窄常见,视网膜病变次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较少.妊高征合并双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不多见,我院收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维铭;骆小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设计药品效期专项检查表,加强对易忽略品种专项检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以电冰箱冷藏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为对象,设计药品效期专项检查表,应用2次进行检查评价.结果 与无专项检查表相比,加强了易忽略品种效期专项检查.结论 专项检查表具有实用及加强易忽略药品专项检查的作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李德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探讨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及效果,通过分析著名专家诊室护理工作情况,总结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患者赢得优质服务、护患实现双赢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于杰;王惠娟;庄桂英;杨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66例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于入院后3-5d给予肠内营养(EN),定时冲洗管腔,保持通畅,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PN)至进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胰腺炎早期行肠内营养可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的营养配方,掌握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肠内营养反应,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美清;史甲芬;刘希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流程,重在预防.结果 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期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配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仪治疗,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
作者:郑云霞;张洁;徐兴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7例髓核游离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结果 病变椎间盘t2-tse序列信号减低或呈低信号,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与病变椎间盘信号比较,游离髓核t1-tse 7例、t2-tse及t2-tirm序列5例均为等信号,t2-tse和t2-tirm序列2例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6例游离髓核远离病变椎间盘.1例位于病变椎间盘后缘;2例增强扫描游离髓核无强化,仅周边软组织轻度强化.手术所见游离髓核大小、位置与硬膜囊、神经根关系和MRI表现一致.病理主要为纤维软骨.结论 游离髓核MRI的典型征象是各个序列其信号与病变椎间盘相同.游离髓核可远离病变椎间盘,形成椎管内占位,有时须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作者:杨明思;陈羽;陈仕勇;郑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病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本组21例患者好转出院17例,占80.95%.病情好转自动出院2例,占9.52%.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转院各1例,占9.52%.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出血类型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面积、脑水肿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李永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应用LEEP刀治疗疗效.方法 对20104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9例采用LEEP刀治疗.结果 89例患者痊愈84例,有效5例,痊愈率94.4%,总有效率100.0%.结论 LEEP刀环切宫颈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书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10例进行疗效及血凝指标的研究.结果 PTCA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有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PTCA组的死亡率、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急诊科的治疗,24h后PTCA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血凝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组的治疗急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值得急诊科推广.
作者:薛瑞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80mg次/d静点,1月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2次/d,口服6个月,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mg/次/d,口服6月.对照组34例,给与复方甘草酸苷80mg次/d静点,1月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2次/d,口服6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分别是26.19%(11/42),抗-HBe的阳转率为33.33%(14/42),对照组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由于没有应用抗病毒药物,肝炎病毒标志物转阴率为零.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
作者:赵建红;程相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胃疾病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分化中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0例不同胃疾病粘膜标本进行β-catenin的原位检测.结果 SG、AG、GC组织,β-catenin蛋白总表达率为SG>GC>AG;β-catenin蛋白细胞核表达率为SG、AG关键词:不同胃疾病β-catenin胃癌分化
作者:于秀文;高音;王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